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簡友胡蘿卜喂小白兔,他(她)看了我的《寫小說的人必須具有的特質》后,留言:
您好,未學想請教一下美學知識,可以具體點方向和作用嗎?
我回憶了一下,我接觸的美學書,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審美心理描述》。
這本書是由滕守堯著,李澤厚主編,對初學美學者較適宜。它是按照美學家李澤厚的美學體系,專論關感心理機制的專著,描述了審美心理過程,揭示了審美快樂本質,對美學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形式、再現、符號、多義性與模糊性體驗等,均從心理機制進行論述。
本書對初學美學者,幫助較大,內容全面,能解答熱愛美學者的基本問題,使你釋疑解惑,并能在文學或文藝創作中實踐運用,確是一本好書!
本書共分十章。
第一章:總論
有五節。分別講述審美經驗概論、歷史回顧。
第二章:審美心理要素描述
共講四節。內容為,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第三章:審美經驗的過程描述
共五節。內容為,初始階段、高潮階段、直接效應階段、間接效應階段。
第四章:純粹形式及其意味——格式塔的啟示
共五節。分別講述,什么是格式塔、格式塔的分類和藝術形式發展、“空白”“不完全”與藝術形式、重復、節奏、對稱、平衡、圖_底關系與深度。
第五章:再現與審美經驗
共六節。內容為,再現不同于復制丶“再現”的變調原理、“馬赫條帶”與“生發作用”、暗示、呈卞與“不動之動”、音樂再現與聯覺、由再現激起的審美經驗。
第六章:表現與審美經驗
共七節。內容為,什么是表現、情感的自然表現、情感的藝術表現、是符號表現還是自我表現、東方人的表現觀、深刻表現的標志、表現藝術的審美經驗。
第七章:符號與符號性體驗
共四節。分別為,什么是符號、符號的形象特征、藝術符號的應用、符號的體驗與功用。
第八章:多義性與模糊體驗
共三節。內容為,“意義”的范圍與層次、多義性(不盡人意)體驗、多義性與模糊。
第九章:審美快樂的機制
共四節。內容是,審美快樂從何來、審美快樂與“生命”的發現、審美快樂的機制、認識定制與審美快樂的影響。
第十章:審美教育與審美心理的成熟
共九節。內容為,美學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美育與普通教育、美育與人格的完善、美育在各科教學中的貫徹、形象化的原則、審美心理結構的建設——感知能力的培育、想象力的培育、內在情感的培育、審美理解力的培育。
以上為本書的基本梗概,若需要此書請購買。我認為是一本很實用,價值不凡的一本美學知識書!
當前的中外美學論著很多,以我的實踐和理解,《審美心理描述》這本書最實用,易于普通人學習及美學的操作。
另補充一句:我們搞文學的,必須學點美學知識,這樣的話,我們寫出的文章才有價值。寫出的文章如果不能給讀者以美感,那將毫無價值及意義。那只能叫作對生活的機械再現,不叫藝術再現,那將是很悲哀的!
美學你說它深奧也深奧,說他普通也普通,只要你學過本書,就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