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Blowing in the wind

十、Blowing in the wind


昆山是蘇州的一部分,那里是蘇州跟上海的交界區域,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回答朋友的問題“你在哪里工作”時,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尷尬吊在心頭,我既不可以跟他們說我去了上海,雖然兩者距離足夠接近,可實際卻并不是正確的答案,我又不可以跟他們說我是在蘇州,看起來兩者無論在記憶還是在體驗中都像是沒有任何的瓜葛,而我又不愿講昆山出口,看起來它足夠籍籍無名,報出它的名號只會顯得我被屏蔽在野心夢想家們的主流選擇之外。

后來,我去了一趟蘇州,正宗的蘇州,只為看一眼它的名氣。那時的世界還很大,你看不到未來,看不清明天,也不知道這個時代到底會發生什么,自己心里清楚的是,你要離開這里,將來可能永遠不會回來,所以現在要做的是,將它盡閱眼底,即便膚淺,總是少些遺憾。從這樣的心跡,可以看的出的是我不僅不了解自己,也沒有弄懂生命的意義,這樣的體驗觀還只是局限在世界這么大要多看看,才不至于后悔,至于看是為了什么,除了老掉牙卻可以打消所有人疑惑也可以給與體驗者無限勇氣的標準答案,看它就是因為它在那里,本質上,我并不明白這樣思維的背后有的僅僅是好奇和享樂,雖然它不同于貪縱美食,依靠的是視覺的美享受,需要精神和感悟參與,但總歸沒有明白,旅行其實只是實踐生命意義的手段,而人需要的是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終極目的。

結果是沒留下什么影響,翻看日記,出游那兩天的心情并不太好。當一個人心里裝著什么事無法解脫時,還要堅持去探尋遠方,遇到的只會是到處都是問題,不是高鐵排錯了車次,就是公交坐過站,或者等錯了站,要么寒山寺朱門緊閉,要么就是在烈日下感覺拙政園就像個菜市場,熙熙攘攘,也沒瞧出貝津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有多么吸引人和充滿著美感,結果蘇州的月光碼頭不是去感受風景,倒是變成了散心之地。在那里望著夜色浮現的湖面,遠處的模糊高樓,在一絲微風中,我寫下了一篇日記,里面寫著:“傍晚七點,來到的蘇州的月光碼頭,高大上,高級的餐廳,高級的酒吧,高級的咖啡館,離我很遙遠,我突然問自己,這些地方我什么時候能來,我什么時候可以消費得起這些地方。答案是,也許我這輩子都消費不起,但這又如何?”。

那是糾結的時刻,也是一個年輕人的價值觀在裂變,他在撕碎自己以往的認知,很痛苦,人生的價值與目標似乎都錯了,就好比你拼命在跑著馬拉松,想要拿冠軍,結果拼盡全力后才發現,原來自己跑錯了路。實際的認知更復雜,因為人生的意義并不總如同實體的馬路,對錯截然分明,于是人總是在其中猶猶豫豫,徘徘徊徊,懵懵懂懂,交雜著貪欲,一輩子走不出來。

可這樣的價值認知,更像是一個年輕人看過某本書之后的痛心領悟,遠不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徹底糾正,有的只是殘留的勇氣,卻還遠遠體現不出他要有什么改變的行動,其實,要是沒有接下來一年的行動實踐,去把那些對于創業和成功的欲望進行釋放,一個人又怎么可能回悟并去實踐這跟錢和感官體驗沒有關系的人生,如果沒有痛苦的回頭,他又怎么能在這真正的價值之路上走的心甘情愿。

而你做到徹底的轉換,用了三年。三年之后,這一切都清晰可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人看起來都差不多,甚至我們的行為,都不會有太多差別,用同樣的語言,交談著同樣的話題,又開著同樣的玩笑,可涉及人生的選擇和價值時,其中的差距只有自己感知的到。不一樣的觀念,不一樣的朦朧模糊感,足夠讓人在幾十年白發蒼蒼時感到欣慰,又或者痛苦不已。

去昆山遠比看起來要麻煩,也費時間,地圖上顯示我在上海的郊區嘉定,離昆川似乎只是一墻之隔,況且高鐵早已開通,不到半個小時的距離,可這并沒有考慮坐地鐵的時間,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從嘉定的十一號終點站坐公交,可這樣依舊要坐兩個小時。我選擇了坐公交,這是熟悉的路線,昆山工作時每周都可以體驗兩次,有效時限長三個月。

這趟公交似乎在熟悉不過,涼涼微風,氣溫和光度照射都很適宜,春日的江南像個小姑娘,真讓人提不起脾氣,以至于記憶中的那些事,你都無法分辨到底是煩惱還是喜悅多一點,沒了感受它們就死在了記憶里,撈出來也像死尸。三年之前,這條熟悉的馬路還是陌生的,我帶著足夠忐忑的心,坐著它,駛向未知的終點。一直以來恐慌似乎就是人的本性,所有人喜歡的永遠都是熟悉的安全感,而那些沒有安全感的人在陌生的地方感觸到的永遠是在違逆本性的事,它在催促著你找回安全,回到熟悉。一個人要經歷多少時光才能成長起來,也許當他不在擔心陌生的環境,并可以放松著去享受未知,感觸著新奇時,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分界點。

也是在這條路上的某一個下午,你感悟到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雖然如今看來也不無膚淺,但對于那個才剛剛開始探索人生的你,無疑被這突如其來的靈感而弄的一心茫然,談不上興奮和狂喜,還是有些莫名的良好感浮現,就為了這個小小的突破:人活著就有理由,每個人的存在都不會沒有價值,即使有些人是那么微弱,而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是其中一份子,無法逃脫,不論是富豪或乞丐,所有人綜究難逃一死。在這數十年內,你應該是否為后代留下什么?除了遺產上那些可多可少的數字,生命真的要如何去體現價值?

公交車搖搖晃晃,從起點到了昆山南,還要轉車,下起了雨,地面濕漉漉,三年前那一幕還印象深刻。就當我托著箱子拎著書包要走上進站的臺階時,一個摩的火速的闖到我面前,攔住我去路,司機猛踩著油門,接著又一腳蹬緊了剎車,那一刻恐懼立即襲來,求生的本能立刻開啟,我以為這是來打劫的。那趟旅程并不遠,去的是昆山的一個古鎮,要去居住兩天,我辭了職,為的也是風景和體驗。兩天之后,要回來取離職證明,緊接著要啟程去深圳。我站在古鎮上的橋頭,觀望著青水,搓著前額,還在幻想著它連通的是整個蘇州的水系,那是區別于黃土的另外一種美感,感受著細雨,最愜意的時刻,樸樹的《別,千萬別》不斷地在耳邊纏繞著你,又像提醒,多么地適合那個年紀,你正好在二十三歲,它告誡著你不要像傳達室里的李老伯一樣,有的只是對人生感嘆,在乎的只是生活的柴米油鹽,而是要你去天真的探索未來。

唯一可惜的是,當我最后離開時,在慌亂的城市中,雖然偶然聞到了桂花香,卻沒有找到地方可以聽昆曲。(是否可以介紹一段,昆山的變化和昆曲的關系?)


