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篇為20180502【泡泡妞】生日后記,隨意轉載?。?!
只要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堅定地走下去,活出了自己,到最后都是成功的人生?!兜朵h》
2018年,注定是思考人生、找尋自己人生意義的過程。
春節期間,通宵達旦看《刀鋒》,對成功的人生有了新的定義:只要活出自己定位的目標就是成功。
拉里終其一生中最好的年華輾轉歐洲、亞洲尋求人生的意義,最后成為一名快樂的出租車司機;伊莎貝爾喜歡華麗富足的日子、放棄拉里;馬圖林·格雷作為現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努力工作、掙錢、買買買,實現人生價值,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卻在經濟崩潰中一蹶不振,身體想做事,心理卻過不了那一關,頭痛反復發作,最后被拉里治好,重新回到自己的人生軌道;蘇珊做多多人情婦,但她始終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處境判斷果敢,不管是被拋棄還是拋棄別人,都分析的透徹,行動毫不拖泥帶水,最后跟一位有錢有地位的人結婚,還開始畫畫開畫展;索菲成功的走到了她的終點“死亡”;艾略特的故事,對于傳統的文化來說似乎是個悲劇,他一聲追求高端社會的社交,即使到死還想去赴一個沒有被邀請的宴會,到死了,還放不下自己的浮夸,要盛裝下葬,對他而言“體面”是最重要的。但從另一個角度,艾略特的人生是成功的,他活出了自己“高端社交愛好者”的人生意義.......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生活在夢里,我們并沒有真正地在體驗世界,我們處在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并做著自以為該做的事?!断嗉s星期二》
《相約星期二》是007不出局寫作社群82班【泡泡堂】分享會上,海南推薦的一本書。聽書名,還以為是本愛情小說,然而事實上,這是一本探討生活、人生意義的一本書。文中談及了人生中必然面對的愛、遺憾、死亡、原諒、金錢、婚姻、衰老、專注等方方面面。
文中給出的莫里對生活的意義的答案:
把自己奉獻給愛
把自己奉獻給社區
把自己奉獻給對你目標和意義的創造
為什們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對于物質永不滿足?總是想著越多越好?因為我們被一遍又一遍的反復重復,終于,我們受到迷惑,失去判斷力。因此我們對新東西的占有欲越來越強,要新車子、新房子、新衣服.......然而,這一切的本質,只是因為渴望愛,但又得不到,于是接受這些替代品。
為什么我們會產生對生活幻想破滅的失落感?
因為我們無法用物質的東西,比如錢、權利,去替代愛、善良、溫柔和朋友間的親情。
真正使自己感到滿足的是:給予他人你應該給予的東西,比如時間、關心和閑談。
生活不會一蹴而就。
每個人都要死,可沒人相信這一事實,如果我們相信這一事實的話,我們做出不同反應。
5月1日是我的生日。
我很開心,在今年的生日,沒有與往年一樣選擇獨自出去旅行。
我選擇與家人一起,買菜、做飯,逗一逗、抱一抱小侄女兒,一家人其樂融融,享受親情的美好。給予愛,接受愛,簡簡單單的生活。
也選擇了與學習聯盟三人組交流,談論看待世界的多維度、談論人生的意義。
我們談及“生活中什么使你快樂”的話題。波波的slogan“改變自己,改變世界”是他的價值;珊珊希望“在親密關系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放棄無限大的社交,專注于自己的小世界。而我就發現,我的最大的快樂在于“幫助別人,在被需要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論是在社會關系還是親密關系都如此。”
、
發現并找到生活的意義,除了工作還有愛,給與愛,接受愛。
早上到單位,進電梯就遇到所長,我戴著藍牙耳機,聽著我愛的音樂。模模糊糊,聽到他對我說:“xx昏迷了......”我摘下耳機,一臉疑惑“啊?”所長又重復了一遍“金花兒,頸椎病,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口吐白沫,暈迷,現在重癥監護室......”
我到規劃院五年半了。到院差不多一年半左右吧,他老公就生病,輾轉兩年,做了多少骨髓穿刺都沒查出病因,在重癥監護室昏迷了好久,身上骨頭一碰就折。她一個人照料生病的老公,和幼兒園的兒子,好多人勸她放棄,但因著她老公強大的求生欲望,也許是放不下可愛的兒子和愛人金花姐吧,就是咽不下那口氣。在抱著最后一試的絕望中,轉院到北京,有經驗的大夫一看大腦照片,就發現是大腦里長了個瘤子,做了開顱手術,切除了瘤子,4個月就逐步恢復,可以下床走動了。
花掉全家所有積蓄后,眼看著一家的日子好起來了吧。她因為一兩個星期過渡勞累畫分圖,肩頸出了問題,具體是啥病,我記不住,只知道她生病了,天天要輸液,不能上班。一個多星期后的今天,居然得到她進了重癥監護室、昏迷不醒的消息......
所長得知這個消息,直說要報告公會,要去探視,因為一天只有固定的半小時探視時間。然后轉到我們全覆蓋項目組的成員說:全覆蓋的項目你們只有自己加緊了,不能指望金花幫你們畫圖了......
想到張嬢嬢的話:“自己的身體是最重要的,你倒下了,工作馬上有人接手?!北橛X得這里沒有什么人情冷暖,他們就是想要最大的榨取的你的時間、你的生命。
而他們為什么可以實現榨取我們的生命呢?無非是利用我們的恐懼:恐懼沒有工作,恐懼沒有錢,恐懼拒絕別人,患得患失。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自己太迷惘,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領導一心往上爬,做政績,把工期設定極其不合理的緊,只要結果,不顧下面人的死活。下面的員工,一心要保住自己的工作,或者要往上升職、加薪,一面迎合上級,一面給下級施加壓力。而最底層的我們,則是為了有活干、有錢賺、可以買房子、買車子、買奢侈品、到處旅游,不斷透支自己的身體,壓榨陪伴愛人、陪伴孩子、陪伴父母,關愛朋友的時間。
你一旦停止追逐,就感到內心無比的空虛和孤獨,所以,你只能繼續追逐的腳步,不斷循環,知道人生的盡頭。
拂去外表的塵埃,看到生活的真諦。
《相遇星期二》 莫里:
每個人都要死,可沒人愿意相信這一事實,
如果我們相信這一事實的話,我們會做出不同反應。
一旦學會了怎樣去死,就學會了怎樣生活。
假如今天我就要死了,我準備好了嗎?能生而無悔,死而無憾了么?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還要愛,還要婚姻,還要嘗試生育一個自己的寶寶,還要做一個開放式的閱覽室,所有愛好看書的朋友都可以在這里自由自在,還要幫助自閉、沒有自信的孩子找到信心和友誼。我要好好的幫助別人。
我喜歡心理學,喜歡發現自己的心理變化,也喜歡通過傾聽、跟人交談幫助到他們。喜歡老年人,喜歡孩子,喜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喜歡山川河流,這一切的一切,跟金錢無關,只關乎于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