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救一人 ,怎么救蒼生?”
風鈴隨風而動,天梯震聲斷裂。
“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神。”
這一幕畫面,如同一滴水滴在了平靜的湖面上,蕩起了層層漣漪,有著不小的張力,給人的心頭一震,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近期上映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里的一幕場景。不得不說,相對于其他的國產動畫電影而言,在2020年,這個疫情肆虐之后,電影市場沉寂已久的大時代背景下,《姜子牙》絕對算得上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國產動畫影片,但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想必觀影之后的各位觀眾,大家心中對于這部影片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或褒或貶,各有所據,亦各有所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得正是此意。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的意見和想法,正在不斷地默默推動著中國電影的前行和發展。藝術高于生活,卻源于生活,而生活則是由活生生的萬千大眾所構成,所以人民大眾的聲音不可不聽,既要聽音,也要辨音。
而在我看來,初看《姜子牙》只覺影片四平八穩,但細細回味和思索之后,的確有精彩與亮點之處,值得一看,各位看官自可尋覓。
我們常說,遇事欲揚先抑,確實,事事難以完美,正如同美味的惠靈頓牛排一樣,也難以完全滿足各位食客刁鉆的舌頭。
或許在看影片的時候,我們不禁會做起比較,認為《姜子牙》沒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有吸引力,情節也并不算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亦沒有太白金星般方言配音的幽默風趣,以及沒有給人更多很有沖擊力的臺詞或是畫面,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似乎讓部分觀眾有些失望?乃至于是懷疑?
老實來說,這些情緒實在是在所難免,畢竟《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的時候,為《姜子牙》的宣傳做足了功夫,而且放在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的結尾,著實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兩個完全是不同的故事,幾乎沒有任何的聯系和延續,所以期待和現實有所出入,有所小失落,也是在正常不過了。
盡管如此,我仍然以為這些都不影響《姜子牙》成為中國國產動畫電影歷程里的一部好影片,至少代表著部分年輕一代的國產動漫電影導演和編輯的思考。
我以為導演和編劇、演員等主創團隊,反而用了一種最為直接,最為簡單,最為返璞歸真的方式去給觀眾描述了一個神話故事和神話世界,把反抗命運的愚弄,抗爭強權的操縱,爭取世間的和平和公正,存有那一份善意和誠摯的勇氣和情懷,言簡意賅地展現在了觀眾的面前。毋庸置疑,這種精神,相信每一位觀眾都有所感觸和感悟。
尤其是姜子牙登神界之后自斷天梯,反而成為了全片最后的高潮,因為那是最后一根“宿命鎖”,光芒萬丈的登神天梯,卻是鎖住命運的枷鎖,任憑誰都無法隱忍,所以他想要天下再無不公,人間再無不平。可以說,他既參悟了狐妖的幻術,也看透了狐妖一族的貪念,亦看到了大戰之后怨魂的犧牲悲憫,更看透了師尊所謂的斬“善”,故而一念白發,“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控,不可不救。”就如同影片所言:“一人如露水, 蒼生如江海”。
而且,中國式的神話故事里,善與惡,美與丑,好與壞,就像太極八卦圖,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陰陽相生相克。而這也是中國哲學的一層深意,事物亦并非絕對,也非完全,壞人若是心存善念,幡然醒悟,勒馬回頭,亦能成為好人;而好人若是心懷不軌,貪念纏身,執迷不悟,亦能成為壞人。
這正是道家學說思想精髓的體現,其也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所以說,無論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所展現的不服命運,與天抗爭的無畏精神,還是《姜子牙》中姜子牙所展現的不畏師尊,替天下爭太平的奉獻、執著精神,都反映了中國神話世界里的一種中心思想和內容:人與天的關系,人與神的關系。而且,進一步言之,就是古時的人們對大自然的改變、抗爭,與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從民本思想的角度來看,在周朝時,便有敬天保民的思想發源,夏商朝時期的奉“天”刑罰之觀念,已大為減弱,而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孔子的“仁政”,孟子的“民貴君輕”,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等儒家思想,都反應了人的地位的改變、上升,打破了“天”的神秘,并且道家老子、莊子提出的萬物是相對的,是運動的,與墨家墨子提出的“兼愛”、“非攻”、“節儉”、“尚賢”等思想,更加體現出彼時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已經進一步深化以及對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富足平寧的渴望和向往。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來說,不難看出,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無疑把這種具有中國哲學色彩的思想,用簡潔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且不再深奧和晦澀。
不僅如此,《姜子牙》還別開生面的為觀眾刻畫了一位重情重義,富有正義感的申公豹的角色形象,一改其他影視劇里因嫉妒生恨而誤入歧途的陰狠毒辣的負面形象,尤其是在廢墟開啟的時刻,為了抵擋前來追殺的九尾狐妖,用一句:“你一直是我羨慕的英雄,這次,換我了。”慷慨以赴,明知不可為,而勇敢為之,哪怕最后肉身消失,元神幻滅,而且也向世人揭示,英雄亦可以平凡。
而至于影片里的小九,則更是讓人感到同情和憐惜,本是有父親疼愛的女孩,卻在出嫁之時,被九尾狐妖代替,并被宿命鎖將元神與狐妖元神同鎖一處,同生同死。甚至在姜子牙將其救下之后,仍然被人們認為是狐妖而遭受人類的撲殺,連做夢都是人們想要割下她耳朵的場景。當她走向廢墟,轉過身的那一瞬間,無言的鏡頭,往往有著未知的力量,讓人眼眶濕潤,正是“此去經年,再無歸途”。
姜子牙曾對小九說:“你會像個普通孩子一樣,有溫暖的家,有可愛的朋友,還有一個真正疼你的阿父!”
一位小孩,一只小犬,一位父親,孩子騎在父親的脖子上,小犬在后面跟著,天朗氣清,氛圍祥和,似乎正是這般的結局。
并且,直到最后,才發現,這似乎是在另一位角色的“說書式”的方式下,鋪展開來,把故事說得迷人,而且師祖的出現,更是讓劇情再次反轉。
師尊之上,有天尊;靜虛宮之上,有玉虛宮。
正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是“山外有山,仙外有仙”。
值得一看,乃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