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閱讀,如抄襲洗稿,勢必全網追究到底)
文|諸神的恩寵
都說投胎是個技術活兒。投胎到帝王將相家,是福還是禍呢?
往下看,就知道了。
中國古代最尊貴的人,非皇帝莫屬。一說到皇帝,人們首先會想到霸氣的秦皇漢武,殊不知,皇帝中也有活得很憋屈的,比如,中國最后一個皇帝——溥儀。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極富戲劇性。他當過皇帝,蹲過監獄,晚年成了普通市民。有關他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其中,以87版傳記電影《末代皇帝》最為有名。
影片由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等主演,真實還原了溥儀從皇帝到囚犯再到平民的傳奇人生。該片不僅獲得極好的口碑,還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九大獎項。
電影中,皇帝不僅是皇帝,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身上,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而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更是讓人唏噓不已。影片細膩的鏡頭語言和獨特的人文情懷,讓我們看完久久難以釋懷。
其中,有三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將它們串聯起來,就能還原溥儀憋屈而無奈的一生。
01細節一:為顯皇威,逼太監喝墨汁,暴露出內心的極度虛弱
皇帝是一國之君,敢蒙騙皇帝,結果可想而知。然而,你能想象皇帝如果一直活在謊言中,那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末代皇帝溥儀的前半生,就一直活在謊言中。
溥儀本來不是皇帝,但大清王位后繼無人,慈禧太后急了,臨去世前,把醇親王的長子叫到跟前,欽定他為王位繼承人。于是,溥儀在一夜之間成了皇帝。
誰都知道做皇帝好,但誰知道做皇帝的苦惱呢。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書齋里,溥儀和胞弟溥杰正在練大字。溥儀一抬眼,看到溥杰露出黃色的內衣袖,于是很生氣地質問溥杰:“你為什么要穿黃的?”還不等溥杰回答,他又說:“你是不準穿那個的。”
溥杰提著筆,皺眉說道:“不,不是明黃?!变邇x更生氣了,說:“我說是就是,只有皇帝才能穿明黃!脫下來!”
在中國古代, 明黃象征著皇權。對明黃色的崇敬,源于古代農耕社會對黃土地的原始崇拜。從隋朝起,皇帝開始穿黃龍袍。宋朝以后,明黃色正式成為皇帝的專屬用色。除了皇帝,誰都不能再用明黃色,否則,將招致殺身之禍。
當溥儀看到溥杰穿黃色內衣時,覺得自己被冒犯到了,于是他勒令溥杰脫掉衣服。這時,溥杰忍無可忍,終于說出了真相:“你不再是皇上了。”
這句話,對溥儀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從三歲進宮當皇帝,到九歲在宮中一人獨大,溥儀從未離開過紫禁城。他像一只井底蛙,根本不知道井外的世界是怎樣的。弟弟溥杰的話,像大棒一般,打醒了他。
溥儀慌了,自己不是皇帝,那又是什么?他不愿接受這個事實,為了證明自己還是皇帝,還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他硬逼著身旁的太監去喝硯臺里的墨汁。為表忠心,太監雙手端起墨汁,面無表情地喝了個精光。
看到這一幕,不禁悲從中來。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变邇x貴為皇帝,卻徒有虛名。他一不臨朝聽政,二不征戰沙場,三不體察民情,手中沒有實權。唯一的權力,就是給太監宮女們一點顏色看。
溥儀命令太監喝墨汁,以此來彰顯自己的皇威,這種做法很可悲。生活中,弱者沒能力去反抗強者,才會去轉而去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這是人性使然。清朝被民國取代時,溥儀剛九歲,除了能命令太監喝墨汁,他還有什么權力?什么也沒有!
只有內心極度虛弱的人,才會用羞辱別人的方式獲得滿足感。喝墨汁一幕,恰恰反映出溥儀內心的極度虛弱、無力。
細節二:一句反問,透出靈魂深處的凄惶,一生都在尋找家的方向
電影中,民國大總統就職典禮過后,溥儀失落地問老師陳寶琛,“我還是皇上嗎?”陳寶琛的回答很耐人尋味。他說:“在宮里,皇上永遠是皇上。”
此時,溥儀終于明白了,溥杰的話是真的,他這個皇帝已經徒有虛名了。紫禁城里的人都知道,大清國已經亡了,唯有溥儀不知道。當他發覺自己被騙后,一邊高喊“你們全都撒謊”,一邊掉頭就跑,準備去找自己的乳母。
偌大的紫禁城里,只有乳母那里才是他的心靈港灣。只可惜,他連乳母最后一面都沒見到,乳母就被裕隆太后趕出了宮。
乳母的離去,將溥儀在宮中的最后一點愛和溫暖,齊腰斬斷。從此,溥儀徹底成了孤家寡人。后來,連他的外籍老師莊士敦都無奈地說:“皇帝是天底下最孤獨的孩子?!?/p>
溥儀一生都非常孤獨。這種孤獨不僅源于缺少親情,更源于缺少國家認同感。
從清軍入關到清朝末年,滿人統治華夏兩百多年。1905年,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旨在推翻滿清王朝,恢復中華文化傳統。在當時的漢人眼中,滿清就是韃虜。
1912年,隆?;侍箢C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民國每年還支付皇室400萬兩銀元生活費,溥儀可以繼續住在紫禁城。
在溥儀心中,一直以自己的滿族血統為傲。而“驅除韃虜”的口號,對他來說是錐心之痛。他發現,在這個國家,無論他做什么,都是個異族。他的家不在北京,而在滿人祖先的發跡地——東北。
1924年,馮玉祥發動兵變,攻占了紫禁城,將溥儀趕出了宮。溥儀先是寄居在父親載灃家,后來又逃進日本公使館。自此以后,他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流亡之路。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皇帝缺實權,便最想要實權。
被趕出宮后,溥儀一心想復辟大清帝國,為此,他不惜找日本人做靠山。他天真地以為,日本人會全心全意支持他。殊不知,人家只是拿他當棋子。
1934年,在日本人的授意下,溥儀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電影中,復辟前夜,溥儀奔赴東北前,忿忿地說:“中國已經背棄了我”,陳寶琛望著他的背影說:“你若去了,便是背叛你的國家?!变邇x轉身,反問道:“哪個國家?”
