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變之前,問自己4個問題:晚上不是“為了迎接明天做準備”的時間,而是屬于“今天的我”的時間;人生不是逝去,而是充實;我們不是在“渡過”每一天,而是在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填滿”每一天。
-明明晚上還有4個小時,卻只在苦苦等待周末?
看待每一天的新視角,如果不把這些不同性質的時間胡亂地捆綁在一起,在無盡的拖延中荒廢,而是專注于每個當下的瞬間,可利用的時間就一定會變多;利用晚上的時間積攢能量,事實上,當我們開始試著實踐晚間日程后,漸漸發現,下班后用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充實時間并非消耗,而是在積攢能量。
-一輩子只做工作這一件事,就能感覺幸福嗎?
既然下班了,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除工作這一件事情外,我們還有各種不同的身份要扮演,盡力活出自己的本色。比起什么時候能下班,下班后做些什么好是更加值得思考的事情。
-光靠工資,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嗎?
試試從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現在你已經擁有了這個叫作“工作”的安全裝置,有基本收入作為保障,并不需要急著靠興趣賺很多錢。試試看只想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晚上的時間里一點點挑戰一下開展副業怎么樣?不要小看這些在年輕時就開始做的副業,它們說不定就能夠養活60歲以后的你。
-辭職之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嗎?
在斬斷退路之前,總要事先了解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擁有背水一戰也能取勝的力量。人遠比自己想象中堅強,但有時也會比想象中更脆弱。不要一味地靠意志力硬撐,找對做事的節奏,利用習慣的力量慢慢去做才能持久。
2、善用晚間時光,收獲4份人生禮物
晚上改變了,早上也會隨之改變,把想做的事化為具體目標,每晚按照訂好的計劃逐一完成。在喜歡的事情上取得成果,為我的生活注入了活動,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工作機器。就這樣,我開始能夠在入睡之前期待明天,早上一睜開眼,就感到很幸福。
僅僅是一天的時間,就足以讓我們變得更強大。——保羅.克萊
-自尊:找到證明自己價值的證據。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形成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自尊水平高的人更能夠悅納自己,認可自身價值。真正想要的自尊感,只有通過身體力行,在實際獲取了經驗和成就的情況下才能建立起來。就算搞砸了今天的工作,我也是有價值的。簡而言之,當我們不再把自己的身份局限于公司職員,而多方發掘自己的用處時,就能活出更加豐富的人生。
-斜扛:上班族也可以有種種夢想。夢想并不是非要變成第一職業才能實現的,而是想持續做一切能夠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并為此付出最大的努力。
-自我:以“我”為支點,建立“工作-生活”平衡。不是別人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盲目跟風、做時下流行的事,而靠自己尋找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這樣的經驗是非常珍貴的。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有多少欲望,就多積極去做,我抱著這樣的想法,對自己的人生真心實意、全力以赴。
-開源:不知不覺,收入翻倍。無論多么喜歡的事情,只要目的是賺錢,就會覺得那是作業,因此感到疲憊。每天關注訂閱人數和收益,難免會感到疲憊。所以,如是果能抱著不是為了賺大錢,只是出于喜歡才做,能賺點零花錢更好的想法去面對,就會輕松很多,可以長久堅持下去。
3、晚間計劃第一步:確定大小目標
利用曼陀羅思考法,為迷茫的人生找出口。每個人都有想要實現的夢想。有想要一直堅持做下去的事。可是,夢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總是那么遠。即便如此,與其呆呆地遙望,不如一步一步地架起梯子吧,在未來的某個瞬間,夢想總會與現實交匯。
不要空空等待,時機永遠不會是恰到好處的。——拿破侖.希爾
