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的朋友圈,眾多媽媽們被一眾上海牛氣轟轟的家長刷屏了,大家紛紛感慨,這些精英家長在班級家委會競選宣言里,閃瞎眼的履歷真讓人驚出一身汗。
其中不乏各種海歸、碩士博士以及投行等華麗教育和從業背景的家長,還有在上海這樣的地方坐擁幾十套房子的“地主”,還很謙虛表示自己沒什么文化,就是靠房租生活,但就是有時間。
這種極度刺激大家的消息,瞬時間成為熱搜,眾多網友感慨,原來傳說中“別人家的父母”就是這樣的。
我們先不討論和思考這些消息真實與否,對于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家委會, 我相信每一個媽媽都在心里思量過這件事。
今天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的親歷感受吧,希望能夠給更多的爸爸媽媽支點招。
02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些驚人履歷背后的家長心態吧!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家長的確已經是人生贏家了,但是還是會為自家孩子使出渾身解數,簡直都要拿出當年考大學找工作的熱情,把自己的過往歷史盡可能美化地展示給大家。目的不過就是為自家孩子,去贏得一個免費服務的機會。
這背后其實是中國中產階級集體焦慮的縮影,也反映出當下大家對教育的極度關注。
尤其是在孩子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家長們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為孩子贏得更多的快樂與自信,更好的融入學習環境,本來無可厚非。
但如果家委會升級成了一種純粹的比拼和外在攀比,反而是有害的。
首先會讓老師壓力山大。
要知道中國的教育專業和國外是不同的。在國外,很多學習教育類專業,幾乎都是要學完其他的專業后才能申請就讀。
所以相對來說,國外學習這些專業的人,經過了一定時間的磨礪后,擁有了一定的社會閱歷,且立志于以此為職業,這樣的人往往心智較為成熟,對處理各種復雜關系也能有駕馭能力。
而國內學習這些專業的老師,大多都是高中畢業以后經過短短的四年學習,走上教師崗位的。雖然現在國內好一些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也有了不少名校研究生和博士來教小學。
但總體上,這些老師都偏年輕,相對來說,學習知識和理論的時間較長,社會閱歷較少,面對這么多教育背景顯赫的家長們,教好這些人的孩子,老師的心理負擔也是夠重了。
所以我個人建議,不管你家底有多厚,教育背景有多顯赫,在老師面前,能多低調就多低調,能多謙虛就多謙虛。
03
競選家委會成員,其實不是只有一個你自己的條件有多好,這樣簡單的量化標準。
我曾經在一所公立學校做過三年的家委會工作。
這三年里,我比其他家長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孩子以及學校的老師,自感付出得多,往往也會有收獲,但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成長。
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奉勸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進入家委會,可以讓老師對自家的孩子高看一眼。
就算老師和你的關系再好,但為了平衡各種家長的相處,也不可能表現的“如你所愿”。
但我相信,正是你的無所求,你和你的孩子,才都會深深扎根在老師的心里,就像你在付出過程中,也會牢牢的記住每一個參與過的場景一樣。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競選家委會成員,還需要通過公開演講,通過集體投票,按照得票的高低進行排序最終錄取,當然也需要做到,自己公開承諾的工作。
如果最后因為自己的時間安排和規劃,沒法平衡。做不到自己的承諾,反而是給自己和孩子,添了不必要的麻煩,這種閃耀一時的家長,反而更容易給老師和其他家長留下不好的印象。
如果你確實有心做好這項工作,那就用時間來檢驗你的付出吧。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自己愿意長期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準備,才可能做得好。
成為家委會成員,并不需要你有多高的學歷,有多么不菲的身家。其實就是老師的一個助手,幫老師做一些耗費精力,但對教學本身沒有什么影響的事。
沒有任何學校和老師,會歡迎你對教學指指點點,要相信對于教學這件事,老師肯定比你專業,哪怕你事業再成功,也要學會保持這個底線。
你所做的,主要還是組織班級活動,幫助老師采購一些孩子的獎品,做好班級活動的記錄和整理,包括文字撰稿和影像資料的收集等等,在孩子怎么玩、玩得好以及玩得開心上好好動腦筋吧!
我身邊真正能夠堅持做家委會成員的媽媽們,基本上都是并沒有多出眾的外貌但樂于默默奉獻,而且也有時間,能夠這樣持續的付出的人。
所以說,要想成為家委會成員并認真履職的媽媽爸爸們,最終還是贏在有更多的自由時間,真的可以隨叫隨到,配合老師和班級活動做這些事。
不過,這個自由時間標準就不低,就憑能夠擁有自己的自由時間、能夠隨叫隨到,這樣的家長,人生也已經到達了新的境界。
04
如果你覺得自己既不是精英家長,又沒有時間為班級服務,是不是你就什么也不做了?
任憑孩子自由發展?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因為經常出現在學校的家長,一般來說,Ta跟孩子們的關系都會更好。如果你孩子經常回來念叨,希望你也能來參加他的活動,也能夠為班上多做一點事兒,別人的爸媽怎么怎么樣,你這心里能不因為孩子發生點變化嗎?
即使因為工作忙不能夠成為家委會成員,但是在自己有時間和有能力的情況下,盡量為班級做點事,見證和參與孩子的成長,這件事總是對的。
不必非要掛個家委會成員的名義,才能為班級服務。
就算你不是家委會的成員,卻能夠在班級需要的時候,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孩子、家長和老師更會感謝你。
尤其咱們不是家委會成員的家長,咱也別去議論其他家委會成員的是是非非,不管怎么說,別人又沒拿工資,又沒和你搶晉升職位,別人無償的勞動,還為班級籌措資源,這些好事,你的孩子也能受益。咱們還是要真誠地給別人點個贊,發自內心的說聲感謝。
但是如果一開始打的主意,就是想通過進入家委會,為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照顧,我勸你早點放棄。一眾家長盯著你呢,真的別沒事,給自己找事。
孩子的成材終究是靠自己,尤其是在學校這種地方,好成績才是永恒的競爭力。
真有這功夫,不如想辦法,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努力提高自家娃的成績,咱這也是為老師分憂解愁的一種辦法吧。
管好自己的孩子,也是不給老師添堵,你說是不是?
好父母的標準永遠不是只有一種,更不是當不當家委會成員決定的,你覺得呢?
閱讀完喜歡請點個贊,如果能選關注,必是真愛啊!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選自優美圖,謝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