來昆山似乎是一個被逼無奈的選擇,從一開始就不單純,對于夢想它太不可持續,我很清楚這只是一個過渡,這也是畢業時沒有公司可選的緣故,如果不算是一顆體驗的心的主動選擇的話,如果不考慮那顆燃燒著的不甘心所浮現出來的表面的主動爭取的話,它有的也只是去除糖衣之后苦澀的藥。當我放棄考研的復試時,學校已經沒有了多少工作可以提供,那時我還沉浸在創業的熱情之中,思來想去,所有的一切都要從程序開始,于是我想先做成一名程序員。帶著這個虛幻不切的夢,用浪漫不切的邏輯內化著,去做一個好奇十足的興趣時,除了這份心的毅力和嘗試還值得肯定,剩余的不是浮躁,就是荒唐。

從大一開始,一直在鼓搗程序,試著給學生會的部門建過網站,后來也一直自學著可還是被學生會的事所沖淡,之后有時考研的欲望浮上心頭,當做完這一切的干擾,在大四之后我終于有時間了,鼓搗起了小程序,當時一心就是想要做程序員,可這樣的體驗,有的也只是實現的體驗,那與其說是程序帶來的樂趣,倒不如說是初嘗一個陌生事物所獲取到的喜悅感,當你通過它看到的還只是喬布斯和馬云,是創意和企業成就時,你沒有意識到的是它所帶來的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生,這個行業被稱作碼農的絕大多數埋頭苦干的普通人被你掩埋在激情之下給忽略了。

可到畢業時,只有這一家公司招聘程序員,于是我就來到這里,也是從來的第一天起,我就下決心只待三個月。一個來自山區的對社會淺薄無知的年輕人,此刻需要的是一層足夠單薄無依的安全感,他知道自己這是非對口就業,于是他需要來一個自學提升的時間,也需要一個可以填在空空簡歷的工作經驗欄目的膚淺經驗,此刻他還來不及細想,這樣的想法是多么地浪漫和幼稚。那時的心很焦急,那是一個年輕人要闖蕩,將自己當成一只要即將翱翔藍天的大鵬的時刻,我需要的遠不是安穩,遠不是五險一金,作為過渡的昆山不會有夢,夢想只會存在深圳。

我是帶著忐忑和算不上激動的心情來公司報道的,甚至在畢業旅行之中,只要想到自己工作要去這樣一個陌生到只知道一個名字的地方,要見一群陌生的人,要跟他們相處,內心都足夠慌張和忐忑,就好像當日踏進大學之時,只是這次我沒有任何人的陪伴,只有自己。公司坐落在一個小鎮,工業區和生活區相互分離,工業區嚴格分離,刷卡進入,什么人過什么門都有權限,生活區也要刷卡,只是沒有那么嚴苛。后來我才知道,工廠中都是如此,大的公司生活區似乎更是一應俱全,有餐廳,有宿舍,有超市,甚至有網吧和圖書館。有趣的是,圖書館并不像那個人力部門主管說吹噓的那么好,在報道的第二日的上午,她扯著嗓子講道,有空可以去那里借書看,表情在微笑中透露著一絲嚴肅,那里并沒有書,只是一個工會在過節過生日時發放福利的地方。至于工會是什么,大家都沒有想過,高興只是能平白無故給自己利益的這么一個機構。食堂有好多種,管理層用的比較隱蔽,聽說臺企學的是日本的管理制度,領導人管理層單獨在一起吃飯,想必他們需要權威,需要優越感,需要和其他人在工作中同甘共苦,至于生活,最好偷偷地自己樂起來。普工的食堂比較隨意,在白天里那也是員工體檢或員工入離職辦理手續的地方。有趣的是晚上,所有燈都熄滅了,漆黑一片,靜靜的空無一人,只有靠墻的小賣部還亮著光,不是傳來電視機里的大鬧聲,在最初的一段時間,我都在那里拿著kindle看程序書,那是一個人的世界,真讓人不想回宿舍,這不只是你不想讓他人知道你是這么一個拼搏的人,更是你需要的是安靜,將自己和他們隔離,雖然它更多的只是心理作用,可未嘗不是一種打氣方式。

宿舍分配是隨意的,并不是按部門,里面會有衛生間,空調,只是陳舊了一些,當管理員領著我和另外兩個報道的室友擰開宿舍的木頭門時,襲來的是一股失落,頓時那點有的熱情也消失殆盡,工廠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幻想,注意,是沒有任何地方。灰黑的房間還算透氣,外面就是馬路,視野也算開闊,后來去了深圳之后才知道,那樣的視野,從某種角度講,無異于是天堂。房間擺著有四張高低床,平時,人都是住在下鋪,上鋪扔著箱子,這樣的選擇是為了方便公司急需人時的擴大住宿容量,工廠永遠不可能給你設計出大學的住宿水準,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一群自以為是明日之星的潛在人才。一張厚實陳舊的桌子擱在一個床頭前,圍著的是一條臟兮兮的凳子,這都被住著的人霸占了,這兩個沒有桌子又需要來打游戲的新人,就需要自己去買桌子了,另外兩個下鋪被他兩占了,我只能去住上鋪,我也不需要打游戲。

新來的這兩個是好朋友,在開發部的大樓,我是在綜合辦公大樓,另外兩個室友則在工廠的車間,也是聽他們講起了工廠的日常,那里充滿了各種色情笑話,直到我去了深圳的關外接觸著普工時才深有體會。你說他們都是農民,有的只是天性的淳樸,有的是憨笑,可我見到的卻是道德對人性的約束是有多么脆弱,不說那些經驗豐富的普工,就這兩個一起入職的室友,沒有多久便在兩杯白酒的驅使之下,脹紅著臉帶著沖動,跑去老司機上班時帶著神秘或猥瑣笑容講給他們的色情會所,酒醒回來之后,還可以繪聲繪色的描述這刺激的經歷,可惜的是躺在床上的他給睡著了,過程的精彩語焉不詳。

對于沒有信仰的人生,道德看起來更像是幾套花里胡哨卻又經久耐穿的衣服,平日里的那一套可以穿的足夠久,但卻也可以在另外一個環境中隨意脫下來,換上浪蕩的新裝,你可能以為他們足夠的無恥,足夠的沒有毅力和容易受到誘惑。可如果這些人是我們自己又或者是朋友,那看起來遠沒有不是十惡不赦,或不可饒恕,人總是原諒自己,為難別人,為自己找著借口,去數落著別人的下賤。至于性,它就是一頓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餐,品嘗過后,除了回味無窮,不會有任何不適,也許它若能真如飯館那么隨處可及,對于這些人一場性交易和食物交易真不會有什么區別。可這與其說是,道德散漫的表現,不如說是沒有信仰與堅強意志的結果。當人生就只是享樂,都只是活在當下時,他們就是你們,你們也就是我們,大家都一樣。你不僅會去釋放情欲,更會追求著去釋放無窮無盡的物欲,它們沒有區別,一脈相承,都是在用貪婪消解著人生的意義,厭惡著克制,并為行為尋找著無盡的借口。既然人生難免一死,去憂慮死之后還有什么價值,去擔心死之前又可以創造什么價值,都太讓人憂愁和難受,作為一個合格的農民式思維,人們要的只是當下,要的只是情緒的享樂,至于道德這張人皮,該披的時候就披,該撕的時候就一把撕掉,不可以有任何懊悔,或不適。

入職的前三天是培訓,過程頗不順暢,培訓內容規定的條條框框,讓人無比反感,走路如何規定,如何帶帽子,如何見領導敬禮,頗像動物園中訓練猴子。更難受的是,這里出現了一個矛盾,培訓中讓學歷高的人坐在前排,而把普通工人留在后頭,這似乎是要突出等級的優越性,你不喜歡,你認為不應該歧視他們,大家都一樣是人,是工作者,那就應該無差別對待。可同時,你內心卻也在鄙視著那些后面的人,他們看起來一個個都是歪瓜咧嘴,在這里游戲著人生,消磨著歲月,你感覺自己降低了不少層次,你應該是在深圳的高新園里呼風喚雨,人生怎么會落在這里?

