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我們將更新一個對走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上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的一個概念:資本。
我特別喜歡一個類比,乃至于在各種場合反復使用,用法創意多端(就好像“詭計多端”一樣):
房子確實是主要用磚頭建造的,但,僅僅一堆磚頭擺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房子……
同樣的道理:
資本確實主要由錢構成,但,僅僅一堆錢放在哪里肯定算不上是資本。
錢和資本實際上是很不一樣的東西,正如一堆磚頭和一個房子肯定不是一回事兒一樣。所以,有錢和有資本,其實完全是兩回事兒。
那么,資金和資本的區別究竟在哪里,“資金”需要哪些要素才配得上被稱為“資本”呢?
錢本身頂多可以算作資金,而它想要成為有效的資本,還有需要至少另外三個要素:
1.資金的金額大小
2.資金的使用時限
3.資金背后的智慧
在今天這個世界里,一百塊錢,是不可能被當做“資本”處理的——只因為金額太小了。一百萬也許是資本,也許不是——要看在這是用在哪個領域做投資了,是吧?十億?十億這個金額當然遠超“夠用”的范圍,但,即便如此,僅僅十億本身,依然很難直接算作資本。
因為資本的第二個要素更為重要:看你能使用這個足夠大金額的資金的時間。你只能用一天的話,別說投資了,連賭博的地方都找不到(因為你得找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一天賭十億的賭客不是很容易以安全的方式找到的)……一筆金額足夠大的資金,能用一天,一個月,一年,兩年,十年,甚至永遠——都是不一樣的,之間威力的差異天壤之別。
萬科有個傳奇股東,劉元生先生。1988 年,劉先生以 360 萬元人民幣拿下 360 萬股萬科股票,迄今沒有動過……以 2016 年 6 月 27 日的市值 2697 億計算,劉元生的萬科資產賬面財富大約為 27 億人民幣——相當于 28 年,750 倍!(其實,這還沒算上另外一個事實:進入 2016 年,萬科的市值縮水了不少呢……)
但,別著急羨慕,這是絕大多數人不可能擁有的資本,八十年代末的 360 萬元,金額足夠大;但更為關鍵的是,那對劉元生來說,是到死都可以無需挪用的錢,所以那才算得上是資本啊!擁有這樣資本的人,說是十萬里挑一都太多了罷?
實際上,最重要的是第三個要素:資金背后的智慧。同樣的錢,在不同人的手里,會發揮不一樣的威力。要是真有一個時空穿梭機,把你、我、雷軍、王剛、徐小平,帶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點,各自給上一百萬人民幣去做“第一次天使投資”,不用猜,收益率最高的肯定不是你和我吧?嗯,滴滴的天使投資不過是 100 萬人民幣,早已上市的聚美優品當年的天使投資不過 10 萬美元而已。
還是同樣的措辭——這是個殘酷的事實:
大多數人其實不配站在資本之后。
我自己是很清楚這個事實以及這個事實有多殘酷的:
在 2008 年的時候,即便我有 100 萬閑錢,我甚至都不知道該投給誰……到了 2013 年我以為自己知道了,結果投錯了很多人和項目……
對,我就是花了很長時間,用了很大的力氣,才基本上覺得自己可以站在資本之后了,但也知道只不過是還算湊合而已。
好消息是,雖然并不容易,但站在資本背后的實力確實是可以習得的。習得的方法是從各個維度(金額、時限、智慧)逐步循環突破。
第一個要突破的,并不是金額——這是絕大多數人止步不前的根本陷阱。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反正也沒有多少錢”,于是投資這事兒跟自己是沒關系的。他們不是安慰自己,而是鄙夷地說,“看著那些人整天算計理財挺傻的……”——這是常見的心理自我保護手段,跟義務教育期間學習不好的人“理直氣壯”地“瞧不起”學習好的人,或者小男生對小女生表示厭惡用以掩蓋另外一種情緒甚至開始討厭自己被女生吸引,一模一樣,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其實,投資的重點并不在于盈虧絕對值大小,而是在于盈虧比例大小。這一點格外重要。看相對值,而不是看絕對值。在同樣的投資環境里,用一萬元作為本金盈利 50?和用十萬元作為本金盈利 15?前者的成績優于后者,或者稍微專業化一點的說法是:前者的資金效率高于后者。
