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獲取渠道
APP:必須通過應用商店(如 App Store)里下載
小程序: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搜索...)直接獲得
2.下載安裝
APP:安裝在手機內存中,就像自己買了輛車放在車庫里隨時開
小程序:不需要安裝,就像免費用打車軟件,召之即來 用完拜拜
3.占用空間
APP:一直存在手機中會占用空間,太多的APP可能會導致內存不足,總是清理緩存
小程序: 因為不需要安裝,占用內存空間忽略不計
4.廣告推送
APP:會隔三差五給用戶推送廣告,太多未讀提示會逼死強迫癥
小程序:不允許主動給用戶發送廣告,僅能回復模版消息
5.市場機會
APP:市場已接近飽和,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已經被覆蓋
小程序:是一片藍海,在新的使用場景下有很多瓜分蛋糕的好機會,尤其是線上+線下的模式
6.適配
APP:需要適配市場上很多款的主流手機,開發成本大
小程序:一次開發就可以自動適配所有手機
7.開發周期
APP:一款完善的雙平臺APP平均的開發周期約3個月左右
小程序:平均開發周期較短,僅為APP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不到
8.發布
APP:需要向十幾個應用商店提交審核,且每個應用商店要求的資料都不一樣,非常繁瑣
小程序:只需要提交到微信公眾平臺審核,審核周期短
9.用戶群
APP:面向所有智能手機用戶,截止2018年,約13億人次
小程序:面向所有微信用戶,截止2019年,月活10.82億
10.功能
APP:可以實現完整功能
小程序:僅限微信提供的接口功能
11.推廣難度
APP:需要用戶主動下載十幾M的程序包,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推廣艱難
小程序:可以通過二維碼、微信搜索等方式直接獲得,推廣難度大大降低
二.小程序的價值體現
輕量
讓用戶便捷、迅速、簡單、高效的獲取服務,無需下載/安裝/卸載、無需注冊、用完既走:一是用戶使用沒有心里負擔,二是省了APP下載的漏斗轉化過程,要知道一個產品從廣告展示→到下載安裝→到注冊激活的漏斗路徑,很多時候是慘不忍睹的。同時小程序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頁面加載速度比H5頁面會更快,獲取用戶成本相對較低;
社交
必須和微信生態融入,那就必須考慮到微信的生態基因,這是最核心的價值,比如:你在小程序里玩游戲 ,你會想讓朋友家人知道你有多厲害,所以小程序比APP更容易讓周圍的人參與進來,這個流程可以觸發更多的可能;
主動
小程序本身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必須對用戶有切實的價值,能夠讓用戶在有需要時主動進入,主動喚醒。所以很多小程序在設計的時候,都通過一些界面內的引導手段,搶占“我的小程序”的黃金位置,就是為了培養用戶的主動;
引流
對于第三方來說,微信必須是重要的流量入口(月活用戶10億左右),在微信允許的范圍內,用可能的手段獲取用戶流量,是我們需要著重考慮的;
數據
即便沒有引流成功,至少可以獲取用戶數據,支持自有產品開展業務。比如小程序登錄時需要微信授權,有的還需要手機驗證碼等等;
生態
結合微信自身的生態系統,小程序可以和公眾號、訂閱號相互依托,引入種子用戶,并且在微信好友和朋友圈的傳播中,不會有割裂感。
三.小程序有哪些玩法
1. 小程序+公眾號
隨著公眾號體系和小程序體系互通,更多場景可以直接觸達小程序。并在公眾號內部的主入口強推,為其引流。
2. 小程序+小程序
小程序輕量化的產品形態體現在靈活、快捷的使用中,因此當有功能橋接時,可選擇關聯其他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團隊有這樣的設計理念:每個小程序最好只專注一個服務場景。
因為這樣才能“用完即走”。才能讓用戶在小程序的體驗過程中,不會覺得層級過深、流程過長,避免出現小程序和微信聊天交替使用,因為小程序的復雜而帶來糟糕體驗。但是很多公司又有多個業務場景,如果按做APP的思路做小程序,自然是會做出一個多層級/多功能的小程序。
于是,微信小程序團隊期望的結果是:多個業務場景多個小程序來實現,允許小程序間跳轉,來實現“公司層多業務,產品層多小程序”的愿景。
3. 小程序+二維碼 (線上+線下)
線上線下的結合更常見,比如進入餐廳點餐時,掃描二維碼進入小程序,直接點餐,不用排隊,也不用下載APP或關注公眾號,對用戶來說極為便利。同時可以利用登錄授權,獲取用戶的信息。
四.小程序基礎知識匯總
1.場景入口
微信官方為小程序提供了69個場景入口,便于小程序在更多的場景下被用戶觸達,作為產品經理也要充分利用各種場景,增加小程序被觸達的機會,同時可以結合這些場景,增加小程序運營的曝光率。
2.有哪些開放接口?
