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快10期的大話題,今天我們來說說小的。說實話,產品錦鯉必須不能只說空話,不然與XX分析師有什么區別。從專業本質上來講,產品要做的事情,與一個工匠無異。所以今天想來聊的是,最近在無意間收集的,一些常見場景下產品打磨方面的紅黑體驗和分析。
純屬個人評價,無喜好和評判之分。
1、紅:會心一笑頂千言
一些細節的體驗是在不經意的提示間被打磨出來的,舉個栗子:蘑菇街的互動toast。對好的內容,支持無限點贊,但對無感的內容,不宜同樣用無限制的形式,于是在多次點擊「沒感覺」時用一個toast緩解尷尬;
2、黑:兩幅面孔顯人性
某天在一次順風車接單成單后,看到了滴滴的“兩幅面孔”,前一秒笑臉嘻嘻的讓用戶給好評,后一頁卻是用黑臉告訴你,有什么不快可以匿名發生。我當然理解這么做的初衷,兩步的內容有所差異,為了保護隱私可以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但對用戶而言,并不是所有人愿意用兩幅面孔(心態)對待一次服務的。
3、紅:手殘者的福音
習慣了打字以后的人類,對線下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弱了(拆快遞能力除外)。記得之前信用卡紙質賬單的信封,都得用一種奇葩方式開啟——手撕必然撕成一團亂,用剪刀就會把內含物剪出殘缺。直到最近收到招行的賬單,驚喜的發現終于用上了「易拉條」,完美。
4、紅:不經意間點出來的驚喜
自從有了今日頭條,app下方的tab的每個按鈕都會被人用來戳一戳試試,會不會是刷新當前頁面的動作。而這次,手淘給了我們新的注解。第一次點擊「首頁」是回到首頁,第二次/三次點擊,則是在「猜你喜歡」和「首頁頂部」之間相互切換。而猜你喜歡平道作為每次刷淘寶刷到欲罷不能的頻道,越來越有極高的地位和流量。在不經意間,這樣的點擊之下,能觸達到猜你喜歡的一新的入口,又是一次完美的驚喜體驗。
5、紅:把等待變成有意思
很多進度條的狀態讓人等待的抓狂,不能退出,也不能做別的事兒。這是某種特定場景下必須等待的情況,對某類人而言,恐怕尷尬癌都要犯了吧。摩拜的這行小字,讓每次的等待有了不同的感受和期待。看到的人會心一笑,就是設計者的初衷吧。
6、紅:淡化分享的最后一道顧慮屏障
記得前不久豆瓣推出了一款特別有逼格的分享card,我興沖沖的分享到票圈和微博,但有人提醒了我“你的ID暴露了”。或許是豆瓣ID是個不可描述的信息點,之后的版本里,豆瓣支持了「匿名分享」的功能,把顯性的ID變成了“我”。同樣的,最近在阿甘跑步中看到了類似的交互,分享跑步路徑是夜跑愛好者常做的事,但社會化渠道中暴露自己的生活坐標也是隱私威脅的一種,于是有了模糊版的地圖路徑,這個小細節,很暖讓人心。
7、紅:烏合之眾的選擇指南
相信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樣的提醒“誰誰誰剛剛買了什么”“當前商品只剩XXX”,逛電商的時候往往會被他人做了什么選擇,這個選擇對我有什么影響,而導致我做了什么決策。巧于拿捏這個心智的產品,會恰到好處的用不同的字號、顏色來警示用戶“你的選擇所剩不多了,趕緊下手吧”。看著不礙眼,反而很有轉化欲。作為烏合之眾,你是不是也被這樣的信息默默的推著走了呢?
8、紅:商業創新帶來的小驚喜
二樓這個概念從去年開始,從手機淘寶開始,被各家產品輪番致(xiao)敬(fang)。而今年的淘寶二樓又做出了新高度。「首頁二樓」開始在每次上新的當晚,透出微光,用呼吸燈的形式暗示著「樓上有人,快來逛逛」的誘惑力,在不影響一樓呈現和體驗的基礎上,這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而「店鋪二樓」的發明,簡直讓人叫絕,在傳統店鋪成列和貨架基礎上,用二樓的位置“掏”出一個新的呈現空間,展示更多形態的精品,簡直與店鋪所傳遞的調性不要太符合。
9、紅:向多維空間伸手
這是一個在產品群組里看到的“吐槽”,但我更認為這是個空間利用的新案例(雖然交互上有點怪異)。微博“發現”頁,在上拉查看榜單等tab時,是不能直接通過下拉的方式回到原始內容的(10個業務入口)。必須通過左上角back的方式才能回到上層。這一細節,其實是將兩個頁面融合在一起,并用折疊樓層的方式強化了下層內容,這招實在有點高。
以上。是對最近觀察到的一些有印象的細節的梳理。產品設計不是大而空的業務框架,也不是侃侃而談的誰家融資誰成敗,精雕細琢是產品工匠的本分所在,而發現細節,打磨細節,需要精力,也需要思想。
僅用以上案例分享,表達對細節雕琢的致敬。
歡迎關注我的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