這里一個沖突被掩埋了下來,我從沒有想過,一個成功人生的標準和體驗豐富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什么,似乎我都想要,既想不斷體驗特別的內容,拋棄他人眼中標準的人生,可另一方面又想自己取得他人眼中標準的成功。于是,我按體驗的標準來到了這里,卻又在差條件下對比著標準光鮮的成功,去數落著自己的不幸,這看起來是自己在為難自己,自己刨的坑,卻又在怨命運的不佳,這樣的矛盾猶在之后一年的經歷中呈現了好幾次,直到徹徹底底意識到那個成功的人生其實一定也算不上成功時,這個矛盾才得以解決,才得以讓人生的終極目的和不斷體驗變成一個緊密的邏輯,無怨無悔。

在三個月快結束時,在去見肖的路上,我路過了其他的工廠,從公交的車窗里望出去,看到的都是年輕人,綠色,紅色,黃色,各種發型和色彩像春天,他們的臉那么稚嫩,談笑那么不成熟,三三兩兩的在路上走著,逛著,嬉笑著,我懊悔不已,為自己感到羞愧。他們也是年輕人,有著夢要去追求,你不應該看不起,對于他們,你首先應該是尊重,其次才是去質問,他們的夢是否足夠,而不是直接鞭笞他們的沒夢想性和游戲人生性。可尊重過后,你還是要問一句,他們的人生為什么會來到這里?他們要過什么樣的人生?他們真的開心嗎?歡笑的背后,有的是什么?他們真的知道生命的意義嗎?

那時還遠遠沒有答案。

我入職的部門叫網絡資訊部,這是個技術維護部門,程序員的職責有的只是處理日常中的表格,于是我帶著夢碰到的是那一類最無聊最沒有夢想的程序員,這里有的只是安穩,有的是不慌不忙,有的是今日事后日畢也沒有關系,當然等我可以處理的時候,我已經要離開了。新的程序員共來了四個人,包括我,分屬兩個師傅,原先有三個人,多出來的那一個和我是同一個師傅,他來了有兩年了,看著他日常的工作,看著他偷偷地上網瀏覽知乎,我就知道他的人生似乎一開始就沒有意義,我必須鞭策自己不要像他那樣。

頭三個月是試用期,也是學習轉正期,雖然公司有繁瑣的培訓計劃,幾乎安排到每一天的培訓內容,但都只是一個擺設。我們每天有的都是自學,剛開始時還學的起勁,我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可總歸有一些基礎,比另外一個同是一個師傅帶著的有一年工作經驗的科班生都要好一些,可到后面兩個人都決定要離職,于是都看起了電子書打發時間,他嫌棄工資低,而我嫌棄內容無意義。

每天上班足夠無趣,早晨起來,要數著分鐘洗漱,之后是買飯,踏上工廠,很長時間早上醒來我都坐在床頭發呆,早晨太過充滿,我需要時間來思考,來將這個清醒的頭腦用在思考上,可這里不需要,它需要的是一個個沒有特色只懂執行命令的服從者。唯一的感觸是走向工作區的那一段路了,那意味著,黑壓壓的人群,所有相伴而行的人,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都要在那里分路而行,去工廠的直走,去綜合辦公大樓的左拐,望著路前的草地,還有草地旁矗立著的辦公樓,結合著人群,翠綠伴隨著高大,你會產生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是啊,優越感這種東西在這里是多么明顯的存在著,不用任何人講出來,所有人都感觸的到。可是否也正是這樣的優越感,將人迷惑陷落于此,讓人沖昏了頭,忘記了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問題很實際,并不虛妄。

進了辦公大樓打過卡,沒腦子的一天就開始了,除了中午休息一個小時,連吃飯都要抓緊時間之外,從八點到下午五點時間是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你不是有的事情要做,感到的只會是壓抑和乏悶,兩個臺灣經理坐陣,倒像是監督,所有人都幾乎沒有什么交談,沒有什么講話,有的只是傳遞表格簽字確認你閱讀過了公司下發的文件,或者起身去打水時透一口氣。連同事的微信都是在下班后一聲喊住加上的,否則你私下里連個友情都沒多少,在這里人活著卻像已經死了。

每天五點準時下班,準的出奇,所有人在四點五十就開始收拾手頭工作,就等下班鈴打響,沖出去搶電梯,你不禁苦笑,這工作跟上學有什么區別,可能前者更加無聊,更加散漫。這樣的人生太夠平凡了,你真的不適合這里。在周五時,我也會沖,要搶著趕公交去上海。

那里除了偶爾的值班之外,沒有任何加班,下班后有的是時間,于是盡情的看書便是不錯的選擇,也是這些書沖擊到了那維持生命意義的糊里糊涂的價值觀。起初還在看程序類書籍,到后面全換成了政治和價值類。當內心困惑了,盡可以在外面的馬路上散步,去思考,馬路筆直,夜里沒什么車輛,甚至路燈昏暗,只有你一個人郁郁獨行著,一圈又一圈,唯一督促你加快腳步的是那股工廠排出來的某種刺鼻性怪味。于是,你可以盡情疑惑,盡情感觸認知的刺激,這個時代為什么會如此,到底誰說了謊,為什么要這么說,你又該如何安身立命?

我可以盡情的去思考答案,即便還遠遠沒有答案,即便質疑也不徹底,但足夠讓你充分認識到人生的荒唐和一墻之后的虛無。甚至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維,明白了懂得邏輯知識和將邏輯運用到現實是兩回事,這樣的邏輯繼續推理就是,懂得人生道理和執行人生道理是兩會事,再推理就是,多數人有的只是不斷的拿著不同的價值觀來搪塞自己,甚至認為自己足夠聰明,實際上獲得足夠表象,他以為擁有的品質和智慧,其實只是一句句口號,一句句毫無邏輯觀念盡可隨意運用的人生慰藉。后來,我用第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把吉他,每日回來練習一個小時,從中感受到的是音樂之美,《夜空中最亮的心》和《光輝歲月》感動的人可以掉下淚,一首歌最感動人的時候,是他發自內心的用吉他將旋律一點點緩緩彈出,將自己變成為歌者的時候。當我買琴回來后,那兩個室友夸張笑著說他大學里也有一把,放宿舍四年沒彈,可你不是他們,等離開時留著的是一手的老繭。想必沒有什么物件,可以比吉他更適合不過的反映出,這個少年對于人生的浪漫感和那顆體驗的心,雖然體驗并無錯,可惜,浪漫感反應的確實一個少年的足夠幼稚,和對于社會的不切實際的認知,他以為成功大概跟練習吉他一樣,只要你有熱情,有夢想,有實踐,那就一定會成功。

真是幼稚。

我從我師傅那里看到了未來的三年,他也是一個年輕人,大我三歲,很有能力,講話語速很快,干脆利落中透露著一股自信,那是他在這里能力的體現,在這樣深不到底到像極了政府的綜合后勤部門中,幾年之內還可以當個組長,并不容易,另外那個給另兩個新手當師傅的程序員,大概三十五歲,想必是被從組長位置換下來的。就在我入職的幾個月前,他結了婚,也在昆山買了房子,看著他的能力,想著他的故事,推測的他的未來,我不斷問自己,這樣的人生是自己追求的嗎?這樣的人生有多少意義可尋?難道你的人生真的也要消磨在這里?他足夠優秀,可優秀的定義又是什么?也許你可以做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去這個出現不到四十年火熱不超過二十年的職業打拼終身,它的工資足夠高,羨煞了多少人的眼,你可以去獨當一面,可以掌握很多技術,可以升職,當個組長,甚至主管,可升職之后又是什么,可它除了時代的偏見所賦予的盲目追捧之外還有什么?它跟生命的本質有什么瓜葛?它又能多少體現你對于生命的追求?它多大程度上能承擔起死亡時無怨無悔的職責?

