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還是不擠,這是個問題。
? ? ? 你過20天的時候,你的老外婆和三個老姑來看你,順便問起你奶奶來:晚上有沒有給孩子綁腿呀?我們說沒有。為了證明老舊的育兒方法已不適應科學育兒,我嘴欠地引證了現在專家不主張給新生兒擠乳頭的例子,這一說不要緊,徹底激發的你老外婆和老姑們的斗志。老外婆說,要趕緊趁著娃小不知道疼,趕緊給娃擠,要不然以后成了瞎奶頭,果果長大后就沒辦法母乳喂養了(不能不說,老輩們考慮深遠呀),甚至還舉出了老家鄰居阿×的悲劇……三個老姑也隨聲附和,看那架勢,簡直有上手要給你擠的勢頭。我內心里把自己凌遲了數百次,誰讓我嘴這么欠呢……為了彌補自己的失誤,媽媽只有放大招了――舌戰群雄。
我直接搬出大醫院的專家來,專家說了:
誰知這都不行,老輩們對專家的說法不可置否,連連搖頭……一看此法不奏效,我只能無中生有了。
? ? 你們不是有老家鄰居阿×的例子嗎?我也有:我外甥當時就沒擠,人家娃是自己流出來的。后來逼急了,我就連忙說,我娃的乳頭自己都流出乳汁來了,不用擠!還信誓旦旦地說,昨天洗澡時,都流出來了,不用擠。
? ? 管你三七二十一,我們家果果就是不擠,我們堅持科學育兒!
? ? 第一回合:新觀念贏。
把尿什么時候開始好?
從醫院回來后,奶奶嘗試著給果果把尿。之前聽朋友的母親說,她兒媳婦不讓她給孫子把尿。雖然我也不贊成給果果把尿,但是奶奶說,老輩們娃出生三天就給娃把尿了,咱這已經算遲的了。
過早把尿到底好不好呢?我一時也無法定奪,只能請教度娘。上網百度了一下。網上列舉了如下把尿的危害:
1、對寶寶的脊椎不好
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到三個月會抬頭時,頸椎前凸,形成了第一個彎曲;六個月會坐時,胸椎后凸,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一歲會走路時,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個彎曲,這樣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彎曲。
如果把尿姿勢的不正確,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發生脊柱側彎、駝背等情況,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2、寶寶的括約肌得不到鍛煉,反而易尿頻
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二不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由于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3、不利于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
崔玉濤(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指出,局部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
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系。
4、對寶寶的心理不好
大人在給“把尿”的時候,小孩子經常的“打挺”就是他們抗拒的表達,但這時我們大人的經驗就是“雖然他打挺,但再堅持一下,就會有了”。就是這個“堅持一下”,讓我們忽略掉了他們的煩惱,也給了孩子精神上很大的壓力和傷害。
? ? 綜合考慮后,我只能旁敲側擊地抓住一切機會告訴你奶奶,過早把尿對娃不好……希望說服你奶奶,等你過了6個月再開始把尿。
? ? 幸好,你奶奶只是每天晚上給你把一次,把不出來也不強迫,目前來看,沒有什么危害,就先按照你奶奶的辦法來。
第二回合,傳統育兒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