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的人雖然已經逝去,但仍然會不經意地想起。并不是因為這個人教會了你多少做人的道理,或者是告訴了你成功的秘密,而是他們承載著記憶,成為你生命里某個時間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 ? ?最近總是想很多事情。或者是來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在新一階段的開始,內心期待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一個至少對得起自己的自己。希望在未來的某個日子里,當別人叫到自己名字的時候,嘴角自然而然的揚起會意的微笑。或者是因為看到一些熟悉的場景,那人那事不由得讓人回憶起曾經的自己。或者是偶然獲得一本朋友送的不錯的書,沉浸于此,讀別人的經歷,而產了生共鳴,發掘出那些自己內心深處無法言狀的細微敏感的情愫。或者是想起很久之前被暫時存放的記憶,那些不經意間回憶起的關于某個人的一連串的事情,竟然讓自己都內心震驚,原來我們之間有過那么多溫馨的場景。
? ? ? ?這次我想寫一下我的爺爺奶奶。當然,他們已經分別在我初三和高中畢業時去世了。今天寫他們并不是想要表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慚愧與內疚。對于他們,我沒有什么愧疚的,我甚至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在他們所有孫子和孫女當中,論孝順,人品,性格,學業我算是不錯的一個了。我只是想記錄一些曾經發生的事情罷了,那些我在我成長過程中和他們發生過的事情。我突然覺得,有的記憶是就像是自己的根一樣,無論你多么茁壯成長,無論你多么好大威武,枝繁葉茂,當你回過頭在看的時候,總會有很多最初的記憶被喚起,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清晰,越發生動,越發讓人回味。
? ? ? 在農村,老人對自己的孩子有偏向是常有的事。我的爺爺奶奶有五個兒子,沒有姑娘,我想這也是我奶奶最大的心結,而我家就是最出力不討好的那個。當然這不是抱怨,對于老人,無論他是對、是錯都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他們自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甚至會非常固執的堅持自己內心所謂的道理,遠比你想的多,盡管他們真的錯了。
? ? ?在我小時候的農村,婆媳打架拌嘴是常有的事情。然而“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即使吵了,打了,見面白著眼走,誰也不搭理誰,還是一家人。從我的經歷來講,在我看來,我爸是最老實,肯吃苦,不爭不怨的那個,當然也是最辛苦勞累的一個。我媽也是唯一沒有和我奶奶吵過架,打過架的媳婦。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在他的幾個兄弟當中過得是最好的,相反,他的生活是最窮困潦倒的一個,包括現在。這有一部分原因是我爸爸本身,一部分是我爺爺奶奶。
? ? ? 我媽媽不經常對我說以前的事,有時候東拉西扯的就說到了陳芝麻爛谷子的陳年舊事。我媽媽也不會搬弄別人的是非,只是有時候話趕話就說了很多。她說當年我爸是如何把工資都給我奶養活一家人,分家時候我奶并沒給什么東西。我家住的房子原本是大坑,是他兩個人用架子車一車車拉土填平后,又自己燒磚蓋房子的,終于蓋成“家”的時候,爺爺奶奶也不成幫忙推一次車。我爺家有牛故意不讓我媽用,兩家的地頭挨著地頭也沒有搭把手,說我小時候幾乎沒穿過我奶做的一針一線,我奶也不經常照看我,還到處背后講述那些替我媽照看我的鄰居們多管閑事,諸如此類。其實我媽說這些并不是怨恨我奶奶,也不是讓我記仇,當然我也沒太在意這些是是非非,過去的事情不能過多的去糾纏,如果將過去的是非硬生生的壓在心頭,會讓心異常疲憊,又何必呢?這些確實存在,只是存在過而已,隨著時間的年輪成為“過去”,成為“故事”甚至包括爺爺奶奶本身。
? ? ? 其實我爺爺奶奶留給我的記憶還是蠻多的,最起碼比我沒想之前要多很多。
? ? ?如果說小孩子四歲開始記事,我四歲那會兒,我爺爺正在割草喂牛,而我就坐在不遠處看他。本來我是在草叢里笨拙地捉蟋蟀,不經意間我發現我爺爺是跪著割草的。在一個小孩的意識中,“跪”不是生活的常態,只有在大年初一上墳的時候才會“跪”,只是當有人去世時,別人來吊唁時才會“跪”……然而此時我的爺爺竟然跪著割草,而我就在他前邊,我非常納悶,但又不敢多嘴,生怕說錯什么,連呼吸都是緊張的。
? ? ? ?記憶中,我爺爺是個和藹可親,可愛又嚴肅的農村小老頭。秋天我爸媽沒下地回來,他怕我冷,就把常見的軍隊的綠色外套穿在我身上:扣子扣好,衣角打結,衣袖捋好,他笑著說像是唱戲的,但確實行動自如,暖和極了。