我看不出來,也猜不透,只知道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只知道如果不是一個為了體驗感的好奇興趣,不是一個創業夢的親自實踐,它也許很枯燥無聊。這是這份工作失敗卻又成功之處,此時的心態畢竟不像畢業之前那么幼稚。

剛開始上班時,只要想到離職,我就很內疚,感覺自己像個白眼狼,在這里毫無貢獻的同時還拿著工資,雖然并不多,但這終究是浪費了公司的錢財。可等毫無意義的消磨了兩個月后,陰謀論又再度浮現時,我給自己找到了足夠理直氣壯的理由,越發覺得這個公司更可能是要故意消磨年輕人的精力和耐心,讓他們將生命毫無激情的投放在這里,尤其是當你眼前的一屋子員工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他們在那里勤勤懇懇毫無生氣可言時,你的迫害妄想癥更加嚴重,于是你更加堅定了自己關于答案的判斷信念,內疚不再,甚至你還有一絲自豪感,因為你此刻扮演著一個自我拯救的角色,你不僅聰明有判斷力,更加毅力十足,總之不會出錯。

于是,有一天,趁著主管出去打水時,我鼓足了勇氣也跟了出去,在這所有人包括老總都沒有單獨的辦公室里辦公,你無法在辦公室開口。我追上了他那干瘦的身子,叫住了他,看著他那張面孔的平淡的表情,鼻梁突出,胡子渣從繞了整個下巴,當我表明離意之后,他頗有點慌張,顯然是不知所措,沒有想過我會離開,沒想過這個整天積極研究程序并在日志里寫滿了學習心得的人怎么會想不開要離職。當和我一起入職的那個同事離開時,他頗爽快,但是他卻想挽留我,他問我為什么,“感覺這里沒有升職機會”,我回答的干脆,內容卻有了保留,添加了感覺兩個字,有些內疚的心虛,我不想讓他難受,只是要一個爽快的答案。他一陣語無倫次,大概是說公司計劃要內部自主研發項目,意思是雖然現在很無聊,但以后很有機會,他也在心虛著,他不想失去人才,可也知道這里就是埋沒人才,接著說,“你先回去,以后再說”。

這是一位四十五歲左右的主管,我不知道他來這里多久了,面試我的也是他,當時我問他部門有多少人時,他謊說有十多個,但其實包含了五個做電腦維修的人,真正的程序員只有三個人。我不清楚他的過去,但是我看得到他的未來。他在這家臺企做著主管,這是大陸人能勝任的最高職位,其他部門的主管大概也都是這個年紀,他到六十五退休還有二十年,可這樣的人生還有多少路可走,這樣日復一日的重復著同樣的工作,二十年過著又能有什么意義?他有過夢想,有過激情嗎?他有過烈火熾熱的欲將自己燃燒掉的體驗嗎?他在乎人生的最終意義嗎?他在乎別人的人生的意義嗎?

他沒有,沒有答案。

接下來一周看起來都沒有動靜,一切照舊,陰謀論告訴我,他這是在故意拖延,懲罰我的任性,于是我寫了一份語氣非常強烈的郵件發給他,表明個人離職的意愿。這樣的做法,如今回想來看,無疑的是,除了離職心切,更多的是心態的不成熟,和標榜自己獨特的心,還附帶著賣弄才華。我懇切的感謝公司給與的機會,同時,內容中包含著堅毅和決心,間接告訴他這個年輕人并不任性,很清醒,也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結果兩天之后,他就遞來了離職的申請表,我開始了辦理離職手續。

如今回看,這樣以己奪人的幼稚行為,看起來是我自己過于敏感的結果,美化了自己,卻也丑化別人。其實,即使是離職手續的辦理,他都是按著正常的流程來進行,反倒是你的催促讓別人感到不耐煩。當對面的硬件組要離職的兄弟看我的手續辦下來了,頗難受的說,他的離職申請已經提交十天了也沒有蹤影。

我走了,這里一切很安靜,正如我之前的人走,和我之后的人走一樣,這里不會有任何的變化。唯一的不同點是,你的座位空了下來,那里缺少一個人而已,其他的照舊,他們沒有你照樣運轉,依舊日復一日,工作不會因為誰的出現,更不會因為什么人離開而有變化。他們有的唯一激情,就是下班前的十分鐘,而不是浪費在你身上。

他們不缺少你,社會也不缺少他們,可這個世界卻不可缺少你。

有意思的是,當我將離職的決定告訴我父母時,遭到的是強烈反對。在他們眼里,這個世界足夠危險,人需要的是穩定,他們的夢想只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安安穩穩的上班,輕輕松松的過著日子,而在這么一個足夠有名到可以標榜自我虛榮的大公司,做這么一份足夠穩定和足夠感興趣的工作,這簡直是天賜的幸運。至于生命的意義,你不要講什么,這永遠不是農民要思考的問題,他們也不會有除了享樂和安穩之外的其他答案。直到我因胃病從深圳返回到家,才聽我母親說,“你爹說,早知道你今天這樣,他當時就應該帶著錢去送給領導,請他們把你收下”。她帶著試探性的口吻,是要狐疑你后不后悔。

我不后悔。

在臨走的時候,是十月份了,天氣轉涼,冷風嗖嗖,但沒有落葉飛舞,除了短褲換成了長褲,短袖換成了長袖,這個人的外表三個月的時間不曾有什么變化,可如果不是那個夢想在翻江倒海,那顆心何嘗沒有蘊含著關于生命的正確答案,只是它在夢想和沖動之下,足夠微弱,足夠表面。踩著著熟悉又骯臟的馬路,我走向車站,沒有回頭,等我的只有一輛空蕩蕩的公交車,沒什么人,車里播放著的是《blowing in the wind》。大家都說有個歌手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好像叫鮑勃迪倫,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原來世界居然會如此美妙。車箱中飄蕩著,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個男生要經歷多少痛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其實你并沒有答案。生命的意義不會這么簡單就會有答案的,你和多數人一樣,這首歌迷住你的只是干脆的吉他撥弦聲配合著低沉的嗓音所營造出來的滄桑之后的頓悟氛圍,那只是一種美感,并不代表什么價值的認知。

之后的一個月,是一個迷茫的階段,我一直在奔波著,也是那時,我才真正的意識到我第一次獲得了自由。我擺脫了家,擺脫了故鄉,擺脫了大學,也擺脫了收留我的企業,無人約束,命令都消失了。日記里我揶揄自己說,這是一個人生的三不管地帶,我有的只是一個皮箱和一個要打拼的決心,除此之外,是迷茫、不解和拼勁。生命是什么?我的追求又是什么?還遠遠的埋在迷茫和熱血之中,無法觸及。那些書籍讓人大徹大悟,可終究看透的很有限,這只是說你明白了社會的一些現象,至于背后的意義,那些作者又怎么能知道?

所以,當你回頭品讀著自己那滿懷情緒的一行行文字時,才知道,那并不是三不管地帶,那里有的只是你有機會屏蔽外界的直接干擾而已,至于價值觀早就通過這三個地方而滲透進每一個人的心里,包括你。什么是自由,它足夠模糊,答案遠遠不是那么簡單,好像它就是你可以自行抉擇一樣,可你真的有曾自主的抉擇過什么嗎?是什么給與你抉擇的判斷與答案?它們來自何處,真的正確嗎?即便是我這樣慌張的經歷,你是否也有過,你是否也有勇氣?你是否也有勇氣去直面自己的人生?你有沒有想過死亡?它意味著什么?你的人生真的可以在死亡面前無怨無悔?