這句反問,暴露了一個真相:溥儀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無論是在紫禁城,還是轉戰東北,他內心深處始終覺得自己是異族,不屬于中國 ,他的心一直在流浪。
再回到電影中的那個片段。九歲那年,乳母被趕出宮后,溥儀一直追到太和殿外,高喊著“阿嬤”。十五年后,他自己也被趕出紫禁城,淪為喪家犬。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皇權猶如毒品,一旦沾上,便再難戒掉。失去皇權后,溥儀不甘心,為了復辟,他不惜找日本人做靠山,然而,他不知道,這實在是個昏招,后來這竟成他人生最大的污點,讓他背負“賣國賊”的罪名,在史書中無顏抬頭見祖先。
身為中國最后一個皇帝,溥儀一生都在尋找家的方向,最終卻迷失在途中。
細節三:認清現實時已無路可退,一生追逐皇權,卻淪為皇權的玩物
尼采說:“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变邇x一心想奪回皇權,皇權卻將他拖入深淵。
1935年,趁溥儀訪日期間,日本人收繳了皇家衛隊的武裝,奪去了溥儀的兵權。等溥儀回到東北后,才發現自己已經完全被架空。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公開演講時,作為滿洲國的皇帝,溥儀義正言辭地說,滿洲國和日本是相互平等的兩個國家,滿洲國不是殖民地,滿洲國就是滿洲。這些話,觸痛了日本人的神經。他話音剛落,臺下的日本軍官紛紛退席。隨后,中方官員也一一離座。
溥儀在震驚與尷尬中,繼續著他的演講。然而,臺下已經空無一人。此時,溥儀才徹底看清日本人的真面目,但為時已晚,他已騎虎難下。
二戰結束后,溥儀準備逃亡時被俘虜。后來,他被關進了被關押到撫順戰俘管理所。這一關,就是十年。1959年,溥儀獲得大赦,第一次成為自由人。從皇帝到囚徒再到平民,如此大起大落的人生,讓人愕然。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說:“權力會奴化一切。” 溥儀一生都在追逐皇權,最終卻淪為皇權的玩物。這里面,固然有時代的原因,但也不能忽略他的性格缺陷。
從人的角度看,溥儀生性懦弱,空有野心,卻根本沒有能力掌控局勢。亂世中,他被八旗世家、漢族大臣、南北謀士包圍,這些人又各懷鬼胎,任憑他怎么反抗,都擺脫不了棋子的命運。
從歷史的角度看,作為中國最后一個皇帝,溥儀犯過錯,卻并非十惡不赦。從三歲起,他就被一場場權力游戲所裹挾,而每一次博弈的結果,都是慘敗。還是周恩來對溥儀的評價最精辟:“你當皇帝的時候才兩三歲,那時的事不能讓你負責。但在偽滿時代,你是要負責的?!?/p>
想毀滅一個人,只需給他極致的權力。想拯救一個人,就要給他無條件的愛。
溥儀一生空有皇帝的頭銜,卻沒有皇帝的實權。愛對他而言,更是奢侈品,他的“家”在紫禁城,但那只是一座超豪華的監獄。他和普通囚犯的區別在于:普通囚犯吃糠咽菜,住幾平米的牢房;他錦衣玉食,住72萬平方米的紫禁城。
他的大半生,都是提線木偶。而背后那雙手,卻在不斷變換。他從皇帝到平民的經歷,猶如一場黃粱夢!
看《末代皇帝》中的溥儀,讓我想到另一個人,電影《楚門的世界》中的主人公楚門。楚門從一出生,就生活在假象中,他卻渾然不知。最終,他識破了假象,并從假象中逃離,選擇過真實的人生。而《末代皇帝》中,溥儀也看到了假象,他一直以自己方式在反抗,但每一次反抗,都以失敗告終。
明知被謊言包圍,卻不得不繼續活在謊言中,這是何等的凄苦!
晚年時,溥儀成了一名花匠。他說:“我這個末代的皇帝,能夠有現在這么好的下場,真是值得慶幸?!蔽蚁嘈牛@是他的肺腑之言。
曾有個節目叫《交換空間》,是讓兩家人交換房屋,互相為對方裝修。如果人生也能交換,不知道溥儀是否愿意早點放棄皇權,去做個普普通通的人。普通人的人生,少了驚心動魄的權力斗爭,多了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這樣的日子雖平淡,卻也安全。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投胎到帝王將相家,是福還是禍呢?你品,你細品。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資深互聯網人,多平臺簽約作者。熱愛讀書、思考、寫作,被朋友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鄭重申明,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