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測速探測器及電子狗原理,對駕車的朋友應該有幫助 電子警察工作方式
我國常見的電子警察主要是依據以下三種工作原理方式進行的:
一、雷達微波測速---其原理是用各種頻率的微波打到你的車上,根據其反射時間來測算車的速度,可分為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移動式就是常見的隱蔽式路邊機動測速雷達及裝在警車上的機動測速雷達。雷達測速常用于高速公路、國道線及城市周邊地帶。目前我國警方移動式測速雷達全部采用微波雷達測速的方式,在電子警察總的的應用方面達80%以上。
二、磁地感線圈測速---其原理是在路面埋設2條壓力感應器,根據你前輪壓過感應器的時間來判斷速度。常見于國道線及城市的紅綠燈處,此測速點非常容易識別,就是電線桿式的。
行駛過程中,憑肉眼就可以遠遠的看到此拍照點,尤其在夜間,還會有很亮的探照燈打開。當看到電線桿式拍照點時,只要踩剎車,減緩車速就可以了。此方式一般常見于城市的出入口,對進出城的每輛車輛進行拍照監控,方便做警方調查使用。
三、電子攝像頭---隨著購車用戶越來越多,公路交通日益繁忙,交警部門架設許多攝像頭是用來加強道路監管能力,并不是每一個攝像頭都用來拍照,拍照只是整個道路管理系統的一小部分功能。電子攝像頭的拍照很多是用來拍攝闖紅燈及不按路線行使的違章記錄。
第二部分 常見雷達探測器(電子狗)的工作方式
一、收音式電子狗:由廠家及經銷商在有雷達測速的路口或路段預埋無線信號發射器,其電子狗產品自行接收其信號,然后來報警,其原理就是個收音機的原理。但如果其發射器沒電了,廠家或銷售商沒有及時擺放發射器的話,或遭到警方的拆除,電子狗就不會產生預警。是目前幾百元產品普遍采用的方式。該類產品受到使用地點的限制,所以,為什么有些商家在銷售產品時,必須要說明在哪里適用,這實際上是一種欺騙行為:第一,不管雷達測速是否在工作,信號發射機都會發出信號,而對于駕駛員來講是誤報;第二,由于道路的變化、商業競爭的激烈,廠商彼此破壞對方的發射機,或者發射機電池耗盡,預警機根本不會產生報警,被電子警察拍照就不可避免,因此要特別小心這類產品,由于這類產品不準確、不可靠、不穩定性,其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小,已慢慢被市場所淘汰。
二、反雷達微波測速探測器:通過感應及接受雷達測速器的雷達微波來報警提醒。雷達測速的原理是用各種頻率的微波或者laser信號打到你的車上,根據其反射時間來測算你的速度,就是因為這些打到你車上的信號,使得我們的探測器在雷達測速器判斷出我們的車速之前,用更高靈敏度的感應器提示我們有雷達測速器在工作,是一種非常主動的工作方式。但對一些磁感線圈測速及電子攝像頭拍照,因為沒有雷達微波的發射,所以無法感應。雷達感應器的質量優劣及感應的波段范圍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價格,高性能分離式的全頻式雷達微波感應器價格最為昂貴。由于采用的是一種非常主動的工作方式,是最實用的測速提醒模式,尤其是對目前警方大量采用機動測速的形式,是最有效的提醒模式。所以在西方國家,反雷達微波探測器是使用最廣的探測器。
三、GPS測速提醒模式:廠家預先在各地路段、路口收集電子警察的信息,制作電子地圖數據庫,用GPS接受機來確定車輛的位置和行駛方向,再比照系統中預先內置的電子地圖信息,在汽車駛近電子警察前來提示司機。就是目前所說的(前方限速---公里)的語音提醒模式,使用者要經常上網升級電子地圖信息。由于我國公路發展極快,