昆山是蘇州的一部分,那里是蘇州跟上海的交界區域,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回答朋友的問題“你在哪里工作”時,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尷尬吊在心頭,我既不可以跟他們說我去了上海,雖然兩者距離足夠接近,可實際卻并不是正確的答案,我又不可以跟他們說我是在蘇州,看起來兩者無論在記憶還是在體驗中都像是沒有任何的瓜葛,而我又不愿講昆山出口,看起來它足夠籍籍無名,報出它的名號只會顯得我被屏蔽在野心夢想家們的主流選擇之外。

后來,我去了一趟蘇州,正宗的蘇州,只為看一眼它的名氣。那時的世界還很大,你看不到未來,看不清明天,也不知道這個時代到底會發生什么,自己心里清楚的是,你要離開這里,將來可能永遠不會回來,所以現在要做的是,將它盡閱眼底,即便膚淺,總是少些遺憾。從這樣的心跡,可以看的出的是我不僅不了解自己,也沒有弄懂生命的意義,這樣的體驗觀還只是局限在世界這么大要多看看,才不至于后悔,至于看是為了什么,除了老掉牙卻可以打消所有人疑惑也可以給與體驗者無限勇氣的標準答案,看它就是因為它在那里,本質上,我并不明白這樣思維的背后有的僅僅是好奇和享樂,雖然它不同于貪縱美食,依靠的是視覺的美享受,需要精神和感悟參與,但總歸沒有明白,旅行其實只是實踐生命意義的手段,而人需要的是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終極目的。

結果是沒留下什么影響,翻看日記,出游那兩天的心情并不太好。當一個人心里裝著什么事無法解脫時,還要堅持去探尋遠方,遇到的只會是到處都是問題,不是高鐵排錯了車次,就是公交坐過站,或者等錯了站,要么寒山寺朱門緊閉,要么就是在烈日下感覺拙政園就像個菜市場,熙熙攘攘,也沒瞧出貝津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有多么吸引人和充滿著美感,結果蘇州的月光碼頭不是去感受風景,倒是變成了散心之地。在那里望著夜色浮現的湖面,遠處的模糊高樓,在一絲微風中,我寫下了一篇日記,里面寫著:“傍晚七點,來到的蘇州的月光碼頭,高大上,高級的餐廳,高級的酒吧,高級的咖啡館,離我很遙遠,我突然問自己,這些地方我什么時候能來,我什么時候可以消費得起這些地方。答案是,也許我這輩子都消費不起,但這又如何?”。

那是糾結的時刻,也是一個年輕人的價值觀在裂變,他在撕碎自己以往的認知,很痛苦,人生的價值與目標似乎都錯了,就好比你拼命在跑著馬拉松,想要拿冠軍,結果拼盡全力后才發現,原來自己跑錯了路。實際的認知更復雜,因為人生的意義并不總如同實體的馬路,對錯截然分明,于是人總是在其中猶猶豫豫,徘徘徊徊,懵懵懂懂,交雜著貪欲,一輩子走不出來。

可這樣的價值認知,更像是一個年輕人看過某本書之后的痛心領悟,遠不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徹底糾正,有的只是殘留的勇氣,卻還遠遠體現不出他要有什么改變的行動,其實,要是沒有接下來一年的行動實踐,去把那些對于創業和成功的欲望進行釋放,一個人又怎么可能回悟并去實踐這跟錢和感官體驗沒有關系的人生,如果沒有痛苦的回頭,他又怎么能在這真正的價值之路上走的心甘情愿。

而你做到徹底的轉換,用了三年。三年之后,這一切都清晰可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人看起來都差不多,甚至我們的行為,都不會有太多差別,用同樣的語言,交談著同樣的話題,又開著同樣的玩笑,可涉及人生的選擇和價值時,其中的差距只有自己感知的到。不一樣的觀念,不一樣的朦朧模糊感,足夠讓人在幾十年白發蒼蒼時感到欣慰,又或者痛苦不已。

去昆山遠比看起來要麻煩,也費時間,地圖上顯示我在上海的郊區嘉定,離昆川似乎只是一墻之隔,況且高鐵早已開通,不到半個小時的距離,可這并沒有考慮坐地鐵的時間,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從嘉定的十一號終點站坐公交,可這樣依舊要坐兩個小時。我選擇了坐公交,這是熟悉的路線,昆山工作時每周都可以體驗兩次,有效時限長三個月。

這趟公交似乎在熟悉不過,涼涼微風,氣溫和光度照射都很適宜,春日的江南像個小姑娘,真讓人提不起脾氣,以至于記憶中的那些事,你都無法分辨到底是煩惱還是喜悅多一點,沒了感受它們就死在了記憶里,撈出來也像死尸。三年之前,這條熟悉的馬路還是陌生的,我帶著足夠忐忑的心,坐著它,駛向未知的終點。一直以來恐慌似乎就是人的本性,所有人喜歡的永遠都是熟悉的安全感,而那些沒有安全感的人在陌生的地方感觸到的永遠是在違逆本性的事,它在催促著你找回安全,回到熟悉。一個人要經歷多少時光才能成長起來,也許當他不在擔心陌生的環境,并可以放松著去享受未知,感觸著新奇時,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分界點。

也是在這條路上的某一個下午,你感悟到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雖然如今看來也不無膚淺,但對于那個才剛剛開始探索人生的你,無疑被這突如其來的靈感而弄的一心茫然,談不上興奮和狂喜,還是有些莫名的良好感浮現,就為了這個小小的突破:人活著就有理由,每個人的存在都不會沒有價值,即使有些人是那么微弱,而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是其中一份子,無法逃脫,不論是富豪或乞丐,所有人綜究難逃一死。在這數十年內,你應該是否為后代留下什么?除了遺產上那些可多可少的數字,生命真的要如何去體現價值?

公交車搖搖晃晃,從起點到了昆山南,還要轉車,下起了雨,地面濕漉漉,三年前那一幕還印象深刻。就當我托著箱子拎著書包要走上進站的臺階時,一個摩的火速的闖到我面前,攔住我去路,司機猛踩著油門,接著又一腳蹬緊了剎車,那一刻恐懼立即襲來,求生的本能立刻開啟,我以為這是來打劫的。那趟旅程并不遠,去的是昆山的一個古鎮,要去居住兩天,我辭了職,為的也是風景和體驗。兩天之后,要回來取離職證明,緊接著要啟程去深圳。我站在古鎮上的橋頭,觀望著青水,搓著前額,還在幻想著它連通的是整個蘇州的水系,那是區別于黃土的另外一種美感,感受著細雨,最愜意的時刻,樸樹的《別,千萬別》不斷地在耳邊纏繞著你,又像提醒,多么地適合那個年紀,你正好在二十三歲,它告誡著你不要像傳達室里的李老伯一樣,有的只是對人生感嘆,在乎的只是生活的柴米油鹽,而是要你去天真的探索未來。

唯一可惜的是,當我最后離開時,在慌亂的城市中,雖然偶然聞到了桂花香,卻沒有找到地方可以聽昆曲。(是否可以介紹一段,昆山的變化和昆曲的關系?)


