轉眼步入2019年,在數字貨幣市場,雖然人人皆云牛市可期,行業里彌漫著各種預言, 筆者粗略看了下從最近的2019年6月到2022年尾不等的各種時間點都有,從這點上對投資者決策幾乎起不到任何幫助,畢竟幣圈1天,人間1年。
目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定位,本質上仍然是滿足了金融需求的一個經濟流通市場,其24小時不間斷的全球流動性特征,填補了之前對于更為高效經濟流通市場的需求空白,而其和真實社會身份脫綁的賬戶體系,又使另一個更為剛需的市場被激活,那就是對于資產和交易的隱私保護。
從這個視角來看,至少到2020年前,我仍然只看好其現有的流通場景滿足金融需求的數字貨幣項目,從18年整年走勢來看,從STO到穩定幣,到逐漸興起的隱私幣熱潮,無一不是滿足金融流動性不足痛點的潛在通路。而區塊鏈技術對實體經濟的結合我個人認為自始自終都是不成立的,或者建立在互聯網經濟是不是實體經濟的這個問題之上,總體來說,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將無限擴大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侵蝕,這里說的數字經濟指的是資產的流動完全以信息流動的方式體現,是的本質上還是金融。
幾乎每個新的項目PR出來,我都會先粗略了解一下,然后快速過濾其中95%以上不靠譜的,過濾的方式比較簡單,就是在技術上沒有任何特色,因為在我看來,基于網絡的商業模式已經被互聯網幾乎已經洗遍了,的確前兩年很多空氣幣項目獲得不錯的收割,但整個行業都已經意識到,區塊鏈歷史的這部分已經過去了,下一步發展將仍回歸技術驅動。本質上我認為區塊鏈仍處于底層不斷進化中,然而從多個維度來看,目前仍處于拼圖的過程中,從共識(底層治理)到算法、擴容、鏈下計算、跨鏈、隱私保護等,找到一種最理想的綜合方案,各方項目都會彼此借鑒,越往后的項目技術上將會越領先,所以我力求尋找的一些標桿項目除了考慮團隊、運營能力和資本背景外,主要考慮的就是其技術是否能在其中任意一項領域成為標桿。
在下面分享幾個重點分析的項目之前,仍想多嘴一句,投資都是有風險的,無非是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你所作出的進退選擇,因此哪怕一個垃圾項目也未必不能讓你賺到錢,無非是時間和空間很小而已,選擇好的項目將給你更多的容錯機會,和更可觀的回報概率。
另外,我找的項目投資會有不同的投資邏輯,反正我自己是這樣組合投資的,畢竟也要考慮資金流動性,所以這些項目里有的現在看起來可能不是一個層面的,既有黑馬潛力股,也有長期看好增長的,另外,這次推薦的4個項目都是公鏈項目,我認為這些項目在技術上都是未來拼圖的一部分。
1. DCR(Decred):
DCR可能很多人未必熟悉,他全稱是Decred,中文名叫“德信幣”,是個POW+POS混合共識的一個幣,總量為2100萬個,目前挖出了950萬個左右,其中PoW挖礦產生的占43.1%,PoS挖礦產生的占21.5%。
我是在研究整理共識比較優劣的時候重點關注了它,事實上在17年就已經知道這個幣的存在(另一個目前我從共識角度推薦的就是被譽為歐洲以太坊的AE幣),DCR的共識機制簡言之就是POW礦工來創建區塊,而POS礦工通過投票確認驗證區塊。其中POW工作證明挖掘與比特幣相似,但每個區塊由隨機選擇的一組(持幣)用戶“批準”礦工區塊的產生另外,這些用戶還可以投票改變Decred的共識協議,由此建立了一個公平的制衡機制,算力不再決定一切,事實上由于越在前期,創始團隊會有強大的掌控力。具體持幣隨機選擇每個區塊投票參與者和獎勵機制都由特定的算法動態決定。這里的持幣所指并非持有DCR,而是一種由使用DCR競拍獲得的票據,更有趣的設計在于它的票據每次被選中投票獲得收益后,會連本帶利還給你相應的DCR,并自動進入下一輪競拍,而競拍的過程也是在錢包中自動發起并完成整個過程的。
幾乎是完美的共識機制,前期能通過對產出的控制實現對整個網絡的治理權,后期則通過足夠分散而隨機的權益分配,使整個網絡顯得相當的健壯,如果說比特幣仍有可能因為算力過度集中而產生幣價的波動(我認為無利益驅動的分叉是無意義的),而DCR幾乎不太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唯一的不足在于作為2016年的項目其在其它幾部分的技術缺少相應的擴展性,包括隱私保護、智能合約和TPS等方面,從長久來看,它的共識也會成為許多項目參考的治理標準,作為比特幣的小號,它有純真的血統和明顯的優點,我認為它有十分的獨特之處,并已經擁有了大量的粉絲,牛市一旦來到,這個幣應該會是很好的投資選擇。
