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玉】
當站在佛造像前,
無論是否信仰它,
抬眼凝視都會被造像的微笑所打動……
那微笑像是在傾訴著什么,
似一種無形的風,吹拂心靈,滌蕩了世間種種煩惱。
這是中國最美的微笑,這是東方最美的微笑!
———南陽-古雅月
在我國歷代工匠的創造中,佛造像擁有莊嚴和諧的美感,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服從于內在的表達,超脫、安寧、和諧,也寄托著歷朝歷代人們心中美好的愿望。
佛陀微笑,口出五色光的因緣,有五:
01
欲令人有所問,因所問有益故;
【佛陀面露微笑,會引起身邊眾生的注意。因為好奇,大家就會主動發問。因為佛陀微笑,是為了利益眾生,為眾生說法。】
02
恐人言佛不知笑故;
【長期沒有笑容,會令大眾覺得奇怪。誤以為佛陀失去了歡喜微笑的能力。為了不令眾生造成惡業,所以佛陀微笑。】
03
為現口中光故;
【因為微笑,眾生才知道佛陀口中放光,才能有機緣,見證、體悟佛陀的殊勝。】
04
笑諸不至誠故;
【十方三世,佛陀徹見無遺。有眾生以為可以蒙騙過關,哪知一切明顯異常。佛陀也不說破,只是微笑感嘆。】
05
笑阿羅漢守空不得菩薩道;
【因阿羅漢著于人空,墮于空見。不知更有菩薩道,唯一佛乘,因此佛陀露笑。】
秋水為神玉為骨
中國玉器文化興起于新石器時代。用玉歷史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玉器作為一種物質的,精神的,藝術的,文化的等各種形象與內涵,始終貫穿在歷史的長河里。
秋水為神玉為骨。一直以來,總感覺“玉”有種發自骨子里的古典韻味美。它是一種傾世之物。說它是傾世之物,想來并非是無由之說。
早在詩經《衛風.木瓜》里就有如此一句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是一首情人間互相贈答的詩句。也有贈送親友表達對親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的詩句,比如詩經《秦風.渭陽》云:“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佩戴玉在身,不是因為此物有多貴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也源于你有一顆玉德之心。玉,始終是一種美好而通靈的相征。一部《紅樓夢》,一塊玩石寶玉深含著作者對人生對人性對世情無限的寄托和刻畫。“月影花移動,疑是玉人來”。這意境是何等的曼妙與美麗。閑靜時如皎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一顆如月玲瓏心,花事染;一生似水柔情,玉相伴。此等如玉女子黛玉當如是。
問世間玉為何物?直教伊人朝與暮。
若道玉是凡塵物,如琢如磨剔仙骨。
紅塵玉緣配佳人,千山暮雪傾城顧。
由來陌上人如玉,千年情愫君為主。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記.生容》中如是說:“一簪一珥,便可相伴生”。一步搖曳,顧盼百媚生。無需過多奢華,一枚簪飾,一對耳環,如幽谷芝蘭獨有傾城色。當然,這影子也或許是一件玉掛件,那玉掛上或許雕刻著一只仙鶴一朵祥云,亦或雕刻一只蝶戀花,每一塊玉都有它的寓意,每一塊玉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情之所至,心之所向。愿每一位生活在世中的你,有一塊美玉相伴。
愿在歲月的長河里,如云若水,輕吟淺唱。愿在這山長水遠的人世里,以夢為馬,秋水為神玉為骨。
給予最美的微笑!
從設計到琢磨,我們堅持的是良知的藝術創作……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立足于厚重純樸的土地,我們心中有一片藍天!
———雅月語
推薦閱讀:瓷,還是宋代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