來昆山似乎是一個被逼無奈的選擇,從一開始就不單純,對于夢想它太不可持續,我很清楚這只是一個過渡,這也是畢業時沒有公司可選的緣故,如果不算是一顆體驗的心的主動選擇的話,如果不考慮那顆燃燒著的不甘心所浮現出來的表面的主動爭取的話,它有的也只是去除糖衣之后苦澀的藥。當我放棄考研的復試時,學校已經沒有了多少工作可以提供,那時我還沉浸在創業的熱情之中,思來想去,所有的一切都要從程序開始,于是我想先做成一名程序員。帶著這個虛幻不切的夢,用浪漫不切的邏輯內化著,去做一個好奇十足的興趣時,除了這份心的毅力和嘗試還值得肯定,剩余的不是浮躁,就是荒唐。

從大一開始,一直在鼓搗程序,試著給學生會的部門建過網站,后來也一直自學著可還是被學生會的事所沖淡,之后有時考研的欲望浮上心頭,當做完這一切的干擾,在大四之后我終于有時間了,鼓搗起了小程序,當時一心就是想要做程序員,可這樣的體驗,有的也只是實現的體驗,那與其說是程序帶來的樂趣,倒不如說是初嘗一個陌生事物所獲取到的喜悅感,當你通過它看到的還只是喬布斯和馬云,是創意和企業成就時,你沒有意識到的是它所帶來的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生,這個行業被稱作碼農的絕大多數埋頭苦干的普通人被你掩埋在激情之下給忽略了。

可到畢業時,只有這一家公司招聘程序員,于是我就來到這里,也是從來的第一天起,我就下決心只待三個月。一個來自山區的對社會淺薄無知的年輕人,此刻需要的是一層足夠單薄無依的安全感,他知道自己這是非對口就業,于是他需要來一個自學提升的時間,也需要一個可以填在空空簡歷的工作經驗欄目的膚淺經驗,此刻他還來不及細想,這樣的想法是多么地浪漫和幼稚。那時的心很焦急,那是一個年輕人要闖蕩,將自己當成一只要即將翱翔藍天的大鵬的時刻,我需要的遠不是安穩,遠不是五險一金,作為過渡的昆山不會有夢,夢想只會存在深圳。

我是帶著忐忑和算不上激動的心情來公司報道的,甚至在畢業旅行之中,只要想到自己工作要去這樣一個陌生到只知道一個名字的地方,要見一群陌生的人,要跟他們相處,內心都足夠慌張和忐忑,就好像當日踏進大學之時,只是這次我沒有任何人的陪伴,只有自己。公司坐落在一個小鎮,工業區和生活區相互分離,工業區嚴格分離,刷卡進入,什么人過什么門都有權限,生活區也要刷卡,只是沒有那么嚴苛。后來我才知道,工廠中都是如此,大的公司生活區似乎更是一應俱全,有餐廳,有宿舍,有超市,甚至有網吧和圖書館。有趣的是,圖書館并不像那個人力部門主管說吹噓的那么好,在報道的第二日的上午,她扯著嗓子講道,有空可以去那里借書看,表情在微笑中透露著一絲嚴肅,那里并沒有書,只是一個工會在過節過生日時發放福利的地方。至于工會是什么,大家都沒有想過,高興只是能平白無故給自己利益的這么一個機構。食堂有好多種,管理層用的比較隱蔽,聽說臺企學的是日本的管理制度,領導人管理層單獨在一起吃飯,想必他們需要權威,需要優越感,需要和其他人在工作中同甘共苦,至于生活,最好偷偷地自己樂起來。普工的食堂比較隨意,在白天里那也是員工體檢或員工入離職辦理手續的地方。有趣的是晚上,所有燈都熄滅了,漆黑一片,靜靜的空無一人,只有靠墻的小賣部還亮著光,不是傳來電視機里的大鬧聲,在最初的一段時間,我都在那里拿著kindle看程序書,那是一個人的世界,真讓人不想回宿舍,這不只是你不想讓他人知道你是這么一個拼搏的人,更是你需要的是安靜,將自己和他們隔離,雖然它更多的只是心理作用,可未嘗不是一種打氣方式。

宿舍分配是隨意的,并不是按部門,里面會有衛生間,空調,只是陳舊了一些,當管理員領著我和另外兩個報道的室友擰開宿舍的木頭門時,襲來的是一股失落,頓時那點有的熱情也消失殆盡,工廠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幻想,注意,是沒有任何地方。灰黑的房間還算透氣,外面就是馬路,視野也算開闊,后來去了深圳之后才知道,那樣的視野,從某種角度講,無異于是天堂。房間擺著有四張高低床,平時,人都是住在下鋪,上鋪扔著箱子,這樣的選擇是為了方便公司急需人時的擴大住宿容量,工廠永遠不可能給你設計出大學的住宿水準,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一群自以為是明日之星的潛在人才。一張厚實陳舊的桌子擱在一個床頭前,圍著的是一條臟兮兮的凳子,這都被住著的人霸占了,這兩個沒有桌子又需要來打游戲的新人,就需要自己去買桌子了,另外兩個下鋪被他兩占了,我只能去住上鋪,我也不需要打游戲。

新來的這兩個是好朋友,在開發部的大樓,我是在綜合辦公大樓,另外兩個室友則在工廠的車間,也是聽他們講起了工廠的日常,那里充滿了各種色情笑話,直到我去了深圳的關外接觸著普工時才深有體會。你說他們都是農民,有的只是天性的淳樸,有的是憨笑,可我見到的卻是道德對人性的約束是有多么脆弱,不說那些經驗豐富的普工,就這兩個一起入職的室友,沒有多久便在兩杯白酒的驅使之下,脹紅著臉帶著沖動,跑去老司機上班時帶著神秘或猥瑣笑容講給他們的色情會所,酒醒回來之后,還可以繪聲繪色的描述這刺激的經歷,可惜的是躺在床上的他給睡著了,過程的精彩語焉不詳。

對于沒有信仰的人生,道德看起來更像是幾套花里胡哨卻又經久耐穿的衣服,平日里的那一套可以穿的足夠久,但卻也可以在另外一個環境中隨意脫下來,換上浪蕩的新裝,你可能以為他們足夠的無恥,足夠的沒有毅力和容易受到誘惑。可如果這些人是我們自己又或者是朋友,那看起來遠沒有不是十惡不赦,或不可饒恕,人總是原諒自己,為難別人,為自己找著借口,去數落著別人的下賤。至于性,它就是一頓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餐,品嘗過后,除了回味無窮,不會有任何不適,也許它若能真如飯館那么隨處可及,對于這些人一場性交易和食物交易真不會有什么區別。可這與其說是,道德散漫的表現,不如說是沒有信仰與堅強意志的結果。當人生就只是享樂,都只是活在當下時,他們就是你們,你們也就是我們,大家都一樣。你不僅會去釋放情欲,更會追求著去釋放無窮無盡的物欲,它們沒有區別,一脈相承,都是在用貪婪消解著人生的意義,厭惡著克制,并為行為尋找著無盡的借口。既然人生難免一死,去憂慮死之后還有什么價值,去擔心死之前又可以創造什么價值,都太讓人憂愁和難受,作為一個合格的農民式思維,人們要的只是當下,要的只是情緒的享樂,至于道德這張人皮,該披的時候就披,該撕的時候就一把撕掉,不可以有任何懊悔,或不適。

入職的前三天是培訓,過程頗不順暢,培訓內容規定的條條框框,讓人無比反感,走路如何規定,如何帶帽子,如何見領導敬禮,頗像動物園中訓練猴子。更難受的是,這里出現了一個矛盾,培訓中讓學歷高的人坐在前排,而把普通工人留在后頭,這似乎是要突出等級的優越性,你不喜歡,你認為不應該歧視他們,大家都一樣是人,是工作者,那就應該無差別對待。可同時,你內心卻也在鄙視著那些后面的人,他們看起來一個個都是歪瓜咧嘴,在這里游戲著人生,消磨著歲月,你感覺自己降低了不少層次,你應該是在深圳的高新園里呼風喚雨,人生怎么會落在這里?

