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多數人看到標題“概念”二字,很可能想到的是我們十幾年來教課書里面的概念吧?教科書里對新的知識點都會有一個概念先闡述清楚,然后才是例子、習題等等,必須先弄清楚了概念才能動手,不然只會是一堆雜亂的東西,讓你無從下手,就像你突然讓一個沒接觸過C語言的文科生去寫代碼一樣,想必這人腦海里只能是一片凌亂吧。
? ? ? ?而生活中的“概念”,估計很多人也是部分凌亂的,還有個別重要的概念是理不清的。這是因為學校幾乎不教課程以外的知識與概念,所以我們只能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摸著石頭過河”,而這自己摸索而來的“概念”,自己只是讓它留在腦子里而已,不管它是否錯誤,是否落后?
? ? ? ?“概念”是如此重要,它嚴重影響著我們的思想乃至于行動,學校卻不能教給我們較為正確的辨別,用李笑來老師的語意就是,以致于很多人根本不會去糾正或者升級自己腦中的“處理器”,類比一下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和手機,如果這些電子設備的處理器永遠不升級,那么它們將是一堆什么產品?對于進步飛快的時代來說,若它們不升級,會處于一種怎樣的落后狀態?
? ? ? ?想想都覺得可怕,“概念”居然如此重要,而我們卻忽視了它。不過幸好我在主動地閱讀和學習中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并繼續糾正、升級我的概念,在此與你分享。
1、知道
? ? ? ?想必你我都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和某個人在說明一些事情或道理的時候,等你說完或者未說完的時候,對方就接了一句“我知道”。譬如:
在和朋友聊天,有個話題提及到“銷售”這個詞和行業的時候,說完幾句我的見解與體驗(大四的時候我曾經在某行業做銷售類實習),對方接一句說“我知道這個行業,我身邊的某某就是干這個的。”
? ? ? ?以上只是舉個近期的例子。每當遇到這種事的時候,我就清楚地知道,其實對方是不知道的。“知道”的概念:因為他根本沒有經歷過或者體驗過,甚至對此思考過。所以他腦海里對“銷售”只有一個普遍的大眾認識,而對于經歷過并依據數據支持去思考過的人來說,在如今所處的社會,想做一個別人口中的賺大發的“銷售”,是一件如此低概率(相信看過我文章的朋友還記得這個概念)的事件。
3月騰訊新聞里有個數據統計:
房地產銷經紀人平均每33個月才能賣出一套房。
? ? ? ?在這里破天荒假設一個優秀的年輕人,平均12個月能賣出一套房。傭金(假設稅后5萬元)除以12個月是平均月薪=4167元,再除以工作時長(假設每天12小時,每月28天)就是時薪=12.6元。你看,這么計算下來比兼職的時薪都低。況且我們的假設還是個優秀的年輕人。
? ? ? ?這是個多么可怕的數據,腦海中是不是稍微升級了對“銷售”的幻想?我們平時聽到的“銷售”多么厲害、賺多少錢,其實只是這個行業用來激勵(洗腦?)員工的極個別例子,3%?5%?而這些極少數的賺大發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中年以后的人了呢?我們這些年輕人,想要達到他們的程度,需要消耗多少年在里面呢?而且每天都是重復簡單的工作。
? ? ? ?不是針對銷售此職業,只是最最重要的是,我們最好要學會自我增值,警惕淪為別人的賺錢工具還不自知。知道自己現階段還年輕,因為能力不足,所以只能出售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是一件好事。期間一定不能忘了自我增值。到了我們自己增值、積累足夠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把一份時間售出很多份,而不是只賣給自己的老板。當然,“把時間售出很多份”的方法論靠學習和閱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我已經在實踐了——寫作,就是“把時間售出很多份”最簡單的方法,沒有之一,普通人也可以做得到。而如今,如果我沒有接觸和深入了解過某件事情,我是不會輕易說出“知道”二字的。
這里順便再升級一下李笑來老師的關于銷售的概念:
真正牛的銷售不是什么都賣的,而是賣自己接觸過、使用過的產品。并且他非常認同這個產品,想要推薦給身邊的人,乃至更多的人,這樣才是真正的“銷售”。若沒有接觸和使用過,就去推銷,那么多數只是為了賺錢才去賣這個產品而已,而且也干不好。
即前因后果對調了,不是為了推薦產品然后才賺錢,而是為了賺錢才去賣這個產品,這樣的“銷售”出發點就錯了,多數是做不好的。
2、平凡
? ? ? ?“平凡可貴”這四個字,我們聽得非常多了,終究還是會有人胡亂使用它。網絡上會思考的人已經發現“明明是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但仍然有很多大三大四的學生卻還是自我戲稱“老人家”,感嘆著“平凡”就好。殊不知自己對“平凡”的概念已經落后得不適應這個時代了。
? ? ? ?很簡單的道理,我們想一想,“平凡”這個詞我們接觸到的來源是網絡,是媒體,而說出口的他們是一些什么人?是大名人!是大明星!是大款!是某領域專業或頂尖人士!湖南衛視節目《向往的生活》欄目就給人一種“平凡可貴”的感覺,但是我們看看前提,他們是一群什么實力的人?什么實力的媒體?回答是肯定的,他們已經是娛樂界的佼佼者了。
? ? ? ?對于“平凡”這個詞的概念稍微升級了一點吧?說“平凡”二字是有前提的,請問你是嗎?起碼現階段來說還不是吧?所以不要再碌碌無為了吧?爭取去做個能出口說“平凡”的人!
