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讀書
從小到大,讀書或者說語文課一直伴隨我們到高中畢業,我們通過閱讀一篇文章,一首詩歌,一篇古文去體會作者帶給我們的思想和感悟,通過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場景等元素的襯托出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更多的是熱愛小說,熱愛雞湯文學,熱愛名人自傳,學著閱讀,學著輸入。
剛才問一位愛讀書的好友有沒有好書推薦給我,他說:“多讀讀史書,你會發現你不再局限于小情小愛小情緒,更多的是站在更高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讓自己變的有內涵,有涵養,博學,會讓人覺得你穩重,沉穩,有風度。” 所以,為了讓自己變的更成熟,更穩重,我要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周主題推薦了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在閱讀目錄的時候,就看到了每一章節的內容概述,這也是一種幫助我們拎清主線的好方法。我只看了第一篇的前兩章,就簡單寫寫讀后感作為這周的開端吧。
1.閱讀的目的。更多的時候,我們隨手拿起一份報紙或者點開網頁看看首頁新聞,一方面是為了消遣,一方面是為了獲得一些資訊。看一看身邊事,看一看國家事,在腦海里存一個印象,記錄這件事的存在。而有些時候,我們會買一本《明朝那些事》、買一本《從0到1》、買一本《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來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來增進理解力,來感悟生活。
2. 閱讀的方法。我們通過上課,通過聆聽獲得的信息和知識,不懂的地方可以詢問來獲得答案,這種方法算是“指導型”,是在外力或者外人的幫助下,我們收獲了新的事物。而更高層面的閱讀方法是“自我發現型”,即自己主動閱讀,反復閱讀,不懂就主動去查閱資料,理解文中內容,完全自給自足,自力更生。
3.閱讀的層次。閱讀分四個層次:基礎層面、檢視層面、分析層面以及主題層面。舉一個例子來說:八月的第一周我們閱讀了《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文學名著,當我們打開書,閱讀第一段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和視野僅僅局限在文字本身,在一間房間,一具尸體,一個醫生,醫生一邊驗尸,一邊環視周圍環境來確定死者的死因,這就是基本層面(這一段說了什么內容)。當你發現群中規定一周閱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翻到了最后一頁,401,那平均每天就需要閱讀80頁,假設你給自己規定2h閱讀完今天的內容,并找出閱讀中的重點,這就算是檢視層面(規定時間,抓重點)。當第五天你讀完了整本書,在回過頭想一想文中的內容和要點,明白文中的人物關系,時間軸,事件起因和結果,并能從整篇文章中,找出重點,并有自己的感悟,那你就達到了第三個層面,分析層面(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而最后一個層面,主題層面(比較,理解,感悟)是通過閱讀完《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后,你能通過文中的觀點聯想到其他文中的觀點,或者和其他文章進行對比,比較,那祝賀你,你已經掌握了閱讀的第四個層面。
在后續的閱讀中,我會帶著這幾個問題去思考
1.如何提高“自我發現型”閱讀的方法,是通過前后對比找答案理解呢,還是問題備注查閱資料呢,或者是其他更好的方法。
2.如何很好的掌控時間,提高效率來完成檢視層面的閱讀。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感覺自己被掏空。
3.在閱讀的時候,有什么好的技巧來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比如筆記、便簽、小標題、符號等等。
新的一周,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