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家里人一起聚餐特開心特放松,我們家人多熱鬧,媽媽做好一大桌菜,爸爸就挨個個打電話,問我們到了沒。每次我們提議去外面吃擔心我媽做飯累,我媽總是笑呵呵的說,不累不累,你們回來就開心。我們總感嘆說,一聚會就像過年,我媽卻說,你們多幸福,每天都在過年呢。
不用出門過圣誕,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火鍋聊天,生活熱騰騰的。
周一到周五我是工作狂,周末我一般就開始撒野了,各種放飛自我。滑雪計劃順延,我就想著倒騰點什么其他的。心血來潮就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準備下周來點空間大改造,空間大了,心情也特別好。
吃完飯后,我姐提議說去看電影,她說特別想看《芳華》。我一拍即合,就帶著家人一起去看電影,我們家一出門,那就跟團購一樣。
關于這部電影朋友圈刷屏無數,還是有點小小期待。之前還特意看了原著小說作者嚴歌苓的介紹,《開講吧》也請過她演講。16歲上大學,25歲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她曾是中國最美的戰地女記者,高曉松說她的文字顛覆了千百年來的套路。《梅蘭芳》、《金陵十三釵》、《歸來》都出自她手。從跳芭蕾的文藝女兵到戰地記者,再到旅美作家,華人第一女編劇,她起伏跌宕的人生就是一部傳奇。
《芳華》是一部懷舊青春片,準確來說是紀念父母那輩人的青春。文工團時代的美好青春,到戰場的冷酷無情,再到最后的芳華已逝。每個角色都很鮮活,值得好好欣賞和深深思考的一部電影。
看完電影,內心有點小波瀾。
雖然沒有像網上說的那樣夸張,看完后哭了好幾次,沉浸在電影情節里,無法自拔。
但是電影還是引起了我的小小思考。
人不能過度善良,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劉峰是那個時代的活雷鋒,一個既默默無聞又充滿光輝的人,一直以來都是文工團的標兵,在參加抗洪傷了腰之后,從光鮮的舞蹈組調到干雜活的舞美組,也沒有任何怨言。在恢復高考后,劉峰得到考大學的機會,但是卻把機會讓給別人,選擇了繼續留在文工團。用現在的話來說,劉峰就是個“好好先生”。以至于后來文工團里沒有人把他當有血有肉的人,視他是一個神圣不可侵犯的榜樣。這就出現了后來劉峰的表白事件,劉峰被陷入了誣陷和批斗。電影沒有以往的套路,好人有好報。劉峰人生轉折,離開了文工團,命運并沒有善待這個“活雷鋒”,為了戰爭他犧牲了右臂,后半生靠販書籍為生。
“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有個小情節我記得很清楚,小萍得知劉峰蒙冤要被發配邊疆后,在樓下碰到劉峰的幾個室友,特意當著其他人的面大聲對劉峰說。“劉峰,明早你走的時候叫我,我送你”
這句話,看上去是對劉峰說的,其實是說給周圍那些一看到劉峰“犯錯誤”就馬上疏遠他的室友聽的,同時也是何小萍說給自己聽的。
何小萍是懂劉峰的人,只有她珍惜劉峰的善良。
何小萍是算是文工團的“異類”。她天真地以為,她踏進文工團穿上軍裝之后就不會再有人瞧不起她,不會再有人欺負她。何小萍一直被欺負、不被理解,但她始終保持善良,裝病拒絕參加表演,雖然最后也精彩地完成了表演,但她還是被文工團趕了出來,下放到了醫療隊。成了精神病人的何小萍在去聽文工團最后一次演出的時候,情不自禁地跑到空地自己跳起曾經刻苦排練的舞蹈,這個鏡頭看著特別心酸。
電影最后一個鏡頭特別平靜特別美好。人還是要善良,但一定要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