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說到底是一場流浪。江湖兇險,天涯路遠,知己飄零。而電視劇《于成龍》中的周瑞和便有幸在有生之年,覓到于成龍這個知己,宦海沉浮,終追隨于成龍,浪跡天涯,實現未竟之理想。
一、一樣的赤子之心
01
劇中,如果說混跡官場二十多年的周瑞和,看到的更多的是茍且,而于成龍卻讓他看到了詩和遠方,即一顆金子般的赤子之心。因此,當他在后衙聽到于成龍為了來堡村村民,而痛徹心扉地請求屈知州出面禁止喀爾齊圈占民田,替永寧百姓撐腰時,周瑞和“突兀”出鏡:“說得對!”由此,開啟了他與于成龍相識、相知,升官、丟官,并最終認定于成龍這個知己,隨其浪跡天涯的一生。
02
俗話說,朋友易得,知己難求。尤其是古人,對朋友是非常挑剔的,從不降格以求。就像鐘子期與俞伯牙,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很多人被這個故事觸動,一生心心念念著“高山流水覓知音”,鐘子期與俞伯牙的故事,亦成為令人稱頌的千古佳話。因此,知己不是一方的索求,它更是彼此的欣賞與懂得。所以,周瑞和要想成為于成龍的知己,自己的修為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幸運的是,周瑞和雖身處官場,與旁人不同的是,他始終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03
當于成龍作為一名來堡村的村民,去找屈知州,讓他替百姓撐腰做主,勒令喀爾齊停止惡行時。屈知州卻告訴他,自己一個從五品的永寧知州,雖愛民有心,但救民無術啊。原因是他小小官職,無法讓一個正五品的永寧守備停止惡行。何況,喀爾齊還是當今議政大臣鰲拜的親侄子,惹不起呀。而此時,一個職銜比屈知州還小、從六品的州同周瑞和,卻非要去找喀爾齊理論理論,不管他是什么人,如此禍害百姓,我永寧州衙責無旁貸,非管不可!
對于周瑞和來講,什么權威和背景都是浮云,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04
雖然周瑞和與于成龍,跟喀爾齊連一個回合都沒理論上,就被喀爾齊強行關進了監獄。這就是赤子之心,哪怕以卵擊石,拋卻性命,也要挑戰黑暗和惡行。或許有時候社會的進步和改良,往往就取決這樣一群有血性的人,他們為責任而生,為天下而死,縱觀中國近現代史,如此這般的人物不在少數,他們為天下蒼生而奔走呼號,為尋找真理而拋頭顱灑熱血。劇中的周瑞和與于成龍亦如是。
05
當于成龍和周瑞和將要被喀爾齊砍頭時,于成龍豪情萬丈:“今天喀爾齊,殺了我和周大人,就離朝廷審判他的日子不遠了!就離歸還我們土地的日子不遠了……他這樣的官吏是國家的蛀蟲!是天下百姓的死敵!我相信朝廷和皇上,決不允許這樣的官吏禍害百姓的!”于成龍轉而替永寧的百姓謝過周瑞和,周瑞和卻說,此生最大的收獲就是結交了于成龍這么個朋友:“我倒要謝謝喀爾齊,是他讓我認識了你,成龍老弟,這是咱們的緣份。”他們的遇見,以喀爾齊的罪行相識,以喀爾齊被處死而相知。
兩顆赤子之心,臨危不懼,簡單而干凈。俗話說,人生難得一知己,而于成龍和周瑞和通過一個偶然事件,卻照見了彼此的人格與品質,成為幸運知己。
二、相同的政治理念
01
于成龍與周瑞和在幸免遇難后,分別回到了各自的生命軌跡。于成龍繼續在來堡村耕田讀書,周瑞和升職為山西提督學政衙門的副學政。周瑞和親自到來堡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于成龍,同時希望于成龍能夠參加省里舉行的秋闈考試,有機會為朝廷效力。四十五歲的于成龍躊躇滿志,心中的報國夢被重新點燃。
02
當于成龍一行到達太原,無意中發現有人私下買賣考題時。于成龍當即找到周瑞和,請他查辦此事。周瑞和覺得題庫都是封存的,題不可能泄漏。而在于成龍的再三請求下,周瑞和去小飯館抓人,卻并沒有發現線索。無奈,于成龍如此這般,與同伴謀劃一番,人證物證到手,在考場驗證考題后,當場揭發。正學政落網查辦,周瑞和受牽連,被朝廷革職為民,永不續用。此次科舉考試取消。
03
后于成龍趕上吏部選缺,在掣簽坐官時,掣到了遙遠的廣西羅城。離開家鄉時,他懷著愧疚,去看望周瑞和。此時的周瑞和出現在一座藏書格內,可見,周瑞和雖不在朝廷,但仍然心系朝廷和百姓,沒有一刻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周瑞和看到于成龍便說,我知道你會來的,這就是知己,他懂得于成龍因考場一事,令周瑞和革職的愧疚。然后對于成龍說,不是你牽累了我,怨我當初沒有聽進你的話。
04
接下來,他們在閣樓上的對話,卻洞見了彼此相同的政治理念。周瑞和說,廣西乃柳宗元被貶之地,他仕雖不達,卻不忘生人之患和生民之困,直到客死柳州任上。然后,兩人對著萬里江山和皚皚白雪,唱起了柳宗元的《晉問》,“利民”思想深深植根在他們的心中,而他們也將為之嘔心瀝血,殺頭都不怕。
05
正所謂英雄惺惺相惜。如果說赤子之心,讓他們成為互相懂得的知己;那么相同的政治理念,又讓他們成為了互相提點的合作伙伴。在于成龍到達廣西羅城不久,周瑞和,一個半大老頭,無官無職,千里遙遙追隨于成龍而去,做了一名師爺。自此,開啟了他們浪跡天涯的生命續曲,終為“利民”事業,耗盡畢生精力。
周瑞和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于成龍,于成龍亦是。愿我們除了親情和愛情以外,都能像周瑞和一樣逢到一個英雄知己,或為生活或為事業或為夢想,大可浪跡天涯,粥可溫,朋友亦可立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