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人類的競爭性是天生的,是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本質是讓自己能夠過得更好(自利)。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某些方面相對于對方來說,有明顯的劣勢且不利于競爭時,通常來說,我們會采取3種策略:
一是,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斃。二是,發奮圖強,更加努力做好或學好它,讓自己更具有競爭力;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策略是:我們可以重新找其他方面去彌補或者替代它,讓競爭自然消亡。
好,今天我們重點來說說第三種策略。
01 淘寶平面設計師職業危機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最近有個特別火的推斷: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很多賴以生存的技能未來將有可能會被人工智能產品替代。比如說:淘寶網店鋪的平面設計師。據說阿里旗下的一款AI產品已經具備不同使用場景下海報Banner(網頁橫幅廣告)設計能力。以下是今天在產品經理群看到的一篇微信軟文,大致內容是介紹阿里AI的強大的海報Banner設計能力,以此引發筆者對于淘寶平面設計師職業危機的思考。
02 淘寶平面設計師職業危機的思考
設計師真的會被人工智能產品替代嗎?有可能會,但是能被替代的設計師,多半是只會一些基礎技能和簡單的、沒有創新的設計師。
于是,相信很多設計師都會有個心理路程——我該怎么辦?
我也不知道。
嗯?
但是,現在很多設計師選擇轉做產品經理去了。
可以嗎?
我覺得,可以啊。
為什么?因為我們工作的本質目的是為了利已,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所以,死磕一份職業,是最好的選擇嗎?不見得。因為當你意識到自己在某個領域有局限,比如說:當初由于各種原因不得不選擇設計師這份工作,但是在你工作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設計工作,也不擅長設計工作,那么這時候我們不妨回過頭來想想,想想我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從這點出發,當你發現死磕一個職業不是最明智的選擇,這時候就可以考慮重新選擇其他的職業。
03 如何面對來自AI競爭危機:轉職為產品經理也是一種策略
作為一名經常與設計師打交道的互聯網產品經理,設計師的主要工作是:在充分理解用戶需求的情況下,通過視覺的形式去傳達產品的理念,同時讓用戶能夠有更好的視覺和交互方面的體驗,進而協助產品經理完成產品目標。因此,從我個人的經歷和經驗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設計師是可以轉職為產品經理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產品經理的本質是提供手段(如:APP、網站等),幫助用戶解決現實中遇到的難題。而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不過能解決問題的量和難以程度不同而已。因此,設計師也是可以轉產品的。
2.產品的有部分職責是負責產品視覺和交互上的體驗,從這點上來說,設計師是有天然優勢的。
3.對于初級的產品經理來說,最難的產品方向把控和定位大多數都是領導或老板定義的,所以他們大多只需要理解用戶需求,然后根據需求轉化為功能,接著畫出原型,最后交給技術人員去開發并跟進項目即可。而設計師恰好是作圖能手,從這點上來說,設計師是有優勢的。
4.對于初級的產品經理來說,大多數需要具備的能力都是技能上的,這個學習門檻相對較低,通過幾個月時間的刻意練習,是可以上手的。
另外,如果設計師本身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還挺好的話,上手會更快些。
因此,我覺得設計師是可以轉產品經理的。當然,能不能成為高段位的產品經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不在我們本次討論范圍內。
綜上所述,我想說的是,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不但要與人競技,還要面對來自機器的競爭的情況下,考慮到投入產出比,企業對我們的能力要求將會越來越高。我們要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有競爭力,努力學好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是一種策略,但也不要被當前職業束縛了。也許,通過選擇其他職業的形式,讓原本存在的競爭自然消亡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當然,這種策略指標不治本,因為治本的方法只有一種:明確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努力并快速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讓自己能夠更好的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
本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我是“路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