把焦點放在盈虧比例上(相對值),而不是本金大小,盈虧金額上(絕對值),是 90??上的投資者終生沒有學會的東西。這本質上就是沒有做到把小學數學知識學以致用。90?你可能不信,你可能想:“有那么夸張嘛!”——你看看股市里有多少人喜歡買垃圾股就知道了,他們買垃圾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那玩意兒便宜”。他們是看重絕對值的,所以,即便盈利潛力再高的股票,他們只要看一眼價格,“覺得太貴”,就扭頭而去。
很多人真的沒認真想過,今天的股票市場,其實幾千塊錢就是可以開始投資的——而幾千塊錢,其實是絕大多數人都有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沒想到:本金大小相對來看其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盈虧比例……
(關于國內股票市場的詭異,在這里就不討論,更不爭論了——這個話題太過沉重,太過扭曲……也請注意:這篇文章的主旨也不是“鼓勵大家現在、馬上、都要去買股票”,而是用股市的現狀做個例子,證明“很多人對資本的基本看法就是膚淺的”而已……)
第二個要突破的,也是最重要的:
能不能給自己的投資款“判上個無期徒刑”……
心理學家們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得到這么個結論:
大約 2/3 以上的人若是丟失了自己年收入的 10%話……
大約 1/2 以上的人若是丟失了自己年收入的 20%話……
——其實根本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只不過大多數人并沒有清醒地意識到這個事實而已。
換言之,年收入 6 萬元的人,拿出 5 千塊錢作為投資款,并給這個投資款“判上個無期徒刑”,其實在很大的概率上并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這個最重要的突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說穿了又僅僅是個觀念的問題而已——觀念轉變了,這個所謂的“突破”就是自然而然,甚至不做不行的決定;觀念若是沒有轉變,頂多就是“堅持”一陣子,而后一如既往地自然而然地放棄。
這是最重要的觀念,也是最重要的鐵律:
不能夠心平氣和地被判上個無期徒刑的資金,就別假裝資本混跡江湖了……
第二個突破之所以最重要,是因為第三個突破幾乎是與第二個突破聯合并發的:
投資知識、經驗、智慧,幾乎只能從實戰中獲得——書上寫的、牛人講的,都跟你沒關系,因為只有那些東西在你骨子里生根之后再發芽且不夭折而后還要等上很久才會茁壯甚至茂盛……
千萬別不相信這個漫長的過程不可或缺,這不是聰明可以跨越的;這就好像生孩子一樣,十個月就是十個月,多一個月少一個月都很危險,并且無論如何不可能提前四五個月——跟智商就是沒關系,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幫你憑空跨越那段經歷。(你細想想罷,這個道理和上面提到的“絕大多數人就是一生都沒做到把小學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生活上”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在最大的投資市場,股市上,80%投資者是虧錢的——若是總結起來,提煉最根本的原因,其實真的只有一個:他們其實不配被稱為投資者,他們用來“投資”的,不是資本,而是“裝傻充愣的資金”而已。關鍵并不在于金額不足夠大,關鍵在于時限太過隨意,于是,在最基本的條件未被滿足的情況下,所以,即便是有短暫的輝煌,也最終只不過是海市蜃樓。
