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臨窗而坐,蹙眉不樂。
伯服跑過來,叫媽媽看父王剛剛給自己的碧玉珠串。那珠串晶瑩剔透,華麗非凡,襯托著伯服雪白嬌嫩的脖頸,更顯燦爛奪目。褒姒見了,美麗的容顏上似乎生出一點喜色,可轉瞬就消散不見,依舊是意興闌珊、悶悶不樂的樣子。
此情此景,讓站在門口的宮湦(周幽王)深深嘆了口氣,轉身離開。
他真心不愿意看到褒姒這個樣子。
這是自己最喜歡的女子,又是自己最喜歡的長子伯服的生母,如果可以,宮湦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給這兩個自己最愛的人,只要能看到褒姒真心一笑。然而不能,哪怕他貴為周天子,富有四海天喜,也依舊不能隨心所欲。
褒姒來自無足輕重的小國褒國,遠不如申國的兵強地大。自祖父厲王時發生了國人暴動以來,周王朝已經衰落,必須仰仗強有力的各路諸侯的支持。所以無需誰強迫,也不用誰提醒,周幽王繼位,就立刻立了申國的女孩為王后,并且立她的兒子宜臼為太子。
古今中外,對于一國之君的男人來說,國家利益是第一位,民生是第二位,而愛情,那真是最不重要的內容了。然而偏偏宮湦是重情之人,他對褒姒母子滿懷了愧疚。名分不能給,他只能把自己全部的愛情都給了褒姒。
然而,褒姒還是不快樂。
褒姒是一個聰慧的女子,宮湦對自己的愛,宮湦的不得已,她全都明白懂得。因為懂得,所以從未有過一句抱怨。她一直安心做側妃,對申后亦是恭恭敬敬,從未因大王的寵愛有任何僭越之處。然而不高興是顯而易見的,實在因為這不僅是名分的問題,更與將來母子的性命交關。申后并不是良善之輩,她對褒姒母子深得大王喜歡十分不滿,明里諷刺打壓,暗里——有關褒姒是妖孽的傳說在朝廷內外輾轉流傳,不是出于她的指使也是她的縱容吧?
伯服和宜臼這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身為太子的宜臼和他母親申后一樣,對哥哥伯服頤指氣使,讓伯服備受委屈。
如此情形,讓褒姒怎么辦呢?她是長得漂亮,她是深得大王喜歡,但在申后母子面前不僅完全沒用,反而更讓他們記恨。她也不能跟宮湦表達,她知道他愛自己,可他也沒辦法。她只好生生忍下這口氣,讓抑郁憂傷一日甚于一日。她甚至想,不如自己死在大王之前吧,免得以后再受欺辱。
褒姒的隱忍憂郁狀態,讓宮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他不能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再傷心下去,他是周天子,他一定要想辦法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王后和太子。
身為天子,宮湦真是不夠幸運。除了愛情婚姻不如意外,他的天下也一點都不平靜。從他出生開始,就自然災害不斷,冰雹啊,地震啊,洪水啊,就不斷侵蝕著這個國家,不斷動搖著統治基礎。在這樣的情況下,宮湦還是想努力進取的,他任命叔叔鄭桓公為司徒,讓看起來很有才能的虢石父擔任上卿,希望他們能夠幫助自己治理好國家。
幽王八年(公元前775年),國家比較安定平穩,宮湦認為時機已經成熟,終于可以實現自己的愛情承諾,博美人一笑了。他不顧大臣諸侯的反對,下令廢申后,立褒姒為王后。同時,子以母貴,廢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昭告天下。宮湦認為,伯服本來就是長子,這不是廢長立幼。而且褒姒已經正位王后,伯服就是嫡子,也不能說是“廢嫡立庶”,一切都順理成章,毫無問題。
然而,這是他的想法,別人可不這么認為,尤其是與之密切相關的人和勢力——比如申后、前太子宜臼,以及申后的娘家申國人,他們無比憤怒。
雖然明知道申后一派的不高興,但覺得他們也不會怎么樣。宮湦手軟了,他不忍心對失去了太子之位的申后母子趕盡殺絕,竟然放任他們從鎬京逃出,投奔了申國而去。申侯本來就虎視眈眈,現在有了絕佳的借口,豈能輕易錯過?但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實在沒法跟周天子開仗。于是派人跟西北邊的少數民族犬戎聯絡,許以重利,雙方結成同盟,準備共同叛周。
