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在外,總是想念家里的飯,想著想著夢里都能流下口水。
昨天下雨了,今天的煙臺明顯感覺有些微涼。突然想起是時候做蒜蓉辣椒醬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媽媽都會做很多,放在冰箱里,能吃好長時間。今年打算自己做一些。
辣辣的,甜甜的,香香的,用筷子挑上一點,哪怕只有饅頭也能吃飽。
于是,按照媽媽給的配方開始準備材料。
辣椒得是紅透了的,最好是那種厚皮的,肉肥汁多;豆瓣醬用萬某香的,那個醬有點甜;還有大蒜要搗碎,千萬別為了省事就隨便搗幾下;最后一定要燒開鍋。媽媽不放心,又叮囑了一番。
我又不是小孩子,又有配方,還是信心滿滿地去菜市場備好了原料。
處理紅辣椒很費勁,我們家都不能吃太辣的,洗完要把里面的種子和辣筋都去掉。開始的時候忘記帶手套了,手一會兒就辣得通紅,難受極了,用肥皂水洗了好久才好一點。
看著那一盆辣椒,啥時候才能弄完呢,急性子的我有點不耐煩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好不容易弄好了,又面臨一個問題,我是剁碎呢,還是攪碎呢?
怎么省事怎么來吧,不就個辣椒醬嗎,最后都是醬,味道也不會差到哪兒去,拿出攪拌機,一會兒一大盆辣椒就變成了醬。得感謝生在電器化時代啊,省時又省力。
接下來就是量好配料下鍋煮了,這對會做飯的我來說不是什么難事。
不一會兒,兩小盆兒辣椒醬新鮮出爐。辣椒醬熱的不好吃,涼的才好吃,特別是放在保鮮里的那種冰涼。
好不容易等著涼透了,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好吃是好吃,總覺得差了點什么?重新拿配方對了對,沒放少。
中午,女兒睡了,我翻來覆去睡不著,明明是用的相同的配方,為什么味道總感覺差了一點,難道真的是剁碎和攪碎不一樣嗎?
為了得出結論,這次我用剁碎的辣椒做了些,可是味道還是不如媽媽做的好吃。
到底差了什么呢?
先生點撥了我——手感。
手感這個詞很抽象,就像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總是強調的語感。
如果偏要給手感下個定義,我想把它定義成愛。
就比如,每個家庭都吃面,面的味道決然不同,但給人的感覺是相同的,那就是愛的味道,溫暖的味道,讓人思念的味道。
媽媽每年做辣椒醬的時候,總想著我和妹妹愛吃,不管辣椒有多辣,量有多大,都堅持剁碎。在做的過程中,那種深深的愛已經注入進去,誰也無法仿制。所以,我想我永遠也做不出媽媽做的味道,我做的永遠都是無法超越正版的盜版。
為什么我們總是想念家里的飯?
今天,我才有些明白,也許我們是思念那飯里愛的味道,而那種愛只能我們自己才知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