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太苦太累,以后早點出來工作,
不要再受那份罪。”
“不讀書一樣可以出人頭地,獲得成功,像微軟比爾蓋茨,蘋果手機喬布斯,《三重門》作者韓寒高中就輟學。”
據新聞報道,記者采訪小學生長大想干什么?出乎意料的有一大半人想做網紅和明星,不用讀書那么苦,有顏值就可以出名賺錢。
歸根結底就是不愿意受讀書的苦,又想有捷徑馬上成功。
《時評寫作十六講》作者曹林認為在求學階段不愿意吃學習的苦,不多讀書,讓自己知識積累的“金字塔基”足夠牢固和厚重,那你就要受生活的苦,進入社會后被吊打,就算遇到機會你也抓不住,因為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當公司一件產品設計出來,要求你去做宣傳,就因為少讀市場營銷一本書,你的宣傳文案就和其他人有天淵之別。
當公司要求你去市場營銷,吸引更多客戶來購買,就因為少讀心理學一本書,不懂察言觀色,引導客戶,你的銷售業績肯定差。
當公司要求你去組織一場公司活動,做團建,就因為少讀企業管理和人際溝通一本書,溝通不流暢,不會抓住重點,做事沒有設計流程圖,活動草草收場,公司所有人(包括自己)都不滿意。
到最后還是吃到生活的苦,就因為在該好好學習,讀書階段沒有把知識根基打好,荒廢光陰。
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要想在職場上有更好的發展,個人知識底蘊要足夠,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用上你曾看過知識。要不然,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當我自己刻意練習寫作,定下主題時候,有種能寫出10W+幻覺和沖動,剛開始時,不停圍繞主題搭建框架,又在糾結寫這個主題,要不要換。寫到一半,有種“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被虐感。
寫到最后,覺醒原來自己就是個學渣,詞匯貧乏,詞不達意,句子不通順,花費大量時間憋出一堆文字,不知所云。
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不管到那個階段,都要保持學習態度,這樣就盡可能地遠離生活之苦。
大伙們你們對待學習也是這樣態度?
曾幾何時,我們意氣風發被社會殘酷現實按在地上戳圓按扁;鬢發白白父母
讀書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不要找各種理由去抗拒讀書,讀書是最劃算自我投資,提升自己能力,應對將來變化。要為找到適合自己讀書方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