并且警方也經常更新測速點及增加新的測速點,使得GPS的電子信息跟不上警方的變化。同時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廠家也不可能及時更新采集完整的GPS電子信息,所以在一些陌生路段、新的路段及偏遠一些的城市及縣鄉,常出現GPS不能提示,以為并無測速點存在,被拍照事件經常發生。此方法是一種熟稱“守株待兔”的被動方式,和收音機式電子狗提醒原理相似。只是一個是使用預埋無線信號發射器的形式,一個是使用GPS電子地圖信息的采集,兩者都要依靠廠家的預先設置來完成,如果遇到臨時更新的測速拍照點及移動測速點,都無法完成提醒功能。所以GPS測速提醒在西方國家幾乎沒有應用。
第三部分 全頻雷達探測器(電子狗)的使用常識
一、常見的雷達攝像頭架設方式和工作原理
在國內最常見的雷達測速攝像頭通常安裝在高速路、環線的上方,叫做單車道雷達測速抓拍系統。通常會在所要探測的道路上方架設一個雷達探頭,在距離雷達前方的道路上形成一個5米長1.6米寬的警戒區域,為了減少誤報(通常要求系統的誤報率小于5%),所以雷達的功率不會太強。根據當時在路面行駛車輛的狀況不同,雷達測速探測器的預警距離也會不同。
1、固定式雷達測速儀:分布于高速公路、國道、城際公路、城區等,由于其發射功率的不同,感應的距離也不同,近的二、三百米、一般的四、五百米、遠的一公里以上。
2、手持式雷達測速儀:手持式雷達測速儀的特點是價格便宜,靈活性強,可以移動操作,所以手持式雷達測速器是警察最常用的設備。根據發射功率的不同有效測速距離在300-800米之間,但是由于手持式雷達采用的是模糊瞄準,所以根據道路車輛狀況的不同,警察并不會在很遠的距離測速,在高速路通常在150-300米范圍測速,在城際公路、國道的測速范圍在100-200米左右。如果警察沒有測速不會產生雷達信號,雷達探測器也不會報警。
3、車載式雷達測速儀:可以全天候工作,操作方便,越來越廣泛地裝備給警察部隊和高速路管理機關。為了提高抓拍的準確度,雷達會在雷達的前方100米左右形成警戒區,對于超速的駕駛員拍照。所以使用雷達測速探測器的用戶要注意:當行使在空曠地帶接受到報警信號時(如國道、環線和高速路),90%是雷達測速。
二、、為什么在高速公路行使時遇到路中間架設的大箱體式的拍照點有時雷達探測器并不報警?
其實細心的駕駛者是可以發現其中很多的大箱體式的拍照點里面都是空的,只是用來威懾超速駕駛的駕駛員。但有的里面裝有電子攝像機和微波測速雷達器,如果也不報警呢?那是因為警方在很多時候是關閉微波雷達測速器的,尤其是在雨霧天及天氣不良的情況下,是防止拍照時的閃光燈影響駕駛,而引起交通事故。
三、測速系統雷達波段與雷達探測器接收距離:
1、遇到X band(波段)時:探知器測知距離最遠(800~2000m)絕對是有反應,但是此頻在市區內干擾頻很多。
2、遇到K band(波段)時:探測器測知距離稍近(500~1500m),只有車速不超過150Km/h而且不是排在最前面,應該不會有問題。但遇到警方采用目測后再打開測速時,雷達探測器探測距離會更近,如果車速很快就沒得救了。
3、遇到KU band(波段)流動照相系統時:此系統功率較X、K band弱,性能較佳的產品探知器距離為200m~1000m,車速不超過150公里/h還來得及反應。
以上幾種雷達的測速感應距離和警方設定雷達微波發射角度也有一定的關系,比較有經驗的警察一般盡量以30-45度夾角打雷達微波,這樣一來,雷達提醒器的提醒距離也會相應減短,但一般不是超速太多,都來得及做剎車反應的。
