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季節的午后,陽光很淡很淡,種滿綠色植物的陽臺上,風輕輕地,一陣一陣吹過,我搬了個竹椅子,在這一陣陣溫柔的清風中,一坐就是一下午……
20歲出頭的時候看師太,對師太筆下的女子羨慕不已,覺得她們統統國色天香并且風趣幽默,最重要的是出生在有錢家庭就算了,偏偏還有教養,有教養就算了,偏偏還是學霸。
可是在20歲末的時候重新看師太,看不到美女帥哥,卻看盡了世間冷暖悲涼。師太筆下的女子,盡管都美得不可方物,才華橫溢,也沒能好好過好這短暫的一生。
《開到荼蘼》中,王韻娜在紐約躲了七年不肯回香港就是為了躲避滕海圻,可是七年后回到香港,遇到左文思,兩個人相知相戀到談婚論嫁時,噩夢般存在的滕海圻魔鬼般出現在王韻娜的生活,并且滕海圻還是折磨左文思的魔鬼。
當年19歲的王韻娜愛上年近40的滕海圻,最后因愛因恨不但把滕海圻砍了,也把自己的手腕割了。26歲遇到左文思,卻不想左文思是一個GAY,還被滕海圻控制,最后被滕海圻逼瘋了的文思用一把刀把滕殺了,他自己也獲得了六年的牢獄之災。
師太最后用了兩句話作故事結尾:
每個人都很好。
只缺了文思。可見文思如荼蘼。
故事講完了,可是我卻被結尾這兩句話深深震撼了。
荼蘼開過后,人間再無芬芳,一切都終結了。
可是左文思他還那么年輕,他那么才華橫溢,只因遇到一個渣,他的生命就提前枯萎了。六年后,他還能盛開嗎?
王韻娜呢?她何嘗不是荼蘼般?七年過去了,她的創傷真的能隨著時間痊愈么?19歲到26歲的年紀,刻骨銘心的痛苦需要多大的堅強才能漸漸淡忘。篇末出現的彭世玉律師最后會跟韻娜在一起么?還是韻娜最后會等文思出來?
還是最后他們其實都很好,只是悲觀的我深陷其中,覺得他們都不會再好了?
我在文中看不到韻娜和文思的未來,是因為我看不到我自己的未來。我在28歲的年紀里如荼蘼。
韻娜和文思有才華有錢,即使遇到人渣遭遇厄運,即使要用很多年時間去償還曾經犯下的錯誤,可是終究會過去的,他們最后能用自己的才華和金錢遠走他鄉,從頭開始。去倫敦也好,去紐約也好,反正離開了香港那彈丸之地,就沒人認識他們了,只要他們肯,他們的才華最后終會讓他們自己重新發光發亮。
而我,待在一個小城市,大齡,無男友,長相丑陋,無才華抑無財。在這種尷尬的狀況下還眼比天高,沒有喝足心靈雞湯,好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人認真真去讀幾本書,寫幾個字,或者是去郊外走走,也沒有社交圈子,每天的狀態就是上班下班看韓劇睡覺吃飯逛街…… 還始終不肯承認自己碌碌無為,安分守己地尋一名歪瓜裂棗就嫁了,天天做白日夢想著終有一天白馬王子會出現的,從此會過上童話般的生活。
最糟糕的是不止我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抱著這樣的想法,全城的姑娘都和我想法一致。她們姿色平庸才華平庸,想法卻一點都不平庸。她,她們,我們,總是抱著這種不正確的姿態在時光中,一天天老去,卻不自知。因為不自知,所以根本就談不上會去改變自己,去努力提升自己。
一個人意識已死,你拿再多的雞湯去喂她,又有什么用?師太筆下的女子美得不可方物,才華橫溢尚不能好好安生,你又拿什么來做資本?
原來,我,她,她們才似荼蘼。
就著陽臺上午后的涼爽的風,把這書又重新翻了一遍,想到碌碌無為的自己還有和我一樣碌碌無為卻眼高于頂的姑娘們,心里一陣陣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