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離開濟南,想想那混黑的天,嗆得行人來往匆匆,全身遠看是黑影,走近只剩一雙眼在朦朧里探尋前方。看著空間動態對天氣的各種吐槽,自己也情不自禁的發了個動態“再見,濟南。”配上幾張圖片,也足以使自己忘不了過去,忘不了濟南了。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動態,才讓接下來的一個月有些特別,感謝問候的人,消息,電話都讓我一時感動到除了謝謝之外,不知如何是好,至少在陌生的城市有人陪伴,有個落腳點,還有一份餐飲兼職。我簡直覺得幸運極了,因為我知道未知的等待是痛苦的,不如去忙碌。
還記得到達達州后那幾日的失眠,一天三四個小時的睡眠,讓我撐到了最后。那期間的蹄花湯,最后一場考試結束,雨中撐著傘的你……都讓我驚喜。之前的總總憂慮也在圣誕節那天減輕了,也終于在忙碌中明白有些事情當你真正經歷過程的時候,才發現結果仿佛沒那么重要了,因為你成長了。
在圣誕節后的這些日子里,也遇到了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是那樣的好,還記得第一次哭泣想要放棄的時候,叔叔阿姨的安慰,讓我一直堅持到了年末;來大姨媽的時候,雖然沒說卻發現桌上的飯清淡了,當其他的人都說今天的飯偏淡,不辣,一起的叔叔阿姨說每人口味不一樣嘛,還說誰誰都上火了,清淡一點可以,當時心里暖暖的;還記得他們給我說的良言,好好記著呢……
這里想特別說一位年近70的奶奶,卻還是滿頭烏黑的頭發,方言里我一直把她叫婆婆。周婆婆總愛笑,有時候你都很納悶她在笑什么,問了她,她也只是笑笑。周婆婆人人都夸她身體好,不用別人夸,剛去僅僅幾日也看出來了,手腳麻利很靈活,不知道還以為她最多50歲呢!周婆婆很愛生吃藕片,每次配菜的時候,有點多余,周婆婆就會吃點藕片,還會問我吃不吃?我笑著搖搖頭,周婆婆就感覺靦腆的開吃了。兩位叔叔和阿姨們見了也是笑笑;叔叔總會變著花樣的做菜,不精致卻還可口。我有時回悄悄的在身后拍拍周婆婆,她總是笑著說:“這女子”,我心里暗自竊喜,周婆婆好可愛呀,有一次閑著的時候,我問周婆婆“我怎么總想拍你呢?”周婆婆的話讓我笑了好久,也暖了好久,她說――“證明你愛我被!”聽到這話的我竟差點沉默了,只是回了一句,“耶!周婆婆還時髦呢!”
在那里我的稱呼還挺多,妹兒,妹妹,周妹,丫頭,小丫頭,小周……每一個稱呼聽著都很溫暖。后來接近各個學校開始放寒假的時候,好多學生也來兼職了,倒也更加熱鬧了。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是2016年12月27日去的,我的年齡偏小。飯桌上的話題我也很少參與,不過安靜的聽聽,也發現可別小瞧他們,他們有一顆不與時代落伍的心,叔叔會說中國大橋,我會適時的補一句中國高鐵世界第一,然后他們又開始繼續暢聊了;阿姨也會滿帶幸福卻又無奈的口吻說我家那幾位每次看電視必爭,每次都看一些軍事節目,這話不是吹的,從阿姨的談吐里也知道,南海,日本,美國,朝鮮多少都能給你說出些來;2017年一月一日那天,周老板娘和潘叔有點小摩擦,兩人是重組家庭,女兒也大二來,我們也算聊得來,簡單幾句也能知道她的貼心與堅持,對于周老板也算是舒心了;有一次值班的時候一位阿姨講起了他的在廣州大學讀書的兒子,講起他的小時候,她說他兒子小時候好聽話,特別小就做飯,具體年齡作為母親她記得很清楚,只是我忘了,只記得她說當時他們在浙江打拼,兒子也在那里上學,特別聽話,以前每次都是只蒸好米飯,不炒菜,結果有一天她回來,兒子已經把飯和菜都做好了,她說當時炒的是蓮花白,就一點油和鹽,沒有什么味,兒子問她“媽,好吃不?”她說“嗯,好吃。”我想這就是愛的味道吧。看著阿姨說的時候眼里都泛著淚光;阿姨說我呀現在覺得我兒子沒以前優秀了,和她爸爸一樣有點粗心,嫌我嘮叨了。我靜靜的聽著,后來說“阿姨,沒事兒,都一樣,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高,總是希望優秀優秀再優秀,其實很優秀的。”阿姨笑了,說確實也是,做父母的都這樣嘛。后來阿姨還說自己是嘴上錯了不承認,卻也回慢慢反思錯哪兒了,她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不可能誰都沒問題……好多好多窩早已看慣了的言語,她用她真摯的情感和經驗說出來卻顯得格外有魅力。
到了后面幾天也該回家的車程課,他們會好心的提醒我讓我買票,還給我介紹達州特產,聽得我都蠻激動的,恨不得立刻回家。他們也會追劇,會看“放棄我,抓緊我”她們也會看黎蘋主持的節目,僅僅聽聽那些講述一個一個故事的聲音,便會淚流滿面……
如今離開已有幾天,后來有去看了一眼你們,我看見你們的笑容,心里就已知足了,感謝這段日子,是你們樸實的人情讓我堅持到了最后。
希望你們新年快樂,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