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其實也不算老,與我同歲,說他老,是因為已經拆掉了,老的只能存在于我的回憶里。
四十二年前,我出生剛學會爬的時候,我家才從幾家人合居的老屋搬來新屋。關于當時情景唯一的記憶,就是記得我媽曾回憶說,我當時在新屋的炕上爬的歡快。我想,那大概就是我們一家人心中喜悅的見證吧。
老屋那時候還是嶄新的,土坯的墻,青瓦的頂。關中一帶特有的半邊廈房,兩對面的蓋著,三個臥室一個廚房,獨立的小院,四四方方,坐西朝東,占地三分。一家七口總算是有個自己獨立的院落了。我想得出來,父母及哥哥姐姐們為這個新屋肯定出了很多的汗水。
那時候,我家已經在村子的最南邊了,門前坡下一口池塘,門口空地上有幾棵樹,三棵椿樹,一棵刺槐,一棵楊樹。樹南是村上的兩間烤煙房。屋南邊隔了兩戶人家是生產隊的牛棚。再南邊,就已經是田野了。
老屋朝東,黃土夯的墻,圍成一圈,四方規整。朝東蓋一小門樓,門樓窄,巷堂短,只能容一輛架子車通過。單扇的黑漆木門,常年貼著秦瓊敬德的年畫,里側有一個木頭門栓,門下有可以拆掉的門檻,高約30公分,適合我小時候隨意爬出爬進。門兩邊的門墩是兩塊稍加打造的青石,質樸無華。
推開門,一條青磚小路延伸到院子當中,正對著大門是一顆柿子樹,樹下靠墻砌著一座袖珍青磚青瓦的土地龕。高不過米,寬不過兩尺,里面貼著土地爺的年畫,兩邊對聯:進門一老仙,四季報平安,龕前有香爐。爐前是老媽種的幾株芍藥或者鳳仙花。
進門左手土墻內依然是棵柿子樹,在南邊廈房的東邊,還有一棵,三棵柿子樹是我家小院里最重要的綠植了。也是多少同村孩子羨慕的果樹。南邊靠墻的是家里的麥草垛,周邊堆著些許的干柴。
小路引著我到了院子當中,兩面廈房面對面,靠南邊的兩間房,一間是父母的臥室,也是全家人的起居室。一間是灶房。北面兩間臥室,男孩一間,女孩一間。所有的房間都是一門一窗。門都是單扇木門。掛個布門簾。兩邊屋檐寬約一米,屋檐下用青磚砌起高約10公分的房院臺,下雨時,兩邊房上的水便會流到自己家的院子里中間。或用盆盛或用桶接屋檐水。洗衣澆樹喂豬都可。
父母的臥室大約也就二十平方左右。靠東盤著大炕,炕南頭靠墻架起一張木板,木板放著母親陪嫁的箱子,朱紅大漆,繪的故事。一個狀元模樣的人躬身下拜。箱子里有一床母親陪嫁的綢緞面的大紅繡花被子,只有每年過年的那幾天母親才會拿出來鋪開在炕上。也為屋子里增色不少。用的仔細,一鋪就是幾十年。
炕頭是疊好的被子枕頭??谎厥且徽麠l木頭,兩頭各有一個炕柜。父親一般睡在北頭,炕沿上全是他磕煙鍋留下的小坑。母親睡在南頭。炕頭會有一個做針線活的竹盤??还駧€小抽屜放些雜物,冬天里,我大都是坐在炕上趴在這個炕柜上學習的。
炕,是北方人冬季取暖的最佳臥具??欢蠢锶喜瘢c燃,燒一陣后再把炕洞堵上,讓熱量持續烘烤著炕,給人睡覺取暖,也把整個屋子都烤熱了??簧细魺岜E瘜邮卿佒r村最方便的麥草,麥草上是蘆葦編制的席,席上再鋪一張羊毛氈,氈上鋪著粗布床單。這樣,不但保暖而且舒適。很多年后,當我睡慣了席夢思后,再回到家里睡土炕的時候,盡管覺得會有些硬,但是那種躺著身下暖烘烘的感覺是任何席夢思床都給不了的。
炕的一頭是采光用的窗戶,一定要用最薄最白的窗花紙糊上,以便透光。木制的36格子的方格窗。中間的兩塊嵌的玻璃,以便可以看到院子里。窗臺不寬,也可以放東西。只是這窗戶不怎么保暖,到了冬天一定還要掛一個厚的窗簾才好??粔σ恢苊磕甓紩眯碌幕埡?。
炕下靠南邊墻邊擺著兩個木制柜子,高約一米,一紅一黑。紅的大約也是父母結婚時候置辦的,大紅的漆,描金的畫。門從正面可以卸下,里面裝衣物,還有一個上鎖的抽屜可以放些珍貴的東西。比如一塊姥爺的懷表,幾張糧票或者鈔票,一張不知道年月的藥方等等。
黑色的柜子就簡陋的多,上面半邊可以打開,不外乎就是孩子們的換季衣物。紅色的柜子臺面上擺一個個帶插座的妝鏡,鏡面上畫著花開富貴的圖案。鏡子兩邊有兩個琉璃的小的將軍罐,大約也都是母親的陪嫁。里面已經塞滿了各種雜物。
妝鏡上方墻上掛著幾個相框。里面都是些難得的親友的照片。有些已經泛黃褪色,有姥爺年輕時洋氣的照片。有父母結婚時傻傻的結婚照。有哥哥上大學的合影。也有姐姐們的幾張合影。
屋子里有吊頂,還都是木板的吊頂,這在當時應該算是精裝房了。屋頂中間有幾根橫梁擔著,上面鋪上木板,木板都是刨的光滑平整的一塊一塊拼接起來的。吊頂之上便成了一個閣樓。可以儲藏糧食。放置雜物。
