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現風?????????
“名人名言”欄上墻之后,第一期經過“組委會”的篩選,挑選了一些在班級內有特殊貢獻的孩子,比如說班長,文藝委員,進步較大的孩子,以及家長對班級有特殊貢獻的孩子等等,但最終人員的篩選不是長久之計,要讓“名人名言”欄真正起到對班級孩子們的激勵作用,不能單憑感性,好要以理性的數據為依據。
相信我們的孩子是非常機智的,通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是不用開口說出來的,班級內的“組委會”的成員有9個人,總有一兩人會感覺到人員的挑選目前還不是長久之計,進而提出來改進意見的,也只有在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時候,接下來執行的力度,“名人名言”欄在班級內激勵的作用,班級文化氛圍營造的作用才會發揮的淋漓盡致。
終于在下一次“組委會”的會議上,組長汐說:“老師,如果每一次‘名人名言’欄目的人選上僅僅靠老師,或大家的推薦上去,我認為不太合適。”
“剛剛開始大家可能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時間長了大家會感覺到上去‘名人名言’欄的人選,沒有真正的依據,僅靠推薦或者僅依靠老師的感覺,那到時候大家都不去努力,僅僅靠討好老師,就可以上‘名人名言’欄了。”班長說。
“我認為大家講的都有道理,從這件事情上也看得出來大家是為班級服務的,為全班同學著想的,班級里的同學們知道了會感激大家的。”我贊賞性地看著“組委會”的成員說。
孩子們一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在開心的時候是最容易發揮孩子們智慧的。
我緊接著問:“那你們認為,咱以什么為依據來篩選上‘名人名言’欄的人選比較好呢?”
“以期中或期末的考試成績為依據,我認為比較好,因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組長吳說。
部分點頭,但組長欣說:“我們的班級是自主管理,自主學習,單靠學習方面依據太狹隘了。”
“我們要發展是每一個孩子的綜合素養能力,比如:學習,管理,養成習慣,互幫互助的品德等等。”我在試探著點撥孩子們的思路,每一次班級內重大事情的討論決策環節,即使班主任心理已經有了最好的方法,但也不要通過班主任之口說出來,盡量引導孩子們說出口,這樣更方便這一項決策在班級內的執行力度。
“哦,我想起來了,大家看這樣可以嗎?”班長似有所悟地說。
班委會的成員睜大眼睛看著班長,期待著班長的策略。
“我們班級內的量化評價不就是綜合了老師剛剛提到的這些方面嗎?我們怎么把這個給遺忘了呢?”班長激動地說。
“那咱們就以班級的量化考評分數為依據,那一個組里的量化考評分數在前面,就選那一個組的人上‘名人名言’欄目。”幾個組長異口同聲地說出來。
“是全組成員的‘名言’都上‘名人名言’欄目,還是只有組長或者組長和副組長上呢?”組長蕓提出了自己內心的擔心。
“因為有些實在是成績或者說行為各個方面太差了,會不會在教室內起到反作用呢?”組長捷也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擔憂。
“應該不會的,因為我們之所以以班級小組為單位來進行量化考評,就是想通過小組集體的力量來改變個別不規范的行為。”我強調著以小組為單位的量化考評說。
“那我們就試一試?”組長汐看著大家說。
“好的。”組委會異口同聲說。
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驗,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人選認定比較合適,依據性強,小組量化考評分數;激勵性強,只有考評分數的小組在班級第一名的小組,才有資格上“名人名言”欄,大大激勵了小組之間的競爭力;改變性強,很難有受到表揚機會的一些薄弱生,也有機會上“名人名言”欄。就這樣,我們班級的“名人名言”欄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