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在老家當老師。今天給我發來一個程序,讓我安裝在電腦上。里面有各種教學資源,數學,語文,英語都有。她讓我早早下載下來,有語音,可以點讀。都是課本上的東西。她覺得很不錯,可以幫我們打好課內的知識基礎。
我非常感謝她凡事都想著我,總是一門心思地想著我好。
其實,現在網絡非常發達,資源很多。我的網盤里就一堆的學習資料,2000多g,都是跟學習有關的課程和學習資料。有學E思,G途,dou神,quan靈,學都學不過來。只要有群友發資源,我都保存下來。引用群友的話:我存了即我學了:)存了就覺得心安。
對于課本內的東西,我基本沒有去管。我覺得孩子學習就得有學習的能力。課內的東西自然有老師講解,并且講解得比家長要詳細。如果回家還得老母親仔細地去跟著她課內的學業,我覺得原因有二個:一是她上課沒認真聽課,二是她的知識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目前大多數孩子必須達到的程度,所以接收起來有困難,更談不上吸收知識了。
光學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明年英語ket/pet又可以在國內考試了,語文有冰心杯、葉圣陶杯,數學有華杯、希望杯。家長要養出一個優等生不容易,你得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信息,了解考試,加上現在又實行雙減,很多的競賽考試信息不在明面上發布,所以有朋友戲稱:家長還得會做間諜,以收取各種情報。了解這些情報之后,要根據自己獲取的情報做一個規劃,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像英語,我們二年級考ket,最早的考試時間是明年5月。如果想明年五月考ket的話,還有半年的準備時間。這半年,你要學哪些,要準備哪些書,什么時候學完這些書上的內容,什么時候就要開始做真題。具體到月計劃,再到每天的計劃。如果有心想考希望杯華杯等數學競賽,那么每天要學點奧數知識,打點奧數基礎,等到五六年級再學奧數的話,學起來便不會那么吃力。
我們的學習情況和計劃是:
語文方面:
我想花多點精力學寫字。會寫的字要多。現在的看圖寫話都不給寫拼音了。如果會寫的字不多,寫話就會吃虧。然后再做點閱讀理解。平常多積累些字詞句。
孩子自己做了一個收集本,收集了一些abb,aabb,abab,abac等這類詞。我準備再讓她把平常看到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好的句子收集整理起來。
關于背誦:我們背完了一本唐詩三百首,里面大概有100多首詩。沒有宋代的。也沒有反復背,背一遍過了。現在開始背點小古文,背了十來首。背完小古文準備背小學生必背古詩,里面會有各個朝代的古詩。也會有唐代的,遇到背過的,就當再溫習一次。
數學方面:
奧數我們沒有認真去弄,就只限于聽聽課,課能聽懂就算了,不做題,不刷題。一般老師講的都能聽懂。
英語方面:
我們以新概念英語作為主要教材。暑假粗略地學到48課便停滯了。現在聽說國內重開ket考場,于是興致又上來了。從第一課開始,單詞默寫,課文背誦。但還是弄不動,幾個星期了,才到第8課。這個弄不到并不是她學不動,每課單詞,十多分鐘便記下來,課文也是聽幾遍就能背下來。主要是她不愿意去弄。我們沒有固定的時間,每次做完作業,她就說要做手工,要聽大語文,或者說困了,想睡了。好吧,你懶我也懶。
結果如何?
到目前為止,語文的興趣最濃,愛看大語文。我估計都是故事所吸引。她曾聽老師講《愛的教育》,哭個稀里嘩啦。
數學其次,思維能力還算不錯。這一點得到了家里各位成員的認可。
至于英語,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喜歡上學校趨的英語,不喜歡上家里的英語。如果不是在家里學點英語的話,她在學校學英語又如何能游刃有余呢?正因為能做到游刃有余,所以才喜歡。
現在的資源非常多,學生的眼界也很寬廣。現在的孩子不能光抱著一本課本,從學期開始一直到學期末就只學課本上的東西,這樣其實是真讀死書。1+1=2其實很簡單,你會了就可以放過了,你得繼續往前走,沒有必要在這上面死磕。對于數學的口算,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求孩子每天都練。我們從來沒有這樣練過。要學要練的東西多的是,我真不想在這方面浪費時間。想想我們小時候,剛學的時候不也是會錯一兩道計算題嗎?計算是伴隨著數學生涯的,你每次做數學,或者說每做一道數學題,其實就是一個練習口算的過程。用練習口算的時間去做一道拓展題,在做的過程中,你不僅在練習你的口算,你還會發現計算的許多樂趣。比如:1+2+3+4+5=?1+2+3+4+5+6+7+8+9=?1+2+3+4+5+4+3+2+1=?還有等差數列的計算,數陣等都會涉及到計算。算多了,做多了,也就練了口算,而且還比單一的口算有趣得多。數學其實是一個有趣的有竅門的學科。
我只所以對數學口算有這樣一個看法,得歸因于我們曾經學英語RAZ的經驗。大多數帶孩子學raz的媽媽應該知道,剛學raz時,我們不應該局限于某個單詞不會。我們拿到一套書,一本一本地讀下去,不要去在乎他哪個單詞不會。讀一段時間后,你會發現他慢慢地會認字,會讀了。raz這套書的難度是緩緩地上升的,前面出現過的詞,在后面還會反復出現,見多了,讀多了,自然就會了。數學的口算也是如此,做題少不了計算,所以人們往往非常看重計算,其實在做每道題時已經在練習計算了,我們沒有必要再另外花時間去搞計算,除非孩子的計算實在不行。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我們不能和牛娃們比,我們只能亦步亦趨,沒有超前,也沒有能力,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超前。我們只求不落得太后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