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兄向來自詡為一個能寫會道的知識分子,再加上2年在泰國做老師的經驗,也算成功挽救過無數誤入歧途的小青年,然后帶領他們走入另一條歧途……
別緊張,也別著急去回憶啥時候上了眾生兄的道,只是開個小玩笑啦。
不過,真理都有可能是暫時的,更何況眾生兄的嘴巴?
每個人,無論多平凡還是多大腕,都會隨著年齡和社會的逐漸老練或者老去而頻繁地打自己的臉,piapia的。
馬爸爸曾經說自己不做游戲和物流,現在阿里手游和“菜鳥科技”如火如荼;
錘子老羅曾經講“如果(錘子手機價格)低于2500,我是你孫子”,后來的錘子直降1000;
2010年2月,劉強東宣布京東近5年不會涉足在線圖書市場,當年11月劉總就翻臉不認賬了;
高考后眾生兄發誓以后肯定不會做老師和醫生,2015年眾生兄終于成為一名光榮的對外漢語教師志愿者……
由此可見,“自食其言”乃成功人士的標配啊!
(舉手)既然這樣,那我還有!
曾涉世未深的眾生兄以“現在的一天和未來的一天沒差”來布道說要讓大家及時行樂,知足常樂,不必把自己每天弄得那么苦那么累。現在再看來,簡直是妖言惑眾!
很多詞其實是有階級之分的,有些只適用于某些特權階級。比如“小目標”啦,“中等意思”啦,“知足”也是。
當我們沒錢沒工作沒女朋友,卻還要在公眾號或者朋友圈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地揚言“知足常樂”的時候,除非你真的是立志做一名隱士,否則你就是厚著臉皮欺騙粉絲和朋友。
知足,是常樂最大的敵人。
沒資本“知足”的時候你躺在沙發里距個手機覺得“現在挺好”,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叫做“我還是喜歡這樣安逸平凡的小日子”,其實就是一個字:懶。
雖然“懶”不是“知足”的錯,但是“知足”常常導致了“懶”。緊接著你的日子就會在“我安逸我礙著誰了”的幌子下慢慢腐爛,直到自己發現自己唯一擅長的就是“浪費時間”,才會幡然醒悟,天知道已經過了多久了。
所以,想要“常樂”,就要“不知足”。讀書要“不知足”,寫作要“不知足”,背單詞要“不知足”,掙錢要“不知足”,人生要“不知足”。
如果以前在眾生兄的口中聽到過“知足常樂”的勸告,請原諒眾生兄的年少無知吧。
今天這么“自黑”,大家可能嚇到了。我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
不過大家也不必把這次的言論作為證據保存只是為了以后等眾生兄再變卦的時候拿出來“秋后算賬”,完全沒必要,我百分之百會“食言”的,因為
“未來”未來,我們誰也說不準。
文 | 顛倒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