2. AE(Aeternity):?
是的,就是著名的歐洲以太坊,作為2017年的項目,AE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成長期,而正是其之前所經歷的動蕩,讓其價值被低估了不少。和同時期的其他幾個主流幣相比,它在諸多技術領域都有不少亮點,如果拿同時期的以太坊對比,AE的幾個技術特性在面向實際場景的表現來看,至少要甩以太坊幾條街。
除了我一直看好的POS+POW融合共識外,AE有一個圖靈完備狀態通道,極大提升了網絡吞吐量和交易并發,直接在設計初期就實現了雷電網絡要達到的效果,在這個層面上,對本來就是基于合約生態的項目而言是一個基本門檻,而以太坊在這方面一直被人詬病。并且AE還在底層實現了oracle machine(預言機),使整個落地性得到很大的強化。
讓我更為欣賞的是,雖然人事變遷不斷,AE仍然保持了德國人一貫的嚴謹,項目始終能保持相當高的升級頻率,并完全能夠在計劃內完成預期目標。
好吧,最終促成我將其納為投資目標的原因在于,AE幣目前的市值不到以太坊的1/100,你沒看錯,不到百分之一,無論從其在歐洲地區的共識地位,還是技術上對比以太坊的優勢,都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項目。?
3. RDN(雷電網絡):
以太坊版本的閃電網絡—雷電網絡,其價值不言而喻,一直以來其最大的質疑在于,雷電網絡核心協議使用不需要RDN來付費,如開通或關閉支付通道、加入網絡、轉賬等使用協議層面時無須支付RDN代幣,因此當RDN進行ICO的時候就面臨了許多挑戰。
但我從來不認為團隊在募資時發行代幣是個問題,問題在于項目本身的價值是否符合估值表現。從雷電網絡的Token場景設計來看,RDN看似并沒有發揮必須的作用,但實際上,隨著生態的實際發展,以雷電網絡給以太坊帶來的實用性極大的提升作用,RDN會將成為提升用戶體驗的必需品。我們知道,任何提升產品體驗都要付出相應的成本,更足的帶寬、存儲空間、網絡優先使用權等等,都不是免費的餡餅。在前期,RDN將提供幾乎零成本的使用權,而將收益發生在獲得足夠依賴用戶之后的增值體驗服務,無疑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因為就以太坊本身就面臨諸多競爭對手,而為本身應有的服務體驗而提升用戶的使用成本,只會拖慢以太坊的發展速度,但由此而帶來的ICO其實某種程度上不可避免卻在情理之中,因為在網絡運營前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團隊將幾乎很難產生收益,但用戶擴張的速度將會極大提升。
雷電網絡團隊的聲明恰好也證實了我對他們發行RDN的理解:代幣模型不應該降低協議可用性,不應該在進入主流人群方面設置障礙,在進行基本的運營操作時也無須支付額外的gas費用。
還是回歸到市值,RDN這樣一個有影響力又具有必然的實際價值的項目,目前估值不到1500萬美金,無疑是非常值得長期持有的。
4. SERO(超零協議):
什么,沒聽過?這就對了,其實我也是今年才發現的這個項目。沒有走勢圖?是的,它甚至還沒有開通主網交易。
借用其官網的描述,SERO是一種:支持智能合約的隱私數字貨幣技術,“SERO是真正使用零知識證明的隱私保護平臺。SERO不但是世界上第一個支持智能合約的隱私加密貨幣,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允許開發者發行支持智能合約的隱私加密貨幣并且可以在DApp中使用的開發平臺。”
一開始我看到這個描述時,以為是在吹牛,因為筆者也是技術出身,在前兩年V神吵著說要實現以太坊的隱私保護功能,并且基于零知識證明來實現時,曾經認真研究過零知識證明和以太坊結合的技術復雜度,結果發現具有相當大的難度,而且并不能保證其最終真的可以被實現出來。但是大致看了SERO的源碼(零知識證明底層一些庫除外)后,感覺邏輯上的確具有極大的可行性,而在實際運行了幾筆交易和合約轉賬后,我觀察了區塊鏈日志,發現他們竟然做到了承諾的結果。
