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嬤嬤
1.
昨天下午3點多的樣子,我收到大毛發來的消息,說辭職了,那份工作煩得要命,電腦上有的東西都不會弄了,覺得自己做的不好,打算還是去城市里做銷售了。
她之前實習在一家公司做文員,一個人租房子住,那時候和她聊天,聽得更多的是對現在生活的不適應,誰不也是這樣過來。她跟我說過一句話:“開始工作后,就是每天都在計算好的錢內過日子。”
后來她生病回去休息幾天,公司倒閉了,拿著那份工資也不知道何去何從,不知所措中收拾好行李回了家。在家呆了一段時間,大毛找了份廠里的工作,她說,現在我就想存錢,出去找工作各種開銷,就決定在家上班了。
能讓她做出這個決定,我能明白她言語中的無奈。
一年后,大毛做的那份工作學不到什么,有時一整天就玩手機度過時間。她待不下去,然而又辭職了。想了許久的她,找了份比較忙的工作,可是不能勝任卻又成了她辭職的理由。
2.
和她聊了一會天,問她準備怎么辦?她也無奈,說準備出去找份銷售的工作,但想想各種開銷又頭大。
我沒有回復,她發來消息,為什么別人在外面能賺錢?我不甘心,但我又沒能力。
我有些哽咽,說,別人能賺錢,肯定也有著別人不知道的經歷,并不是一步登天。而你不甘心,卻又想掙錢,又沒能力,還是你不定心吧,最好的選擇還是靜下心學點東西。
“剛畢業那會知道開始的幾年會很難,沒想到才開始就難成這樣,不順心的工作,各種開銷,一個人適應生活,然后工資也只是一點兒,說來也不怕人笑話,在城市里的那段時間,開銷都不夠,有時還要父母貼錢。回來工作這一年,無聊枯燥的工作內容,整天在數著時間快點過,稍微有些安分的心卻又蠢蠢欲動,準備出去發展,可情況……”她發來的語音忽然止住,大概意識到抱怨情緒太重,用三個感嘆號結束了這段聊天。
“慢慢來吧。”我竟不知說些什么來安撫大毛的情緒,那一瞬間我挺心酸,看著手機屏幕無奈。
“那你接下來怎么辦?”我見她沒有回消息,繼續問道。
“就慢慢投簡歷,面試吧。”
“也只能這樣了,那你又要開始租房子,花銷要大了。”
“哎。”
我還沒說話,她似乎在糾結什么:“我一直在工作這件事上徘徊,怎么就沒有不愁的時候。”
我不知說什么,喝了口水,看著電腦屏幕有些發呆。
我們兩人沉默了很久的樣子,過了很長時間大毛打破這份安靜,說,反正就這樣慢慢找吧。
我說道:“那你先好好找,沒有的話還是回家看看。”
她那邊很長時間沒有回消息,就在我以為她忙的時候,她用一種難受的聲音發來,說,回家找工作就等最后死心的時候吧,先在外面混,那時候在家工作的日子,看著有些鬢白的父母,心里竟難受了一把,現在想想決定找到一份工作先好好做吧。
你會抱著不甘心的態度,卻又總挑剔著,一直晃蕩,卻又沒有能力,這又能怪誰,你又不知道怎么辦,就還是老實做好能做的事,就是最大的進步。
這世界永遠是這樣,年輕人總不安分,想著往外飛,幻想著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誰都不想蹉跎歲月,想帶著滿腔熱血干一番大事業,可現實呢,卻回饋無數巴掌,打得你滿地找牙,你泄氣,迷茫,甚至放棄,最后卻又不甘心還是無奈的走回原地重新開始。
3.
我辭職了,想了很久的決定。
朋友問我,做了這個決定后悔不。我說,不后悔,重新開始也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在這個公司工作快兩年了,最初來到這里的陌生,到現在的熟悉,挺好相處的同事,還算舒適的工作環境,工作也不算太累,可就是這樣,我這不安分的心更躁動。
和家里人商量過后,他們沒有表示異議,這既然是我的決定,就自然有我的打算。也有人說過,你做得好好的,為什么決定離開?
我也只是笑笑,大概就是厭煩了吧,想重新換份工作挑戰下。
以前我也一直在找工作,從未定心,挑剔著,大概越到最后越明白,剛開始不要去選擇工作,而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工作,適應一個人的獨立能力。 誰不想坐享其成就有一份好工作,畢竟起點就比別人高了一層,可哪里有這么便宜的事,往往你得到什么,就是你付出了什么。
你不甘心,卻又沒能力,那你為了證明自己不甘心,就必須要去認真學,忍著學,熬時間學。
剛踏入社會的人都對這大染缸憧憬,想要好好發揮自己的長處,甚至想賺更多的錢,可殊不知一場場經歷下來才得到當初的回報。
那一年,身邊的同學陸續回了家發展,只剩下自己在喧囂的城市孤獨奮戰,白天工作,晚上為了生活忙碌,躺在床上也會沉思,怎么生活過成了完全相反的模樣。 那段時間,我晚上回到出租房子,總是心情很沉重。
一次比一次不適應。
和朋友阿音聊幾句,永遠說的最多的就是,熬完這一年就回去發展。
那個時候大抵是受不了這種日子,夜很涼,萬家笑聲,只有我的房子,一片沉寂,我是個喜熱鬧的人。
這個城市有很多人都不甘心,卻又只能漫步目的隨著之前的模式繼續生存下去。然而卻又是一層不變,我再也不想這樣下去,于是就決定重新開始。
要想甘心,就要能接受重新開始,這是最大的歷練。
4.
看過電影《我們的十年》中張靜依曾因為幫朋友背黑鍋,導致大學沒有辦法畢業,找工作也一連碰壁,直到一次機會在一家公司做前臺,也因一次偶然的機會為公司出謀劃策得到老板的賞識。
老板總有個規定,就是一定要穿高跟鞋,張靜依穿慣了舒適的鞋子,卻總是半路才換高跟鞋,被老板發現過,說,二十歲時吃不了穿高跟鞋的苦,四十歲時也不拼出自己的人生。后來的張靜依也因為杰出的工作表現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十多歲時的我們總是不甘心目前的生活狀態,卻總是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甚至不開始,不去適應,克服自己不敢面對的困難,只是淡淡地安慰自己是努力了。
可關鍵時刻你卻又拿不出能力,你更懊惱,明明知道是這樣,為什么永遠給自己留退路和備選答案呢? 想著總有一份工作適合自己,可最后吧卻又是失望。那你就沒有資格說:“我不甘心。”
而那句話:我不甘心,但是我沒有能力,就永遠是成為弱者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