世界上所有的radar detector(雷達探測器)對于Laser(鐳射激光)測速系統發出警告聲的時間,都無法來得及讓駕駛人員減速,就是說遇到Laser(鐳射激光)測速系統,若是紅外線光束沒有照到我們的雷達探測器,被拍照了也不知道,因為Laser(鐳射激光)測速系統0.3秒的鎖定時間,你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照相了。而對于目前警方個別使用的意大利制Autovelox 104/c2雷達測速系統,由于采用兩束光與車行方向垂直的方式測速,目前世界上的雷達探測器都是無法測得到的。但目前這類測速系統,由于價格太高,使用率極低,只有在個別經濟最發達地區才有極少采用,占總數不到1%。
市區、高速公路、國道上的固定式磁感線圈測速系統,因為此系統都不會發出任何雷達微波,所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雷達探測器對此系統都不會發出警告,必須靠廠家或銷售商在電子眼前方擺放發射器得到預警效果,但是發射器沒電了,廠家或銷售商沒有及時擺放發射器的話,那雷達探測器(電子狗)就不會產生預警。
第四部分 雷達探測器(電子狗)使用經驗
一、使用雷達探測器前,請先盡量了解有關雷達測速的工作原理和雷達探測器的基本知識
依照經驗告訴我們,有90%以上的使用者,是第一次使用雷達探測器,其對雷達探測器的了解,是藉由業務人員告知。業務人員錯誤的安裝及操作,以及過分的吹噓探測器功能,會讓消費者產生誤解,
如果被拍照,就會遷怒于雷達探測器。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經銷商和使用者有必要多掌握一些雷達測速的基本常識,用戶對雷達探測器(電子狗)的使用也有個磨合熟悉的過程。
二、安置于不同車輛上,距離表現不一樣
于同一地點同一角度,來回測試最能比較出彼此實力差距,同一臺雷達探測器,在不同車上測試結果會有不一樣,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是雷達微波的入射角不一樣,只要角度調整適當,接收距離應該會相同。
三、不同時間探測結果會不一樣
時間上的差異,因氣候因素影響較大,比如白天與晚上,若排除警用系統電力問題,同一臺雷達探測器接收距離也會有差異,主要因天氣中的水氣濕度,直接或間接都會影響雷達接收距離,一般認為晚上接收距離優于白天,最主要原因并不是水氣濕度造成,是因為白天車流量與晚上車流量差異所造成的。
四、對不同的雷達測速儀,探測器的接收距離不相等
同一臺雷達探測器,對不同雷達的探測距離不相同,除了雷達的發射功率大小完全不同外,外在環境也會絶對地影響接收距離。若環境上有較大的反射物,則接收效能則大大不同,如樹林、路標、電線桿都會影響接收距離,這也是影響接收距離遠近的外在因素。
五、提升駕駛經驗盡量避免罰單
警方將雷達發射功率調低、環境處于大彎道或大型障礙物的阻隔、探測器安裝不良、質量差的雷達探測器,常是造成駕駛者再度收罰單的主因。建立正確駕駛心態,避免遭遇最差環境的考驗。一般人都有收罰單的經歷,但為什么有人就是不收罰單,因為他們有正確的駕駛判斷。除了經驗告訴他們以外,就是保有以下密技確保不收罰單。
1、不熟悉路段或大彎道路段不狂飆,防止警方雷達測速器的狙擊。
2、對曾經發現過的流動測速點特別留意,經過時依速行駛。
3、固定照相桿不管有無開機,要特別注意減速慢行。
4、明知間斷式雷達經常出沒地點,保持不超速。
5、觀察有無特定車輛出現,例如藍色箱型車.警車無故停放路旁等。
6、盡量不要做闖紅燈的冒險,即使沒有電子警察拍照,也有可能交警把你攔下,并且容易發生事故,并要負全責。
六、為什么經過特定路段時沒發現有雷達測速器,探測器卻會報警?