他們自稱為SUPER ZERO,我相信應該把自己和ZCash進行了對標,這點讓我嚴重懷疑他們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是否理解到這件事情的真正意義,因為ZCash只是一種流通數字貨幣,以太坊之所以獲得這么大的市場估值在于和比特幣相比,它代表了區塊鏈更大的想象空間,我從來不會把支持智能合約的項目去和定位為流通數字貨幣的項目進行對比,因為估值模型是完全不同的,支持合約的項目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于其生態前景。
SERO主網的測試網絡在2018年第四季度就完成了上線,到2019年3月,仍沒看到同類能做到支持智能合約的基于零知識證明的同類項目,因為我注意到在2018年當中其實是有幾個項目是基于同一個目標的,這也側面驗證了我對這個事情技術復雜度的判斷。
回過頭來,我為什么看好SERO這樣一個幾乎默默無聞的項目?首先,從技術的角度,零知識證明結合支持智能合約公鏈的門檻非常高,而SERO是個很好的成品。更重要的是,這個技術,對區塊鏈未來的發展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如我在文章開頭所述,區塊鏈本身就是資產流動性市場的最佳技術實踐,并且使數字經濟進化到了到幾乎零摩擦消耗的程度,但由于其區塊驗證的公開特性,使越來越多的區塊鏈資產暴露在空氣之中,因此本質上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現實經濟資產是很難流入這個網絡的,因此具有極高安全性的資產,和交易的隱私保護方案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智能合約才是現實經濟行為的真正載體,而不是僅僅是以太貓這種完全由區塊鏈創造出來的資產,因此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的結合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相信有不少的巨無霸正在尋求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最近我觀察到SERO開始向市場發聲,主網上線后也開啟了全球挖礦,逐步在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基于這項技術是一個市場上的香饃饃的前提,我相信這個項目將很快被無形的推手推到風口浪尖。
回歸投資邏輯,SERO目前的估值?由于其尚未主網對接交易所,我只好偷偷潛入其場外交易群,由于這個項目做了1年卻基本沒有怎么做過PR(光顧著埋頭開發了?有意思),根據現在其場外成交價,其流通估值只有1-2千萬人民幣?好吧,無疑是入手的好時機,不過現在價格隨著越來越多大礦霸的加入,也開始有點水漲船高了,至少我那點小投資已經賺了不少。
怎么說呢,只是分享一些個人在2019年初的,從項目技術維度評估一些項目整理出來的投資理念和個人比較看好項目的小小分享,真正的發力一定要等牛市到來,還是那句話,如果熬的到牛市,那只是賺多少的問題,熬不到才會虧,以上四個項目基本在熊市也是不會歸零的,拋開前兩個相對主流幣不談,RDN是不缺錢的主,而SERO是在熊市崛起的,團隊看起來只做技術也不怎么別的開銷,而且核心價值部分的技術都已經完成了,挖礦生態也做起來了,箭在弦上,共識擴張是遲早的,那這個技術的價值遲早也會被挖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