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學英語的時候,寫作是一項很難提升的能力。因為沒有人幫助批改,不知道文中的語法是不是正確、用詞是不是合適,說理是不是服人。
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和差距,就無法快速提高。
科學的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一項技能(也包括語言)并成為高手的核心要素是刻意練習+即時反饋。
刻意練習的重點在于“刻意”二字。不是花了時間的練習,都叫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要找到我們的薄弱環節,并針對性地進行大量重復訓練。
2
業余愛好者和職業運動員的差別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范。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和男同事都喜歡在下班后去踢球,他們往往都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因為不比賽的話“沒意思”。他們享受的是在球場上奮力奔跑、拔腳怒射的感覺,以及進球和比賽獲勝帶來的刺激。
而職業球員卻不得不進行大量枯燥和針對性的訓練。比如,一個人花一整天的時間專門練習射門,另一個球員可能花一整周的時間只是在增強體能。比賽只是職業球員展現訓練結果的場合,而日常的刻意練習才是他們真正提升踢球水平的秘訣。
在刻意練習的過程中,即時反饋尤其重要。職業球員在練習射門的時候,是否進球就是最好的反饋:球射高了,下次抬腳就低一點;射偏了,下次的角度就調整一下。而其他訓練項目,教練的意見和指導就是最好的反饋。
3
自學英語寫作,最難的就是沒有即時反饋。這就像球員練習射門,前方沒有球門,抬腳一踢,也不知道射中了沒有,下次該繼續這樣踢呢,還是該往左或往右一點?
本杰明-富蘭克林的提升英語寫作水平的方法,成功地解決了“即時反饋”這個難點。
我看到了一本《旁觀者》的第三卷,覺得這本書寫得太棒了,有可能的話,我想模仿這種寫法。有了這個想法以后,我就挑選了其中的幾篇文章,歸納出每段的大意,然后放到一邊。幾天以后,我不看原文,用自己的語言將原來的內容復述出來。然后,再把原文和復述的文稿進行對照,找出不足,訂正錯誤。這時,我發現自己詞匯貧乏。這就促使我不斷去搜羅形式多樣的同義詞,并且記住它們,以便能夠隨心所欲地運用它們。
有時,我還特意打亂文章的次序,幾個星期之后,再來重新還原成篇。我這樣做是為了學習如何謀篇布局。有時,我會自以為是地認為,在某些細節上,我的處理已經超過了原文,并因此而沾沾自喜。我心中涌起了無限渴望,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作家,并對此雄心勃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富蘭克林自傳》
如果說富蘭克林寫作法提供的是英語母語人士的練習方法,那么采銅在《精進》一書中介紹的大學者王云五先生練習英語寫作的方法,就對我們更具有參考價值了:
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讀幾次以后,把它翻譯成中文,等過了一星期之后,再根據這中文反過來翻譯成英文,這個期間絕不查閱英語原文。譯完后再與原文比對,找出自己翻譯的錯誤、失誤和不夠精良之處。
所以,對于沒有專業老師輔導,完全靠自學的人來說,優秀的英語文章就是自己的老師,通過翻譯-回譯-對比的方法,就可以從他們那里得到針對性的即時反饋,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英語寫作能力。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