探尋自己人生的意義。你只需時刻記得問自己:我現在想做什么,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就以此為支點展開行動。久而久之,便能習慣以意義為中心考慮自己的行動,也能逐漸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意義才是能夠幫助我們擺脫空虛感的終身動力,也能幫我們克服行動過程中的波瀾。
苦惱少一點,行動快一點。因為恐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深,隨著行動而逐漸消除。因此,如果你感到憂慮不安,最好的對策是盡快開始行動。
4、晚間計劃第二步:贏得時間自由
把一天當成兩天過的時間管理法。小時候覺得按表上課很無聊,像是戴著鐐銬一樣沒有自由。現在我按自己的喜好排出行程,不再把時間浪費在苦惱要做什么上,照計劃聰明而恰當地填滿時間就好。如今我不再有被束縛的感覺,反而能夠樂在其中,享受這樣重復而充實的日常。
人類最難做到的事,就是了解自己,改變自己。——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做得下去的計劃才有效。不管是自我提升、學習、工作還是副業,我認為最重要的都是“可持續”。
時間也可以“斷舍離”:幫你減少無謂苦惱的極簡主義。如果你有很多想做事的事情,但是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那么應該思考一下你是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沒有勇氣為了自己最想做的事,去放棄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
5、晚間計劃第三步:打造固定日程
讓身體開啟自動駕駛模式。我們想要努力堅持的事,本身通常都不那么令人愉快,所以更要調試心態,放松地執行。試試把自己想象成小孩子吧,哪怕只有細微的改變,也要多夸夸自己“你真棒”,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不催促,而是慢慢地、持續地進行,直到所做之事被身體習慣,成為固定日程的一部分。
沒有人能回到過去,從頭來過,但你我都可以從此刻開始,創造新的結局。——卡爾.巴特
記得時刻提醒自己,我們都很容易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所以即使已經是離開學校的成年人,在制定日程時,也最好把自己當成小學生。只有當我們把事情化繁為簡,變得像呼吸和吃飯一樣自然的時候,才能夠好好堅持。
解決小事也能為我們帶來掌控感,當小事一個接一個地被解決時,我們就會有照這個趨勢做成大事的底氣。等到這樣的小事變得像呼吸一樣自然,形成習慣之后,便可以嘗試擴展它的難度。
如果賦予了某件事情太大的意義,那么無論是開始、行動還是失敗,都會產生過多情緒,而情緒本身就會耗去很大能量,讓我們患得患失、心力交瘁。
重新塑造過的形象就像重新安裝過的計算機系統一樣,當你的自我認知變得正面,無論未來要面對怎樣的選擇,都會反射性地做出符合自己新面貌的、更加積極的決定。
6、堅持不下去時怎么辦:6種危機應對法
什么都不想做的時候,就只做一點點吧。誰都會遇到低潮期,是選擇渡過它,迎接下一個高潮,抑或是陷入其中,放棄一切,取決于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不一定非得要求完美,能夠以最低限度堅持前行,反而能走到更開闊的世界。今天做不到的事,明天就能做到嗎?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的時候,正是現在。
“喜歡的事情認真去做,把不喜歡的事情變得輕松一點。”
-當從天而降的約會打亂計劃。建議:不管今天有多累,都要堅持執行計劃,并不一定要做得特別完美,哪怕只做了一點點也可以,一味追求完美反而可能錯失一切。
-當低落感和無力感突然襲來。首先要知道,任何人在某些情況下都可能感到軟弱無力,這沒什么大不了,不必因為負面情緒而自我責怪。
-當你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感到滿意。當計劃出現問題的時候,與其揪住自己不放,不如干脆利落地反省,并將思考轉化為外在行動,步履不停。
-當完美主義阻礙你起步。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始行動,接下來慢慢推進就好了。不求做得好,但求做得久。
-如果意志力太薄弱,總是自我合理化。問題其實并不在于意志力,而是行動力。行動不需要多堅強的意志,我們只是去做昨天做過的事和現在該做的事而已。
-想放棄時,問自己3個問題。
1、做這件事的時候,你是否已經不再能感受到開心?
2、長期來說能否帶來正面成果?
3、這件事是否只對別人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