3、勇敢
? ? ? ?這里我給出的例子是《荒野求生》節目里的貝爾·格里爾斯(Bear Grylls),人稱“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貝爺!
? ? ? ?相信很多人對于貝爺的評價都會包括“勇敢”這個詞。他在各種荒漠、叢林、山峰、雪地等等,展現他的生存技能,并且至今存活!依賴的是貝爺他習得的技能:
1974年出生,在英國的威特島長大,年輕時就跟隨父親在當地登山;
1994年——1997年,服役于英國第21空降特勤團的特種兵。通過英國特種兵選撥,成為尖兵。訓練包括徒手搏擊、沙漠及寒地作戰、生存技能、醫療、跳傘、信號、規避駕駛法、攀登和爆炸。曾兩次去北非;
1997年,作為年輕的英國登山者到達了喜馬拉雅山的阿瑪達布拉姆峰;
? ? ? ?對比一下現在的普通人:
某賭場:“哇!他把全部身家壓上了,他真勇敢!”;
某街道:“一男子(瘦弱)不懼歹徒,見義勇為,用生命換來了歹徒的搶劫失敗。”
某新聞:“三個年輕人見湍急的河流中有人落水,遂下水救援,全部失蹤……”
? ? ? ?對于以上三種情況來說,他們真的是“勇敢”嗎?雖然后兩個例子發揚道德風尚,但是對于他們個人和家人來說都是悲劇的。有勇無謀只是“魯莽”,不要把“勇敢”的概念搞錯了,是要有一定的技能作為保障,然后去做一件外人看來有風險甚至風險很大的事,其實對于你自己擁有的技能來說風險很小,你選擇去做這件事,那么這就是“勇敢”。
順便一句彩蛋:
其實我覺得“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男人”不是貝爺,而是貝爺的攝像師!
4、心靈雞湯
? ? ? ?《心靈雞湯》這本書的作者是杰克·坎菲爾德,早年被人稱“窮杰克”,45歲之后出了這本書當年就狂銷800萬冊,200多個系列類別,之后就富了起來。但至今人們喝“雞湯”已然覺得惡心,甚至反“雞湯”。
? ? ?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是由于“雞湯”說的大多都是虛幻的詞句,現階段早已不適用,如今得到的效果只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人們并不為此買賬。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們不愿意去行動。即使“雞湯”中也含有養分,只是他們不行動,“雞湯”是產生不了實際效果的,人們不自省,卻要“反雞湯”,把責任歸結于“雞湯”,也有不對之處。
? ? ? ?接下來我要說的并不是“雞湯”,而是被很多人誤認為是“雞湯”一類的書籍閱讀,弄得人們慣性地“反雞湯”,不閱讀、不喜歡閱讀,可能也由此有些影響。
? ? ? ?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是我購買閱讀,感受頗深,以及開始實踐之后,每天都分享的文章(現在我朋友圈更新到12月份文章)。李笑來老師每周只更新一篇主文章,然后是問答,再然后群體留言再創作本周主題。我已經閱讀到2017年3月份的文章了,每周等待李笑來老師更新都異常興奮,又有新概念和方法論可以學習、升級了!
? ? ? ?對!李笑來老師的書籍不僅僅是閱讀,而且是方法論。我這里的只言片語太沒有說服力,而且寫作功力也遠不及李笑來老師,還是請你去認真閱讀《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個方法論吧。前面我已說明“知道”是需要親自去接觸、體驗過才能說自己知道的吧?那么,請你去認真看完之后,思考了,再評價也不遲吧?反正絕不是“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