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目好眼熟,我是不是做過?”
“上課聽懂了,下課全忘了”
“這個余弦定理是cosA等于什么來著?”
“我懷疑和那些數學好的人學的不是同一種數學”
想當年,小編也是一枚數學渣渣,深深了解這種滋味兒。數學不好,其實挺尷尬的,說的不僅是在學習中,在生活中也是會常常鬧出笑話。
比如,你家開了一家餐館或者是需要收費的店鋪,爸媽忙不過來,讓你幫忙算算該找給顧客多少錢時,這可能就更尷尬了。因為你可能收了一張50塊錢,還找給人家80。
不要以為數學只是研究概念、定理的一門學科。它是靈活的,可運用于生活實際。一般數學能力強的人思維邏輯都比較強,不僅是學習,還有生活各方面的裨益都會日漸凸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數學能力的強弱對未來的成長和生活都有極大影響。
但是學不好數學的同學該怎么辦呢?
別以為我就是學不進去,是自己“太笨了”,要知道,數學天才世間少有,但數學能力強的人卻很多,而他們比一般人“聰明”在于他們知道數學學習方法,對數學越學越感興趣,學習自然也就越來越好。
做不好數學題,不是海量地做題,而是將自己不會的題型歸類,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帶著思考去學習,并且弄清楚每個題型所運用的定理是什么?這個定理公式有哪些變化形式。
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好其中規律,大多數數學題目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知道一種題型的解法,就能應對許多沒見過的新鮮題目。
所以,當你覺得數學很難時,不要急著知道這道數學題的答案,而是從推導過程中學會,這道題運用的公式是什么,運用了哪幾種公式,并從你做過的題目中總結出來,經常使用的數學公式是什么,哪些題目運用了同樣的算法。
如果是數學計算能力不過關的同學,那可能就和數學公式運用無關了,而需要多練習計算題。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相當不錯的數學算法。
兩位數乘法,比如計算92x96
1.用100分別減掉兩個數字
2.所得的兩個數字相加,再用100減掉這個數字,就得到結果的前半部分
3.所得的兩個數字相乘,就得到結果的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