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學校回家,正好碰到姥姥又住院,姐姐也要生孩子,臨近畢業,于是,標題的三個的關鍵詞又成為了無法避免的問題。
跟畢業留在上海的同學聊了聊找房子的問題,她說,寶山區,兩室一廳,兩個人合租,人均2500-3000,幾乎占了工資的一大半。而且想要留在上海,也不可能一直不買房子,但是現在上海的房價又在天上,怎么可能是我們這種普通的畢業生買的起的。更糟的是,想要在上海買房子一定要上海戶口,不是的話需要交5年的個人所得稅才能買,等那個時候,房價估計要直逼湯臣一品了。而我們連擁有一個上海戶口都那么難,買房子更是遙遙無期的事。
所以研究生畢業之后是留在上海還是回家?以我個人的情況來說,上海或是其他一二線城市的可能性最大。爸爸一直不讓我回家,我一開始是反對的,因為一個碩士的學位就可以在我家后面的一個二本學校里面教書,待遇非常好,月入一萬,而且是在七八線的小城市,也不用考慮買房等問題,但是幾乎沒什么朋友。盡管這樣,依舊想回家,因為離家快要接近十年,對家鄉還是留有執念。但隨著大四在上海的吃喝玩樂,開始逐漸喜歡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想要留下來(腦海里突然閃現專業老師在大二說的一句話:上海城市的喧囂,不屬于你們)。也對,畢業的我們,擁有的只有什么都沒有。
假設以上都能實現,通過各種辦法,在上海生存了下來,貸款買了房子,結了婚,生孩子又成了一個大問題。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除卻上海本身的生活成本,自己的質量降低一點沒關系,但是終究舍不得苦孩子。等到小孩長到可以上學的年齡,上學又成了一個問題。好學校還是離家近的,能不能報的上名呢?要不要租學區房呢?學校放學時間自己還沒下班,誰接送孩子呢?周末是不是還要上補習班?學個一技之長?
養孩子本來就難。更何況是從小養在上海。而我們到了30+的年齡,就面對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我認為這是中年人最累的時間段,也就是我父母現在這個年齡。既要為孩子的將來打算,也要面對萬一生病住院的老人。如果自己是獨生子女,我只能說太慘了,以后得壓力會很大。如果你的父母很有先見之明的生了二胎,可以松一口氣,至少將來有人可以跟你一起承擔,遇事也有一個能商量的人。盡管我不是獨生子女,但我也害怕等我父母老的時候生病住院,一個還能照顧的過來,但要是同時,估計生活要陷入慌亂。所以現在就跟爸爸媽媽溝通了意見,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問題,一個是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一個也是為了給以后的我們減少壓力。一舉兩得。
這些問題想想就可怕。越想越煩躁,越想嘆的氣越多。有的時候我就安慰自己,船到橋頭自然直,以后總會有解決辦法,也許上了研究生想法就會變,也是現在設想的這些問題以后都不會發生。
離自己太遠的未來無法預測,想這些只有徒增煩惱。生活還是得繼續不如省下時間做點別的,為了解決以后這些問題多準備一些籌碼。
想到自己的目標,25左右結婚生孩子,算了算,沒幾年就要離開父母了,而我們根本沒有在一起多久,最多13年,算人生的八分之一的時間,想到就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