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部《看不見的客人》,真的有太多想說??赐曛蟋F在心情還激動不已。它精彩嗎,當然精彩,在懸疑的構建,整個腦洞的開補上,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對的起它現行8.2的評分的。
可是為什么我到現在語氣上還保持著一種亢奮的狀態?
因為這部片子,在人性&道德&價值觀的沖突塑造上,get到了我的high點。這是平常懸疑片所不容易達到的,就算涉及到了,可能也沒有辦法刻畫的這么有力。
平復一下心情之后,想從劇情設置&結構問題和反映出的思想沖突及其深度以及渲染&小細節三個方面來談這部懸疑片。(同樣這也是我個人評價一部懸疑片好壞的三個要素)
先談劇情設置&結構問題(便于之后的分析,我的原則是盡量精簡敘述,不劇透不影響各位的觀影感受)。故事講述了男主和情人幽會卻在返程途中因爭執而肇事,導致了一名無辜青年喪命,而后圍繞這起事故真相的掩蓋,展開了可謂是一場博弈——自己設法脫身,遇難者的父母設法追求真相并求得公平。
結構上:影片以男主同其辯護律師的對話為載體,對整個事件的經過進行推演,假設和重構,進而推動劇情的發展。對話開始后,整個節奏就十分緊湊,幾乎沒有喘息時間,除了后續些許對比假設的重復鏡頭使人略為疲勞以外,幾乎沒有毛病。
劇情設置上:不得不吐槽一下看的真的有點累,腦洞和轉折神多——到底是誰主導了真相的掩蓋;又是誰,造成了第二起命案?辯護律師和被告之間,誰又在隱瞞信息?
通過多種構想,進而引發出多元化的故事劇情,即你會在想,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的。想的頭疼。
接著來談這部影片于我而言的出彩之處——它所表達出的思想沖突及其深度問題。一部尚可的懸疑,只要劇情過硬,抓人,看得爽,就可以了,但是看多了就會讓你疲勞,看完之后不會留下太多值得回味的點。
可這部片子做到了,它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歷經極端痛苦之后保持堅毅的父親的形象;以及一個在登上人生巔峰之前錯踩了一步而墜入萬丈深淵的落水者的形象。他們都在掙扎,一方企圖鉗住另一方的喉嚨,而另一方則拼命的試圖逃脫,開罪自己,爬回自己本身的軌道。它警醒或者說是反應的這個觀點雖說老套,但依然能夠保持有力,就是因為它切入的很真實——底層人物的竭盡全力的對司法不公的反抗,對喪子真相的訴諸;私人律師借助司法對社會高層人士的不合理庇護及開脫;以及一個人,無論多么有權有勢,一旦他觸犯了一些邊緣性的地帶,但凡犯下原則性的錯誤,即使能夠脫去世俗的罪責,內心也必將受到煎熬。雖然有些大佬是殺人不眨眼或者作惡多端早已無感的那種,但這部片子里塑造的男主,他內心的這種掙扎和沖突,我個人認為在前60min表現地是非常有張力的。He is suffering.(但同之后所展現的那種自私和冷酷有所相悖,這也是為何我能給前60min打滿分,而后面只能給7.5的原因)
《催眠大師》試圖嘗試反映一個人良心覺醒,正視自己犯下錯誤和責任的故事,但所有的拆解都放在了最后,故而略顯無力;《竊聽風暴》刻畫的好人形象的出發點于我而言又過于曖昧;可能數十部懸疑類數下來,最終留下了些許印象幾筆思考
的就只?!锻昝滥吧恕防锬兄鲗ε畠赫f的話了。
懸疑中的深度問題,真的可謂可遇而不可求。
最后想簡單談渲染&小細節上的問題,(原諒我本人心思就比較粗,在這部分只能淺嘗輒止了233.)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時響起的手機鈴聲,在緩和緊張氣氛,推進劇情前進做的恰到好處,可以說就好似一直在燒腦然后覺得腦子過熱了讓你散一下熱舒緩一下這種感覺;bgm在不同的假設里選用的也不同,用的心思很足。暗示類的鋪墊我想就可能需要留到二刷再去發現啦。
同時再附上一小波關于懸疑類的已分類的安利(考慮到影評的整體性把這部分挪到了最后)
同這部影片敘事方式的佳作還有《最佳嫌疑犯》(凱文史派西主演),《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德語懸疑,有獲過歐洲的一個什么獎項恕我無知給忘了),《完美陌生人》(同為西語,暖心懸疑)這三部。
在這里不得不提,另一種懸疑片的燒腦方式,則是在敘事結構上下功夫,比如說耳熟能詳的《盜夢空間》,《云圖》,《低俗小說》,都是非線性的敘述方式,通俗點說,就是你會發現,一部電影里敘述了多個故事,他們直接相互關聯,最終推進至一個結果(其實《北京愛情故事》的對此結構的模仿也還是做的不錯的,但是,咳咳你們懂的);
另一個是《穆赫蘭道》,將現實投射到夢境,加注暗示,虛實難斷(這部我理解比較淺顯,也是迄今為止第一部首刷沒有弄懂的懸疑);《恐怖游輪》則屬循環類。
祝各位觀影愉快~
本文已在版權印備案,如需轉載請訪問版權印70215449
https://101705120006232.bqy.m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