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相形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長和短是相互形成的。
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短也就沒有長一說了,就好比我們常說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但是我們更應該明白,比較不是為了傷害,既然我們共同存在這個世界就應該能夠彼此接納,求同存異。比較不是為了能夠張揚自己的長處而貶低他人的短處,去嘲笑他人,沒有他人的短處也無法凸顯自己的長處,所以大可不必瞧不起他人,應該要感恩自己所擁有的,并且能夠相互欣賞。
就好比昨天我和一位同事在去看房子的路上聊天,路過松江大學城看到有許多家長來送孩子,因為第一天報到,所以都拿著大包小包。他說,當時自己送女兒第一次進大學的時候還去宿舍幫她把被子鋪好了,看到有位室友穿得非常樸素,拿著蛇皮袋裝了行李從貴州坐火車過來,他教育女兒說:“一定不能看不起你的室友,雖然你用著蘋果手機,蘋果電腦,拉著兩個行李箱老爸開車送你過來的,但是人是平等的。”其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我們各自的過去都是一種經歷與財富,都有各自的優勢。之所以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他人要優越,是因為對方的條件使我產生了優越感,而在生活中我們可能也就平常地過日子,沒什么不同,或許在上海和其它家庭相比還會覺得自己很貧窮,但即使我們低于他人的生活條件也大可比必自卑。除了欣賞他人的優點,也要欣賞自己的優點。
把兩根棍子放在一起就有了長短之分,如果只有一根,那么另外一根也就孤獨地存在,沒有短的也就沒有長的之說,你還拿什么來優越?沒有長的也就沒有短的之說,你還拿什么來自卑?所以,我們在任何環境中成長的時候切不可相互貶低,也不可自我踐踏,應該要彼此感恩,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管長短之說,我們都是彼此最好的伙伴,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只有相互支持才是最好的生活狀態,更何況我們每個人都是限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