這里一個沖突被掩埋了下來,我從沒有想過,一個成功人生的標準和體驗豐富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什么,似乎我都想要,既想不斷體驗特別的內容,拋棄他人眼中標準的人生,可另一方面又想自己取得他人眼中標準的成功。于是,我按體驗的標準來到了這里,卻又在差條件下對比著標準光鮮的成功,去數落著自己的不幸,這看起來是自己在為難自己,自己刨的坑,卻又在怨命運的不佳,這樣的矛盾猶在之后一年的經歷中呈現了好幾次,直到徹徹底底意識到那個成功的人生其實一定也算不上成功時,這個矛盾才得以解決,才得以讓人生的終極目的和不斷體驗變成一個緊密的邏輯,無怨無悔。

在三個月快結束時,在去見肖的路上,我路過了其他的工廠,從公交的車窗里望出去,看到的都是年輕人,綠色,紅色,黃色,各種發型和色彩像春天,他們的臉那么稚嫩,談笑那么不成熟,三三兩兩的在路上走著,逛著,嬉笑著,我懊悔不已,為自己感到羞愧。他們也是年輕人,有著夢要去追求,你不應該看不起,對于他們,你首先應該是尊重,其次才是去質問,他們的夢是否足夠,而不是直接鞭笞他們的沒夢想性和游戲人生性。可尊重過后,你還是要問一句,他們的人生為什么會來到這里?他們要過什么樣的人生?他們真的開心嗎?歡笑的背后,有的是什么?他們真的知道生命的意義嗎?

那時還遠遠沒有答案。

我入職的部門叫網絡資訊部,這是個技術維護部門,程序員的職責有的只是處理日常中的表格,于是我帶著夢碰到的是那一類最無聊最沒有夢想的程序員,這里有的只是安穩,有的是不慌不忙,有的是今日事后日畢也沒有關系,當然等我可以處理的時候,我已經要離開了。新的程序員共來了四個人,包括我,分屬兩個師傅,原先有三個人,多出來的那一個和我是同一個師傅,他來了有兩年了,看著他日常的工作,看著他偷偷地上網瀏覽知乎,我就知道他的人生似乎一開始就沒有意義,我必須鞭策自己不要像他那樣。

頭三個月是試用期,也是學習轉正期,雖然公司有繁瑣的培訓計劃,幾乎安排到每一天的培訓內容,但都只是一個擺設。我們每天有的都是自學,剛開始時還學的起勁,我雖然不是科班出身,可總歸有一些基礎,比另外一個同是一個師傅帶著的有一年工作經驗的科班生都要好一些,可到后面兩個人都決定要離職,于是都看起了電子書打發時間,他嫌棄工資低,而我嫌棄內容無意義。

每天上班足夠無趣,早晨起來,要數著分鐘洗漱,之后是買飯,踏上工廠,很長時間早上醒來我都坐在床頭發呆,早晨太過充滿,我需要時間來思考,來將這個清醒的頭腦用在思考上,可這里不需要,它需要的是一個個沒有特色只懂執行命令的服從者。唯一的感觸是走向工作區的那一段路了,那意味著,黑壓壓的人群,所有相伴而行的人,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都要在那里分路而行,去工廠的直走,去綜合辦公大樓的左拐,望著路前的草地,還有草地旁矗立著的辦公樓,結合著人群,翠綠伴隨著高大,你會產生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是啊,優越感這種東西在這里是多么明顯的存在著,不用任何人講出來,所有人都感觸的到。可是否也正是這樣的優越感,將人迷惑陷落于此,讓人沖昏了頭,忘記了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問題很實際,并不虛妄。

進了辦公大樓打過卡,沒腦子的一天就開始了,除了中午休息一個小時,連吃飯都要抓緊時間之外,從八點到下午五點時間是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你不是有的事情要做,感到的只會是壓抑和乏悶,兩個臺灣經理坐陣,倒像是監督,所有人都幾乎沒有什么交談,沒有什么講話,有的只是傳遞表格簽字確認你閱讀過了公司下發的文件,或者起身去打水時透一口氣。連同事的微信都是在下班后一聲喊住加上的,否則你私下里連個友情都沒多少,在這里人活著卻像已經死了。

每天五點準時下班,準的出奇,所有人在四點五十就開始收拾手頭工作,就等下班鈴打響,沖出去搶電梯,你不禁苦笑,這工作跟上學有什么區別,可能前者更加無聊,更加散漫。這樣的人生太夠平凡了,你真的不適合這里。在周五時,我也會沖,要搶著趕公交去上海。

那里除了偶爾的值班之外,沒有任何加班,下班后有的是時間,于是盡情的看書便是不錯的選擇,也是這些書沖擊到了那維持生命意義的糊里糊涂的價值觀。起初還在看程序類書籍,到后面全換成了政治和價值類。當內心困惑了,盡可以在外面的馬路上散步,去思考,馬路筆直,夜里沒什么車輛,甚至路燈昏暗,只有你一個人郁郁獨行著,一圈又一圈,唯一督促你加快腳步的是那股工廠排出來的某種刺鼻性怪味。于是,你可以盡情疑惑,盡情感觸認知的刺激,這個時代為什么會如此,到底誰說了謊,為什么要這么說,你又該如何安身立命?

我可以盡情的去思考答案,即便還遠遠沒有答案,即便質疑也不徹底,但足夠讓你充分認識到人生的荒唐和一墻之后的虛無。甚至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批判性思維,明白了懂得邏輯知識和將邏輯運用到現實是兩回事,這樣的邏輯繼續推理就是,懂得人生道理和執行人生道理是兩會事,再推理就是,多數人有的只是不斷的拿著不同的價值觀來搪塞自己,甚至認為自己足夠聰明,實際上獲得足夠表象,他以為擁有的品質和智慧,其實只是一句句口號,一句句毫無邏輯觀念盡可隨意運用的人生慰藉。后來,我用第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把吉他,每日回來練習一個小時,從中感受到的是音樂之美,《夜空中最亮的心》和《光輝歲月》感動的人可以掉下淚,一首歌最感動人的時候,是他發自內心的用吉他將旋律一點點緩緩彈出,將自己變成為歌者的時候。當我買琴回來后,那兩個室友夸張笑著說他大學里也有一把,放宿舍四年沒彈,可你不是他們,等離開時留著的是一手的老繭。想必沒有什么物件,可以比吉他更適合不過的反映出,這個少年對于人生的浪漫感和那顆體驗的心,雖然體驗并無錯,可惜,浪漫感反應的確實一個少年的足夠幼稚,和對于社會的不切實際的認知,他以為成功大概跟練習吉他一樣,只要你有熱情,有夢想,有實踐,那就一定會成功。

真是幼稚。

我從我師傅那里看到了未來的三年,他也是一個年輕人,大我三歲,很有能力,講話語速很快,干脆利落中透露著一股自信,那是他在這里能力的體現,在這樣深不到底到像極了政府的綜合后勤部門中,幾年之內還可以當個組長,并不容易,另外那個給另兩個新手當師傅的程序員,大概三十五歲,想必是被從組長位置換下來的。就在我入職的幾個月前,他結了婚,也在昆山買了房子,看著他的能力,想著他的故事,推測的他的未來,我不斷問自己,這樣的人生是自己追求的嗎?這樣的人生有多少意義可尋?難道你的人生真的也要消磨在這里?他足夠優秀,可優秀的定義又是什么?也許你可以做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去這個出現不到四十年火熱不超過二十年的職業打拼終身,它的工資足夠高,羨煞了多少人的眼,你可以去獨當一面,可以掌握很多技術,可以升職,當個組長,甚至主管,可升職之后又是什么,可它除了時代的偏見所賦予的盲目追捧之外還有什么?它跟生命的本質有什么瓜葛?它又能多少體現你對于生命的追求?它多大程度上能承擔起死亡時無怨無悔的職責?