1、特定地點干擾源:所有雷達探測器均無法避免受到干擾,首先應認識干擾源,市區X/K頻電動門為常見之干擾源, 有些商店所使用的自動門、電梯及通訊基地臺,均與X/K頻相近,常會干擾探測器,造成其誤報。由于雷達微波的發散性,有時會遇到對面車道雷達的訊號,但報警的時間會比較短,此為正常現象。
8、雷達測速系統規格會增加,但警用頻率不會變
消費者會誤認為警方測速頻率會換的原因,主要歸咎不良的電子狗廠商銷售手法,因為其電子狗,并非真正偵測警方雷達發出的微波,只是廠商在固定雷達點和移動雷達經常出沒地點放置發射器,所以只要經過那些地點,不論是否真的有測速系統,電子狗都會發出警告。由于此類電子狗制造廠商需固定三四個月放置新的發射器,若期間制造廠商未收回放置發射器的成本并達到其利潤,制造廠商便停止放置新的發報器,一段時間后電子狗就不會再發出警示訊息了,不明究理的消費者會認為警方的測速頻率變了,其實不然。目前世界上的警方測速頻道,均遵循美國 FCC 所制定的標準,所以測速儀頻率是不會改變的,只有可能增加, 中國目前系統均采用歐美國際規格,當然也不例外。
七、我的車子安裝了雷達探測器,為什麼闖紅燈被拍照我不知道?
實際上,路口的攝像頭拍攝駕駛員闖紅燈,是可以通過許多種技
術實現的,在這方面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方法,完全取決于中標的設計施工單位。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雷達觸發拍照、磁感應線圈觸發拍照,或通過圖像識別觸發拍照的方式。在使用雷達觸發方式時,當紅燈亮時,在停車線前形成一個雷達區,當有車通過時啟動電子快門拍照,這時雷達探測器會報警,但距離較近;在采用磁感應線圈觸發拍照時,在道路施工時,在路面下埋有磁感應線圈,當有車闖紅燈時,感應線圈啟動電子快門拍照;在使用圖像識別技術時,以地面白線為警戒區,當有車闖紅燈時,地面白線被遮擋后觸發照相。由于采用的技術不同,所以沒有任何一種設備可以完全預報闖紅燈拍照。
八、 是不是雷達探測器的靈敏度越高越好?
普遍上認為雷達探測器的靈敏度越高越好,但是考核雷達探測器的指標除了靈敏度外,還要考核雷達探測器的誤報率。因為,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許多微波信號,隨著靈敏度的提高,誤報的比率也會提高。單純在高速路上行駛還好,一旦進入城市就如同草木皆兵,到處都響,而城市的邊緣是個模糊的概念,所以使用CITY模式會變得復雜。因此,并不是靈敏度越高越好,重要的是能夠提供足夠的預警距離,根據實際使用狀況100-400米的范圍就可以滿足使用要求,從100公里減速到0通常需要60米左右的距離,拍照距離一般都是在10-30米之間,而超速時并不需要減速到0,只要減速到正常水平,有2、3秒時間就已經足夠,所以駕駛員也需要不斷地提高使用技巧。
第五部分 對雷達探測器(電子狗)使用者的忠告
大多數消費者以為使用雷達探測器后就不會再收到超速罰單,這是錯誤的觀念。雷達探測器對于警方絕大部分的雷達測速系統有不錯的探測預警效果,但是對于少數發射功率很弱的雷達、歐規新K頻雷達及激光Laser測速系統,全頻雷達探測器仍有不足存在。
根據統計,有90%以上的罰單,不是駕駛者故意超速,大都也只是超速10-20公里,在道路限速標志不清楚、以及罰單收入已經成為地方政府一項主要的預算外收入的情況下, 雖然雷達測探器并非萬能,但是駕駛者在使用雷達探測器后是可以大大減少吃超速罰單和扣分的概率的,在它能力范圍內確實可以減少90%左右的罰單,但是超出其接收能力之外,也無能為力了。
雖然花錢購買反雷達產品,沒人敢保證絕對收不到罰單,只有善用此類產品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不斷增加駕駛經驗、正確使用雷達探測器、照章依速行駛才是駕車安全的最好保障。
了解雷達測速及電子狗原理,捂緊錢包!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作者:梅增楊 班級:1402019 學號:14020199039 【嵌牛導讀】:雷達技術面對的挑戰和技術新發展 ...
- 2016年12月8日,一張殲-20后機身照片出現互聯網上,照片顯示其機號為78271,這與之前所有出現的殲-20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