除了擴大小程序的線上入口,小程序還提供了很多開放接口,幫助開發者更快速地實現一些功能。
3.模板消息
小程序的模版消息相當于APP中的消息推送。微信公眾平臺為小程序的“消息推送”設了很多規則:
(1)需要用戶行為來觸發,不管用戶在何種場景下觸發,單次觸發最多可帶來一條消息,且最多可以連續七天發送;
(2)所有的消息都要在微信公眾平臺提供的消息模版中選擇,不能自定義模板。當然這也很符合微信一貫的特性,不能“流氓式”的打擾用戶。
4.小程序數據助手
數據分析對于產品的運營至關重要,小程序主不僅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后臺看到小程序的數據,也可以在微信搜索“小程序助手”,在手機端隨時查看小程序的數據變化。
5.小程序不可隨意跳出
小程序依附于微信生態,不可以像傳統APP一樣實現隨意跳轉。
如果希望小程序跳轉小程序,那么可以在代碼配置中進行聲明,跳轉的小程序數量是有限的,目前是10個。
還有一種解決小程序外跳和在小程序掃碼的操作是通過客服消息,小程序主可以通過給小程序添加客服消息,讓用戶回復指定內容,可以給用戶發送文章鏈接,實現跳轉和掃碼。
6.小程序有特定的開發框架
各大平臺都有自己的小程序開發框架,技術可以學習這種新的框架,一般上手也較快;當然也有別的解決方案,技術可以使用一些轉碼框架。
7.適配問題
小程序畢竟是一個新技術,因此適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官方有提供標準的頂部導航和底部導航的方案,使用起來一般沒什么問題,但如果希望根據自己的產品特性對頂部導航和底部導航進行一些個性化調整,就要小心適配問題了。
有些產品的做法就比較取巧,這里舉個“知乎熱榜”的例子:本身小程序頂部欄是不可以做個性化設計的,但“知乎熱榜”為了給內容區更多曝光的空間(畢竟移動端寸土寸金嘛),將頂部欄的icon按鈕做成了搜索框的樣式,點擊進入到搜索頁面,這樣做既避開了小程序的局限性,也不影響正常的搜索流程(本身搜索也需要跳到新頁面),同時也符合用戶的使用認知。
五.設計規則
微信小程序的設計指南提供了很多頁面的設計規則,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更好的設計頁面。在設計小程序時建議認真看一看,文檔中的內容不僅僅適用于設計小程序,對于APP的頁面設計也可復用。
六.小程序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1.對普通用戶
(1)首先是卸載低頻APP
對于像旅游、租房等低頻使用的APP(所以這類APP為什么要做社區和社交),普通用戶可能更傾向于卸掉本地APP而選擇小程序來使用,這能夠節省一部分手機空間,同時也不用考慮更新迭代。最重要的是可以獲得更“短、平、快”的服務路徑,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擴大自己的有效時間。小程序希望為普通用戶提供這樣的服務路徑:用戶到達服務目的的環節越少越好,縮短用戶使用路徑,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用戶更好地留在小程序或是微信構造的生態鏈里。
(2)微信變成巨無霸應用,用戶停留時間更長:通訊(IM)+社交+工具和服務
用戶把省下來的一部分空間,留給微信使用。原本已經很長的使用時間因為所提供的工具和服務的多元化而變得更長。小程序涵蓋的服務類別非常多,可見微信在起初設計的時候就想建立更大的生態圈。
2.對行業應用和服務提供者
(1)體驗不佳的服務號會快速轉移陣地
(2)給本地生活和電商的應用帶來便利
先是給本地生活和電商的應用帶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有戰略合作關系的應用服務商,這些APP的核心功能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建立壁壘),對用戶的觸及面會很廣,使用頻率會提高,他們肯定會成為享有小程序的第一批紅利者。
(3)商家入駐
隨著商家開發小程序,微信會逐步變成商家入駐平臺,這會給本地生活/電商等應用帶來巨大的沖擊,到那個時候我們更習慣于在微信里完成閉環的任務,基本上不會再想起來用別的APP。不過,這一點還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畢竟APP是互聯網生態圈中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