最終你會發現,給自己的資金“判個無期徒刑”的人,實際上是已經擁有了足夠的智慧,所以他們有資格站在資本背后——而他是否最終可以成為出類拔萃的投資人,那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首先因為他已經起步了;而且還相當于早已“贏在起點”,因為最初那個“給自己的資金判上個無期徒刑”的行為已經為他日后能夠養成“長期深入思考未來”的能力打下了最殷實的基礎。有了這個底子,很多的技巧根本就用不著了,很多的陷阱自動消失了,很多的無奈糾結瞬間煙消云散……
我知道你現在很可能會覺得“無期徒刑”既殘酷又沒必要——可這就是你要習得的智慧:掙扎著學會分得清楚“很想要卻不能夠”與“可以卻不一定要”之間的巨大區別。這就好像一個人已經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后竟然選擇不去,和他其實并沒有拿到錄取通知書卻聲稱“我根本就不想去”,這完全是兩回事兒罷?這其中的差異很大罷?你可以給你的資金判個無期徒刑最終卻選擇兩年之后就結束它的“刑期”,和你其實沒辦法給你的資金判個無期徒刑但最終也竟然做到兩年后結束它的“刑期”,即便是結果一樣,這其中也是有巨大差異的——這個差異大到它甚至會影響你的大腦工作方式,而不僅僅是思考質量那么簡單……
順帶說,你現在應該明白為什么“借錢投資”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勝算渺茫的了罷?
1.金額甚至算不上太小,那其實干脆是負數;
2.時限總是不夠長,反正不能判上個無期徒刑;
3.連以上兩個問題都想不到,那腦筋真的一點都不配站在資本之后……
還別說,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癡迷于干更危險的事情:借錢賭博。大千世界啊!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在 Twitter 上說過這么一句:
我竟然找到了捷徑,可惜早已身不在起點……
一路走過來,越走越遠,越遠感慨越多——這么簡單的東西,這么重要的東西,一直以來怎么就沒人給我講過,又,我怎么就能在博覽群書的同時那么“巧妙”地躲過了它呢?
(我當然不可能愚蠢到相信“資本三要素”是我個人“搶先首次發現的真理”——肯定早就有人想明白了,也肯定早就有人在某本我沒讀過的書里寫得清清楚楚……人生啊!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想明白了另外一件事情,先按此不表,在以后的文章中我會詳細說明。)
如此看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三個關鍵點的突破,在觀念升級之后,忽然之間就變成了一個門檻并不高的活動——可對那些觀念依然落后的人來說,那可是一道鴻溝,不對,是接二連三的鴻溝,一個都跨不過去。
好吧,現在開始思考罷。
1.如果用 5000 元人民幣就可以開始正兒八經的投資活動的話(暫時別管究竟是哪一種投資活動),你最早什么時候可能開始?迄今已經多久了?你錯過了多長時間?(那可是你有限生命中的一部分啊!)
2.如果用 5000 元人民幣就可以開始正兒八經的投資活動的話,你身邊有多大比例的人,事實上可以從事投資活動,可實際上卻從未意識到自己竟然可以?你猜他們還要錯過多久?
3.上面的 5000 元只是一個數字。重要的是,你要認真問自己:我到底現在可以有多少金額可以真的“判它個無期徒刑”?如果覺得不夠多,那么,你心里的那個數字究竟是多少?你要花多長時間搞定?
4.如果你早已開始投資活動,你所使用的“資金”是否有資格被稱作“資本”?你是否曾經想過要給你的資金“判個無期徒刑”?若是后來沒做到,為什么?若是你竟然做到了,是不是會覺得那些做不到的人其實很可笑?
5.知道沒用,做到才行——你剛剛升級了一個極端重要的觀念,那么從此之后,什么事兒絕對不能做?什么事兒必須做?拉個單子罷。可能你會嚇到的,因為之前的你已經不復存在了——將來你也有可能被再次嚇到,因為你竟然可以忘掉了這個嚴肅的單子……
隨后的若干周里,我們還是會回到一些跟“財富”、“資本”、“賺錢”看似無關實則至關重要的概念上去……但是,關于資本的思考,一旦開始就不應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