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生是個漫長的旅程,讓我慢慢頓悟,慢慢品嘗,讓我慢慢松開手腳,慢慢伸出觸角,試探著,摸索著,一步步前行。不急不馳,看透風景,遍嘗冷暖,也甘之如飴。人生絕對是值得玩味的一遭。
剛剛過去的小長假,霧霾鎖天,時光更替,像穿越過長長的隧道,一陣恍惚后進入另一番境地。不管身處何處境地,總有熱情不減的人們,讓各種總結和計劃、滿意和遺憾刷爆屏幕。我是慢一拍的人,在群情激昂的時刻,我總是最沉默的那個,這沉默不是思考,而是放空。
總是在激情退卻后,我才緩過神,拽回神游在外的思緒,慢慢梳理。
慢一拍的我,像推特上火了一把的航班,2017年出發,2016年到達。我雖然身處2017的新紀元里,但思緒還在2016年的地盤里沒有走出來。總結是個儀式,儀式是打個結,是開個頭。有個儀式才能心無掛礙地揮別過往擁抱未來,僻如婚禮。這篇文章也算是一個總結或是儀式吧。
在國企工作的日子,能一眼望穿未來,未卜先知前途。作為經過高考鯉魚躍農門走出來的孩子,這樣的安穩已經很符合父母的期待了。記得一句話說:最愛你的人對你的要求最低,無疑父母是對我要求最低的人,只要生活安穩足矣。可我心里是不安分的,但我沒有“世界這么大,我要去走走”的灑脫。那么斜杠式的生活就是我最好的選擇了。
我2009年開始學習心理學,先后考取了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和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證書只是一把鑰匙,可以進入這個行業,但并不意味著就能做,就能做好,所以期間一直不間斷學習,并在綜合醫院臨床心理科實習和進行個人體驗。希望可以懷著滿滿的知識和技能,實現自己助人自助的夢想。
直到2016年4月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正式開始了心理心理咨詢的執業生涯。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和開始,讓我有機會深入到另外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體味他人的酸甜苦辣。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的真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制造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的心腸向來較軟,這份工作讓我更多了一份悲憫情懷和責任。我希望可以幫到更多的心靈處于暗巷中的人,于是我想用我的筆把典型案例和心理學理論結合起來寫成文章,如果能有更多人看到,也許就能對更多人有所啟發吧。
2016年9月底,我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平臺,開始發表自己寫的文章。12月份,我收到微信官方通知,邀請我開通原創功能,當時我和女兒在超市購物,我差點蹦起來,女兒說媽媽你要淡定,我注意到自己的失態,慢慢收回了舞動的四肢。曾經在別人的公眾號里,看到日期前面加一個灰色的原創二字,羨慕得不行。為了彰顯自己的作品,我也在題目前面加了“原創”兩字,并用又粗又黑的方括號包裹起來。但它怎么看都像暴發戶脖子上的金鏈子,雖然貨是真的,但這樣掛著未免有些張揚和礙眼。這下好了,這個被細細的方括號包裹起起的原創兩字,才像文人的墨水,低調而真實。
同時我也初步接觸了自媒體。這真是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像個萬花筒一樣嘣地一聲打開了,讓我目不睱接。那么多的自媒體牛人,那么多高水平的寫手,多走心的文章和干貨。我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只覺頭發長見識短。它又像潘多拉魔盒,只是觸及按鈕,它就立即給我呈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看啊看,學啊學,感覺自己就像蝸牛,慢的不是一拍兩拍。我有了強烈的緊迫感。
期間,我通過一個公眾號認識了一塊聽聽,在一塊聽聽我購買了一位牛人的課程,這個牛人講了普通人崛起的十大狠招。一年前,這位牛人還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于千千萬萬人中討生活,但是他僅用一年的時間逆襲成功了。從他的故事中,我學習到了人要坐而起,起而行,只有行動才是實現理想的法寶。
看到了很多成功的公眾號和自媒體人,他們的經歷和文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我也領悟到閱讀、行動和寫作的關系及重要性。我是比較安靜的人,除了寫點文字沒有別的愛好和特長,只是這幾年由于種種原因擱筆很久了,是他們無形的影響,激起了我心底那份寫作的欲望。寫作是認識自我、修煉自己的一個過程,是認識世界打開社交的一把鑰匙,是溝通你我鏈接彼此的一座橋梁。他們和你們的文字影響了我,也期待著我的文字給你一點啟示。
2016年12月12日我接觸到了簡書,2017年1月3日我在簡書發表第一篇文章《你的生活與婚姻勢不兩立》,并投稿給了《心理》專題,很快被《心理》專題收入,1月4日凌晨00:25,該文章又被加入專題《社交人類學》,同時也收獲到了幾個喜歡。這真是對我莫大的鼓勵、支持和肯定。接下來的日子,我會時刻懷惴著這份支持和肯定,讓它給我溫暖和力量。
2016年12月,我著手準備開展心理學方面的培訓課程。作為機構負責人,在懷著滿腔的熱血和情懷做事業的時候,也要關心機構和小伙伴們的生存和生活,把身邊的人和物安排妥貼了,才能有更長的觸角觸及更多的人和物。
作為新成立的機構的和初次創業的人,知名度不夠,人脈不夠,在你打開拳腳的時候要么碰壁反彈回來,要么直接觸底,沒有回音。
記得,在通過微信和一位小有名氣的年輕老師談合作時,他問我機構什么時候成立的,我如實回答后,他再也沒有回信。也同樣通過微信和心理學界一位大伽級前輩聯系,給他留言了我的合作意向,他回信給我,詳細說了他2017年的安排已經比較滿了,并且身體原因不易過度勞累等,溫和而堅定地婉拒了我的合作請求。同樣的拒絕,兩種的態度,給了我不一樣的體驗。
非常幸運的是,目前已經和兩位老師合作開展課程培訓,一個是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的微課,一個是日式催眠的地面課程。這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勵,非常感謝兩位老師的提攜之恩!凡事都有一個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過程。不是所有的請求都必須被應允,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萬事開頭不易,我明白這個道理,也經得起這個考驗。
講真,每次要和大伽老師聯系時,心里總會忐忑不安,編輯好的文字總要猶豫好久才敢發出去。能被溫柔地拒絕已是感激,能夠合作更覺幸運。我相信努力做事的人值得被眷顧。
2017,是我的行動年,閱讀、寫作、創業、帶孩子。當然那份安穩的飯碗也會端牢。
其實想想,很多事情不必等到你準備妥當了才去做,因為永遠沒有真正妥當的時候。也許邊準備邊實踐,邊實踐邊成長,邊成長邊積累也是不錯的做法。
我在2016年才開了竅,不過慢一拍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呢?不后悔錯過了很多,不害怕落后很多。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過來人,當下即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