我記得農村分產到戶后沒幾年,我們家也有了余糧。每每夏收后,交完公糧,父親便搭著梯子,把剩余的糧食一點一點的運到閣樓上的糧包里。然后再蓋上一層塑料紙,上面再撒些灰,周邊再布置一些老鼠夾子,老鼠藥以防奪食。那年月,老鼠遍地都是,土房子根本擋不住他們饑餓的心。父親為了夜里趕老鼠,在吊頂上鉆了一個小眼,穿根繩子,一頭系一個秤砣,一頭放在炕頭,到了夜里,老鼠在上面撒歡的時候,父親一拉繩子,老鼠立馬安靜下來。
屋子的地面也是土地,只是夯的更結實,又經過母親每年掃舍時用白泥水細細的刷漿一遍,所以盡管是土的地面,也不會輕易起灰塵。每到冬天,父親便會生一個蜂窩煤爐子在屋內,然后他就在屋內編起各種竹器。溫暖的屋子,不夠亮的電燈泡,父親手中的竹條在空中舞動,蜂窩煤爐上烤著的饃片散發著陣陣香味。
臥室隔壁是廚房,沒有吊頂,顯得很高。墻面被煙熏的黑黃,西面墻上開了一個小窗戶,西曬的日光照進來的時候會形成強烈的光柱??磕系膲叡P著鍋臺,鍋臺鏈接著土炕,為了不讓燒火的熱量流失,很多人家里都是這樣的形式。鍋臺上盤著兩口鐵鍋。一大一小,大的煮飯下面蒸饅頭,小的燒水炒菜熱剩飯。靠北墻支起一扇案板,案板上靠墻擺放一排碗碟筷嘍醬醋瓶子。案板下便是放柴火的地方了。
灶臺上有灶王爺的龕座。依舊是年畫神像,一副對聯經年不變的兩句: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在農村,都是燒火做飯,燒都是麥草玉米桿,拉的是木制風箱。一手拉風箱一手塞柴火,前鍋開了,后鍋也熱了,后面的炕也熱了。煙通過土炕之后再從煙囪中排出。進門的右手邊,靠墻是一口大水缸。自來水還沒普及的時候,都是要從井里打水儲存在里面。井深水好,所以更為金貴。
出了廚房門,靠北面的墻上還有一個神龕,這是天爺的神位。依舊是年畫的神像,經年不變的對聯,上寫:太平原有象,*****
北廈房的兩間也都有炕,布局和父母的臥室大致一般。只是吊頂用的是竹子的,不能盛物,只能隔熱保溫。屋內的家具就要簡陋很多。直到哥哥結婚時才打造了一套24條腿的洋氣家具。這套家具到現在還在用著。
北廈房的西邊原來蓋了兩間比較矮的柴房,后來在里面養了牛。牛圈的西邊是更低矮的豬圈。牛圈的對面,有一棵歪歪扭扭的桃樹,滿身的桃膠。每到春天還能開出粉色的桃花,桃子個頭小味道卻是極美的。夜里家里養的雞都要窩在桃樹枝上。
桃樹下那塊地里,每到冬天都會把白蘿卜紅蘿卜挖坑儲存起來!中間插上幾根包谷桿透氣。這樣,保存的蘿卜又新鮮又方便。
桃樹西邊有一堵墻,墻后便是廁所。在廁所和豬圈中間,后來蓋了羊圈后來又改了狗窩。反正那時候,我家后院整天豬哼牛哞,雞飛狗跳,熱鬧非凡。
記得有幾年家里的紅薯大豐收,實在沒有地方存放了,父親又在前院的角落打了一口地窖,估計有七八米深的樣子,大致是7字形的,紅薯放在里面能保存很長時間。聽說是冬暖夏涼的。父親是不允許我下去的。因為會怕出事。后來常年不用了,就干脆用大石板封了起來。
那時候,父親對老屋每年都要修繕和維護,基本上都是哥哥或者我跟著父親一次又一次的和泥摸墻。原來的房子是土坯房,是麻雀和老鼠的最愛。每年農閑暑假的時候總是要收拾收拾的。要不房子就會更破落了。不過記憶中,我家的房子一直沒有漏過,這都歸功于父親照顧的仔細。
每年臘八過后,祭灶前,家里都要掃舍。把老屋里里外外清掃一遍。墻面從新用白泥水漿抹一遍,遮蓋遮蓋一年來的煙火痕跡。炕上的麥草換一換,被褥都要洗一遍。屋檐下的蛛網鳥窩都清掃干凈。老屋清掃干凈,準備過年。
從記憶的老屋里走一圈,恍惚之間似乎都能看見當時家人們在里面生活的煙火氣??斐晕顼埩?,一家人都各自忙著,廚房里母親和大姐在忙著燒火做飯,干活的父親和哥哥忙著拉糞起圈,三姐在學習,忙著背書寫字。二姐在窗臺下繡著花。雞在院里的柴堆邊刨食,豬在后院圈里哼哼。牛躺在棚里反芻。狗懶洋洋的曬著太陽。柿子樹上喜鵲喳喳的叫著。煙囪里冒著炊煙。屋檐下的有線喇叭里正播放著秦腔戲。
。。。
一晃,幾十年都過去了,在老屋,我生活了整整24年。如今新的樓房蓋的要比老屋漂亮好多。院子更大,更豁亮了。瓷磚的門樓又高有寬,能開進一輛小車。只是,自從父親不在,我們幾個孩子也都沒有留在家里。如今只有母親春夏還在家里住著。家里冷清了好多。每次回去都覺得現在的屋子里沒有了老屋的那種溫度,那種煙火氣息。
如今,老屋沒了,母親老了,我也中年了
2017年11月17日午后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