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生得黝黑粗曠,綽號“黑旋風”,在水滸傳中是最個性鮮明的一個人,魯莽、疾惡如仇、力大無窮,可說是殺人如麻,無法無天。他從一個殺人犯到梁山泊步軍第五位頭領。雖然與宋江素昧平生,他是怎樣一步步走進梁山的核心領導圈的呢?
與宋江緣份緣于戴宗。李逵因殺人入獄,在戴宗手下當個小牢子。戴宗戾氣十足,但對身無分文的李逵卻以兄弟相稱(可見李逵自有一套讓人親近的特質),當吳用將同樣以殺人罪入獄的宋江介紹給戴宗后,朋友的朋友,宋江與李逵也就成了朋友。并且李逵獨特的直率個性,很快得到了宋江的喜歡。
倆人初見面挺有趣,李逵用宋江給的十兩銀子去賭博,賭輸了怕宋江責罵,便孩子似地賴著不給別人。宋江得知并未生他的氣。還買酒買肉給他。“李逵見了,也不謙讓,大把家撾來只顧吃,捻指間把這二斤肉都吃了,宋江看了道:“壯哉,真好漢也!”李逵的這種真,沒有半分藏著掖著,很是可愛。
從一開始宋江仗義疏財給李逵留下了深刻印象,然后在以后的落草生涯中,始終都沒有變過。宋江就這樣付出錢財和“仁義”,而李逵付出的是宋江需要的忠心與性命。這種不對等付出,直到死,李逵都沒有明白。而宋江卻心知肚明。在四十回,法場救宋江中,李逵一馬當先,帶著晁蓋他們闖入法場,殺出血路,最后安全帶著宋江突出重圍。對于他的勇猛,晁蓋感慨萬分:“卻是難得這個人(李逵),出力最多,又不怕刀斧箭矢。”而宋江也不勝感激地說:“他幾番就要大牢里放了我,卻是我怕走不脫,不肯依他。”宋江很清楚李逵對他是掏心掏肺的好。
李逵喜歡殺人,在宋江的支持下他的殺人似乎變得更名正言順了。捉了宋江的仇人黃文炳后,李逵為宋江出氣,把黃千刀萬剮后,還取出了他的心肝。他說“剮得快活!”為宋江殺人,李逵感到的只有快活,他與宋江的步調越來越一致。
三打祝家莊時,李逵追祝彪到扈家莊,砍了祝彪居然還不解恨,還順勢把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殺了。自然,說他喜歡殺人并不假,但是我們細思量他這么做的動機,實際上他幫宋江剪除了后患。要知道宋江一貫的做法就是斷人退路,“逼”人上梁山。一丈青家人都死了,她無路可去,便只能安心留在梁山。所以,他雖然魯莽,但是幫宋江達成了目標,而且還替他背了黑鍋,宋江自然領情。
就這樣,李逵逐漸就成了宋江的心腹。宋江去高唐州救柴進,被高廉用妖法鎮住了,也是李逵陪著戴宗去找公孫勝給宋江解圍。可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有阻攔之意,李逵就故伎重演,半夜上門把羅真人砍了,事后方知砍的只是一個葫蘆,卻惹得羅真人給他好一頓收拾,還打入大牢。這一節,輪到戴宗與他說好話:”這李逵雖然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處:第一,耿直,分毫不肯茍取于人;第二,不會阿諛于人,雖死,其忠不改;第三,并無淫欲邪心,貪財背義,敢勇當先。因此宋公明甚是愛他。“實際上,戴宗心里也很清楚,李逵并非愚蠢,只是為救人著急了點。當然這些事情,在宋江心里一定是加分項。
當然,加分項在李逵手里有很多,在帶著公孫勝回來的路上,又為宋江找了個會找鐵的金錢豹湯隆,此人為后來宋江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出了大力。
李逵還愿意替宋江發聲,喜歡把宋江本人不宜說出的想法宣之于口。宋江與盧俊義互相讓位的時候,他在旁直著急:”今朝都沒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盧員外做丞相,我們都做大官,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子,卻不強似在這里鳥亂!“話雖然粗魯,但是李逵知道宋江想要做官做老大的想法,從沒有斷過。
李逵了解宋江,但是他的單向思維使他又不全了解他。在第七十三回,他與燕青從東京回梁山的途中,遇到了劉太公,意外地得知宋江挾持了劉太公的女兒上山。他一反以往的崇拜與言聽計從,立時火冒三丈,沖回梁山,砍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并怒斥宋江:“我閑常把你作好漢,你原來卻是畜生!做得這等好事!”任憑宋江怎么解釋,他始終氣憤難填:”我當初敬你是個不貪女色的好漢,你原來是酒色之徒。殺了閻婆惜,便是小樣;去東京養李師師便 是大樣;你不要賴,早早把女兒還給老劉,倒有個商量,你若不把女兒還他時,我早做早殺了你,晚做晚殺了你!“他心目中正義感不容一絲玷污,即使宋江也不行,李逵實在是有底線有原則的人,對于宋江也并非一味盲從,幸好,最后發現那是假宋江干的,不然,只怕梁山上的好漢們要鳥獸散了。
李逵還有一個特點是幽默,又或許施耐庵是把李逵做為一個貫穿全文的幽默的笑引子的。因為打殺的場面太多,不免會使讀者產生視覺疲勞,為緩解氣氛,這樣的人物設定,實在大大提升了閱讀體驗。
最精彩的是李逵在壽張縣的坐堂,場面簡直讓人笑破肚皮。他穿上逃跑知縣的官服,并假裝升堂,叫來假扮的原被告,胡亂判了,后頭也不回地離開。算是過了一把官癮。惹得百姓們像看戲一樣圍觀。所有人都被李逵的小任性逗樂了,可是仔細想想,在他的心目中,想要做官光宗耀祖這個念頭是不用懷疑的,但是上梁山后的一系列經歷,又讓他認為做官不過是兒戲罷了,實在梁山好漢們遇到的,有幾個是好官?
正因為世道太亂,使李逵對宋江的“仁義”才更加珍惜,一根筋地追隨他出生入死。無數次地為宋江解圍,危急之中舍命相助,實在可以說李逵才是宋江的“及時雨”。
記得打方臘時,折了好多將領,軍心低迷,此時李逵自告奮勇攻常州城,叫開城門后,兩三下就殺了主將高可立,并打得幾千敵兵退入城中,后來敵方聽到李逵兩個字,居然不敢應戰,戰勢一下反客為主。
這樣的勇士,在打敗方臘后,用命換來的卻不是好的下場。他沒有在打方臘的戰斗中犧牲,卻死在宋江的親手遞給他的毒酒里了。不管宋江出于何種目的,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李逵沒有與宋江走這么近,是可以免于這樣的一死的。只是李逵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出生入死踏上的居然是條不歸路,最后還莫名其妙地成了無形的政治斗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