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患了骨質疏松,孝順的子女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補鈣,那骨質疏松要不要補鈣呢?又該怎么補鈣呢?我們一起來看。
鈣是人體重要的礦物質,其中99% 存在于骨骼和牙齒內,其余的 1% 分布在血液、神經及各種軟組織中。
在骨骼組織中,鈣離子和磷構成羥磷石灰結晶沉著于膠原組成的基質上,維持著骨的堅固性。
缺鈣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之一。鈣缺乏主要影響骨骼的發育和結構。臨床表現為嬰兒的手足抽搐癥和成年人的骨質疏松癥。無論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包括絕經后、老年性和特發性),還是繼發于各種其他疾病或藥物的骨質疏松癥,鈣劑的補充能減少骨丟失。
影響鈣吸收的因素很多,維生素D、適量的蛋白質、低磷膳食及體育鍛煉均有利于鈣的吸收,而食物中,如菠菜、竹筍、蕨菜等中的草酸、膳食纖維、咖啡等,則不利于鈣的吸收。
鈣的食物來源
奶和奶制品,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蝦皮、海帶、芝麻醬等含鈣量特別高。
雖然缺鈣會引發一些癥狀,但是鈣可以明顯抑制鐵的吸收、高鈣膳食會降低鋅的食物利用率,鈣鎂比大于5,可致鎂缺乏,所以,鈣也不能盲目補充。中國營養學會提出成年人每天適宜補800mg鈣。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具有抗佝僂病作用。維生素D 家族有五種化合物,以D2(麥角鈣化醇)和D3(膽鈣化醇)兩種形式最為常見,其中與我們健康關系較密切的也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
維生素D 缺乏可導致小兒佝僂病、成年人骨軟化癥和骨質疏松等。成人的骨質疏松常見于中年以后,女性比男性多。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以后磁性激素分泌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鈣調節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骨代謝紊亂。
人體內維生素D3的來源是皮膚表皮和真皮內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轉變而來,從動物性食物中攝入者甚少,故一般成人只要經常接受陽光,在一般膳食條件下是不會引起維生素D3缺乏的。維生素D2是植物體內的麥角固醇經紫外線照射而來,其活性只有維生素D3的?。由于7-脫氫膽固醇和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故他們稱為維生素D原。
維生素D來源:
脂肪含量高的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干酪以及魚肝油。
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維生素D參考攝入量(RNI):10微克每天。
骨質疏松即骨質疏松癥,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松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征。
骨質疏松的營養科普:
1、合理安排膳食,適當增加含鈣和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比如奶和奶制品、麩皮、豆類、綠色蔬菜等。
2、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接受日曬(每天至少兩小時)。
3、膳食蛋白適量。
4、經常攝入富含維生素D、A、C、K的食物,必要時候補充維生素制劑。
5、每天飲用250ML牛奶。
6、戒煙酒。
7、低鈉飲食。
8、加強體育鍛煉,特別是負重運動。
營養小貼士:
1、如何診斷骨質疏松?
目前通過骨密度測量就可以了。
2、如果出現高鈣血癥,要避免補鈣。
3、補鈣時需要同時補充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
4、骨質疏松是慢性病,治療需要長期堅持,嚴重的可以半年復查一下,一般情況下,可以一年復查一次。
參考資料
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公共營養師(基礎知識)第二版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