我看不出來,也猜不透,只知道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只知道如果不是一個為了體驗感的好奇興趣,不是一個創業夢的親自實踐,它也許很枯燥無聊。這是這份工作失敗卻又成功之處,此時的心態畢竟不像畢業之前那么幼稚。

剛開始上班時,只要想到離職,我就很內疚,感覺自己像個白眼狼,在這里毫無貢獻的同時還拿著工資,雖然并不多,但這終究是浪費了公司的錢財。可等毫無意義的消磨了兩個月后,陰謀論又再度浮現時,我給自己找到了足夠理直氣壯的理由,越發覺得這個公司更可能是要故意消磨年輕人的精力和耐心,讓他們將生命毫無激情的投放在這里,尤其是當你眼前的一屋子員工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他們在那里勤勤懇懇毫無生氣可言時,你的迫害妄想癥更加嚴重,于是你更加堅定了自己關于答案的判斷信念,內疚不再,甚至你還有一絲自豪感,因為你此刻扮演著一個自我拯救的角色,你不僅聰明有判斷力,更加毅力十足,總之不會出錯。

于是,有一天,趁著主管出去打水時,我鼓足了勇氣也跟了出去,在這所有人包括老總都沒有單獨的辦公室里辦公,你無法在辦公室開口。我追上了他那干瘦的身子,叫住了他,看著他那張面孔的平淡的表情,鼻梁突出,胡子渣從繞了整個下巴,當我表明離意之后,他頗有點慌張,顯然是不知所措,沒有想過我會離開,沒想過這個整天積極研究程序并在日志里寫滿了學習心得的人怎么會想不開要離職。當和我一起入職的那個同事離開時,他頗爽快,但是他卻想挽留我,他問我為什么,“感覺這里沒有升職機會”,我回答的干脆,內容卻有了保留,添加了感覺兩個字,有些內疚的心虛,我不想讓他難受,只是要一個爽快的答案。他一陣語無倫次,大概是說公司計劃要內部自主研發項目,意思是雖然現在很無聊,但以后很有機會,他也在心虛著,他不想失去人才,可也知道這里就是埋沒人才,接著說,“你先回去,以后再說”。

這是一位四十五歲左右的主管,我不知道他來這里多久了,面試我的也是他,當時我問他部門有多少人時,他謊說有十多個,但其實包含了五個做電腦維修的人,真正的程序員只有三個人。我不清楚他的過去,但是我看得到他的未來。他在這家臺企做著主管,這是大陸人能勝任的最高職位,其他部門的主管大概也都是這個年紀,他到六十五退休還有二十年,可這樣的人生還有多少路可走,這樣日復一日的重復著同樣的工作,二十年過著又能有什么意義?他有過夢想,有過激情嗎?他有過烈火熾熱的欲將自己燃燒掉的體驗嗎?他在乎人生的最終意義嗎?他在乎別人的人生的意義嗎?

他沒有,沒有答案。

接下來一周看起來都沒有動靜,一切照舊,陰謀論告訴我,他這是在故意拖延,懲罰我的任性,于是我寫了一份語氣非常強烈的郵件發給他,表明個人離職的意愿。這樣的做法,如今回想來看,無疑的是,除了離職心切,更多的是心態的不成熟,和標榜自己獨特的心,還附帶著賣弄才華。我懇切的感謝公司給與的機會,同時,內容中包含著堅毅和決心,間接告訴他這個年輕人并不任性,很清醒,也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結果兩天之后,他就遞來了離職的申請表,我開始了辦理離職手續。

如今回看,這樣以己奪人的幼稚行為,看起來是我自己過于敏感的結果,美化了自己,卻也丑化別人。其實,即使是離職手續的辦理,他都是按著正常的流程來進行,反倒是你的催促讓別人感到不耐煩。當對面的硬件組要離職的兄弟看我的手續辦下來了,頗難受的說,他的離職申請已經提交十天了也沒有蹤影。

我走了,這里一切很安靜,正如我之前的人走,和我之后的人走一樣,這里不會有任何的變化。唯一的不同點是,你的座位空了下來,那里缺少一個人而已,其他的照舊,他們沒有你照樣運轉,依舊日復一日,工作不會因為誰的出現,更不會因為什么人離開而有變化。他們有的唯一激情,就是下班前的十分鐘,而不是浪費在你身上。

他們不缺少你,社會也不缺少他們,可這個世界卻不可缺少你。

有意思的是,當我將離職的決定告訴我父母時,遭到的是強烈反對。在他們眼里,這個世界足夠危險,人需要的是穩定,他們的夢想只是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安安穩穩的上班,輕輕松松的過著日子,而在這么一個足夠有名到可以標榜自我虛榮的大公司,做這么一份足夠穩定和足夠感興趣的工作,這簡直是天賜的幸運。至于生命的意義,你不要講什么,這永遠不是農民要思考的問題,他們也不會有除了享樂和安穩之外的其他答案。直到我因胃病從深圳返回到家,才聽我母親說,“你爹說,早知道你今天這樣,他當時就應該帶著錢去送給領導,請他們把你收下”。她帶著試探性的口吻,是要狐疑你后不后悔。

我不后悔。

在臨走的時候,是十月份了,天氣轉涼,冷風嗖嗖,但沒有落葉飛舞,除了短褲換成了長褲,短袖換成了長袖,這個人的外表三個月的時間不曾有什么變化,可如果不是那個夢想在翻江倒海,那顆心何嘗沒有蘊含著關于生命的正確答案,只是它在夢想和沖動之下,足夠微弱,足夠表面。踩著著熟悉又骯臟的馬路,我走向車站,沒有回頭,等我的只有一輛空蕩蕩的公交車,沒什么人,車里播放著的是《blowing in the wind》。大家都說有個歌手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好像叫鮑勃迪倫,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原來世界居然會如此美妙。車箱中飄蕩著,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一個男生要經歷多少痛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其實你并沒有答案。生命的意義不會這么簡單就會有答案的,你和多數人一樣,這首歌迷住你的只是干脆的吉他撥弦聲配合著低沉的嗓音所營造出來的滄桑之后的頓悟氛圍,那只是一種美感,并不代表什么價值的認知。

之后的一個月,是一個迷茫的階段,我一直在奔波著,也是那時,我才真正的意識到我第一次獲得了自由。我擺脫了家,擺脫了故鄉,擺脫了大學,也擺脫了收留我的企業,無人約束,命令都消失了。日記里我揶揄自己說,這是一個人生的三不管地帶,我有的只是一個皮箱和一個要打拼的決心,除此之外,是迷茫、不解和拼勁。生命是什么?我的追求又是什么?還遠遠的埋在迷茫和熱血之中,無法觸及。那些書籍讓人大徹大悟,可終究看透的很有限,這只是說你明白了社會的一些現象,至于背后的意義,那些作者又怎么能知道?

所以,當你回頭品讀著自己那滿懷情緒的一行行文字時,才知道,那并不是三不管地帶,那里有的只是你有機會屏蔽外界的直接干擾而已,至于價值觀早就通過這三個地方而滲透進每一個人的心里,包括你。什么是自由,它足夠模糊,答案遠遠不是那么簡單,好像它就是你可以自行抉擇一樣,可你真的有曾自主的抉擇過什么嗎?是什么給與你抉擇的判斷與答案?它們來自何處,真的正確嗎?即便是我這樣慌張的經歷,你是否也有過,你是否也有勇氣?你是否也有勇氣去直面自己的人生?你有沒有想過死亡?它意味著什么?你的人生真的可以在死亡面前無怨無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5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6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1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46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9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3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6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0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9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2評論 2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