這么大的動靜當然瞞不住周天子,得知消息,宮湦大怒:我廢了你們母子不假,可也沒要你們的性命啊。沒想到這兒子居然勾結異族叛父,是可忍孰不可忍?原本心中還有的一點愧疚蕩然無存。幽王十年(前711年)春天,宮湦召各路諸侯會盟(對,你沒看錯,不管是不是用烽火,周幽王都召集來了各路諸侯),決定共同討伐申國。誓師大會后,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在桃李飄香的九月,浩浩蕩蕩的王師開出京城,去討伐申國。
不料此時周朝內部已經暗流涌動,各路諸侯也各懷心思。不知道是哪一股勢力泄露了消息,討伐申國的部隊剛剛派出去,申國及犬戎部隊竟從另一條路趁虛而入殺進了鎬京。周軍無力抵擋,周王宮湦混戰中被殺。至此,已經延續了四百多年的西周傾覆。
周幽王當然不是個好皇帝,但對褒姒來說,他實在是一個好丈夫,他愿意為心愛的女人冒險廢立。雖然才華不夠,沒能撐得起這份愛情,最后落得國破家亡的命運,但這份真情難能可貴。幽王被殺時,兒子伯服跟他死在了一起。這不意外,意外的是,褒姒沒死,而是被犬戎掠走了。怎么會這樣呢?難道宮湦不知道那么美麗的褒姒將成為敵人的戰利品嗎?他怎么不在臨死前先處置一下自己的女人?就像后世的很多皇帝那樣,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在自己性命受到威脅時默許部下逼殺楊貴妃,西楚霸王項羽走到窮途末路時默許虞姬在自己面前自刎,還有崇禎皇帝朱由檢,更是在自殺前親自逼迫妻女自盡……
可宮湦,這個重情的天子什么都沒做,盡管他什么都知道,卻依然沒有在絕境之中先讓褒姒死去。這個被后世稱為是昏聵之君的周幽王宮湦,在此時表現出了一個男人非凡的勇氣和擔當。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什么“虞兮虞兮奈若何”,都不如這無聲的放手來得令人感動與震撼,這才一個男人對女人最誠摯的深愛!
當晃動的烈焰照亮了宮殿,當喊殺聲已經包圍了身畔,當敵人的刀劍抵住了咽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宮湦回望褒姒,看著她驚恐絕望下依舊美艷的面容,心中對她說:我只想為許你一世歡顏幸福,為此我不惜用國家和生命做代價。不幸我沒有能做到,我能做的就是,無論如何,我只愿你能活著。只要你活著,就好。
宮湦死去后,前太子宜臼在申侯的支持下建立了東周,是為平王。可因為是弒父上位,平王的政權并不為諸侯尊重,僅僅保持了一個天子的名分而已,歷史從此進春秋時代。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平王的子孫當然不可能給褒姒一個公道,于是將當年的傳說進一步夸大渲染,編撰一個無比離奇曲折的故事,說褒姒本來就是妖孽,就是上天來滅亡西周的。后人又輾轉附會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將西周滅亡的命運一股腦安放在褒姒身上。
直到西晉時更古老的《竹書紀年》出土,才隱約傳遞出不同的信息。2012年,記載遠古很多重大歷史的“清華簡”面世,幾種史料互相印證,我們才知道,原來被寫入《史記》,被寫入《東周列國志》中褒姒的荒誕來歷全無蹤影,而“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更是子虛烏有的。相反,這美人一笑的背后,卻可能是讓人感動嘆息的深沉愛情。
無人知曉被掠往犬戎之后褒姒的命運。只是,身負宮湦這么深厚沉重的愛情,她的余生哪里還會快樂?一定沉浸在思念中,再也不會露出笑容。褒姒的背影消失在歷史深處,五千年漫長的歲月曾經一點點銷蝕湮沒了真相,然后又慢慢一點點還原,讓我們情不自禁產生這個美麗的愛情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