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兆奎
1
在人際交往和國際往來中,都有儀式感的具體體現。為什么需要這種儀式感呢?因為,儀式是一種對別人的尊敬。大到國際上兩個國家之間的往來,一個國家的元首到了另一個國家,檢閱三軍儀仗隊,鳴禮炮28響,等等。為什么要整這些儀式,一方面是歡迎。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另一方面要展示。展示一下這個國家某個方面的實力。
家庭也一樣,我們在娶妻生子時舉行儀式,我們在婚喪嫁娶時舉行儀式,我們在蓋房上梁時舉行儀式,我們在祭祀祖先時舉行儀式。這些儀式都是表示一種認同,一種是大家的認同,親朋好友的認同,一種是家人的認同。還表示一種懷念,不忘記祖先,不忘記當初的誓言。
2
儀式感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沒有儀式就沒有氣氛。把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過成有儀式感的東西。在家庭,在老人的生日時,我們舉行一下聚會,為老人送上祝福,老人一定會非常高興。在孩子取得成績時,我們給他來一個頒獎儀式,孩子也會更加的努力。在和妻子的相識日、第一次接吻日、結婚日、小別日送上一束玫瑰花來個小儀式,也是很不錯的。
我們國家每年舉辦的年度科技人員頒獎大會,年度經濟人物評選大會,每年國際上的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無不透露的是這樣一種信息。運用這種儀式感,昭示著引領社會的進步,激發人們的潛力,使更多的人投入到科學研究中,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為世界的發展多做貢獻。
在每個儀式的背后,都是無限的期待,都是對有功人員的用心良苦,是對更多人的激勵和引領。單位上每年舉行的表彰先進黨員,先進員工,先進標兵,先進黨支部等等也是如此。
3
沒有儀式,就會缺少感動;沒有儀式,就會缺少真誠。只有把儀式感貫穿到我們人生中的始終,只有把儀式感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你才能發現儀式的作用,感覺到儀式的功利,以及它創造的價值。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許多的年輕人就很會運用儀式感,別出心裁的整出在夜晚擺上心形的蠟燭、當眾單膝下跪等方式進行求婚,有的人在給朋友過生日時,本來就兩個人過,卻突然出現了許多人推著生日蛋糕出現,給對方驚喜,最終抱得美人歸。
讓我們利用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儀式感,讓儀式成為表揚先進、激勵大眾的一種有效方法,讓儀式成為一種潮流,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
但是,儀式也要量力而行,而不要鋪張浪費,不要和迪拜的王子學習,在出訪時,要出動幾百輛的車子,組成一個幾千人的團隊,這樣就有點過于土豪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看到過這樣的報到,某個地方的人們在為逝去老人下葬時,組織參加葬禮的人員綿延達到2、3公里,吃流水席,一吃就是幾天,這種儀式就有些太牽強了,太浪費了。并且出現了有的家庭因舉辦婚禮,舉行葬禮一日返貧的情況。
這樣的儀式就有違我們的初衷了。儀式要舉行的恰到好處,適可而止,量力而行。要既簡單又隆重,既達到目的又節省。
儀式感是生活中的調劑品,利用好儀式感,對團結兩國之間的友好,保持家庭的和諧,加深朋友之間的友誼,對鼓勵先進鞭策后進都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只要你準備充分,布置巧妙,坦誠相待,真心相對,你就會享受到儀式感帶給你生活的無限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