? ? ? 他總是剃個光頭,锃亮,有幾個小坑。于是我也總是摸著他的頭,問他為什么他的頭像大土豆,也一度詢問關于和尚光頭、點戒疤事,也曾好奇自己的頭會不會也是有幾個小坑,像小土豆一樣。
? ? ? 他吸了一輩子煙,結合我爸,不由感嘆“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吸過卷煙,很少買煙,絕大部分用銅頭兒、竹桿兒吊著灰色煙袋的煙斗,我們俗稱“煙袋鍋兒”。我最常做的有三件事,第一件當數我總是幫他磕“煙袋鍋兒”,先是燃燒過的煙草的灰燼,然后便是黑乎乎的潮濕的焦油之類,也經常用鐵絲投竹桿兒。也曾在他玩笑的慫恿下抽過一口,嗆得咳嗽半天,惹得自己和他一起哈哈大笑,真不知是被煙嗆到了,還是笑得太厲害了。第二件是我每天都會跑到他家給他配藥,紅色的(丹參)每次兩粒,綠色的每次三粒……或許是因為他記性不太好,還是我習慣了吃了飯就跑他家幫他配藥。在我沒上初中之前,他的藥幾乎都是配的。第三件,應該是每到夏天我會去鉆到蚊帳里幫他拍蚊子,至今我也為他竟然“養”了一二十只蚊子感到由衷的佩服和不可思議,那些蚊子喝得肚漲眼凸,趴在蚊帳上一動不動,他依然睡得鼾聲如雷。每次都是干干凈凈的手進去,帶著血肉模糊的蚊子的尸體出來,可能如今看來有點惡心,當時就是那么樂此不疲。
? ? ? ?農村的姑娘多多少少的也會有一點莫名的勇敢膽大和執拗。時常去他家玩,什么活都干過,掃地燒柴尚且不說,爬梯子找死老鼠還是生平第一次。總是喜歡去他家看彩色的電視,盡管頻道不是那么多。有一次進他們屋就有異味,而且越發濃烈,甚至有老蒼蠅“嗡嗡”覓食。在確定床上邊的棚上有死老鼠時,他和我奶就拿來一個腿腳不是太穩的高板凳,放在坑坑洼洼的地上,再放上一個梯子,另一端靠在棚上,他倆扶著,我膽戰心驚地爬上去,一手拿手電筒,一手拿著長竹竿,等我完成任務從梯子下端跳下來之后的一段時間,我的腿一如梯子上時哆嗦,顫抖。當然,此后雖然不再爬到梯子上找死老鼠,但是爬樹,翻墻卻也是常有的事,腿也不曾像那次哆嗦的厲害。
? ? ? 農村的姑娘有時候因為司空見慣而臨危不懼是不足為奇的。一次,我一如既往地躺在爺爺的床上看電視,腳蹬在另一端的被子上,突然腳心癢癢的,我以為是錯覺,也沒太在意。不料想,還是真真切切地感覺有什么東西在撓腳心。我抬出腳一看,嗬,真是一只不小的蝎子!我趕緊讓弟弟拿了一雙筷子和一個杯子,夾著蝎子就放進了杯子里繼續看電視了,后來那個蝎子還生了小蝎子,不知為何又把小蝎子吃掉了。那個時候,我爺爺一直是疾病纏身,后來他因偏癱臥床不起的日子里,我也偶爾會去給他磕“煙袋鍋兒”,經常去給他配藥、喂飯,夏天去幫他抓蚊子。我也曾慶幸他的床上沒再出現過蝎子,不然一個臥病在床的老人可遭不起這種冤枉罪。
? ? ? 我是一個女生,在那個重男輕女一心想抱大孫子的時代,小時候的我不怎么討我奶奶的喜歡。而且有點羞澀,靦腆,不會也不敢輕易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說句“奶奶,我想吃你屋里的餅干。”都是異常困難的事情。或許那個時候小小的我習慣了鼓起勇氣卻遭拒絕的挫敗感。
? ? ? 小時候,逢年過節,我奶奶家特別熱鬧,總會有很多人拎著大包小包的去送禮。而我家,就是拎著大包小包地送禮去。所以在我家并不會因為過節而突增很多好吃的,只能奢望我奶奶家的箱箱袋袋,眼巴眼望地瞅著,也不敢吱聲,只能鼓動弟弟去拆,然后一起吃。清楚地記得,有一次春節過后,我每天都去奶奶家看那袋記憶中非常好吃的餅干,也因此幫忙干了很多活兒,甚至被她家的大公雞啄了屁股,她總是說過年之后要去看姥婆(奶奶的媽媽)。直到有一天,我興高采烈得跑著回家,只因為她終于給了我夢寐以求的餅干。結果是,餅干過期了,喂了鄰居家的豬。我也因此賭氣,不再那么忍氣吞聲地一味地等著她給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我要么就直接告訴她我的想法,依然是各種理由推辭。我要么索性就去找別的事,不再惦記那點東西。要么就極力去討好我爺,說服他和我們一起吃,還要瞞著我奶。我曾經常和弟弟一起抬起她家的門,趁著縫兒擠進入,等她發現了也頂多說兩句,知道是弟弟我倆做的也不會多說什么,主要是因為有弟弟。如今想來,日子是不能回頭看的,你會驚詫時間消逝的速度竟如此迅速地悄無聲息的過去了。
? ? ?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我也不例外。尚且不說從小就閑著沒事打掃衛生,收拾屋子,洗洗小衣服,幫忙做做飯,替鄰居家帶帶孩子,單說學習包餃子這事就能感覺老一輩對小一輩的言傳身教。小時候在我家,我爸搟面皮,我媽包餃子。我時常想插手,但我媽從來不允許,主要是因為我還小,小孩子瞎胡鬧,還不如一邊玩去,落個耳根清凈也是極好的。于是我就悻悻地離開,興高采烈得跑到我奶奶家。她一個準備一家人的飯,爺爺,叔叔,弟弟,我去了反倒能有一點用武之地。小孩子總是這樣,一旦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甚至得到夸獎和鼓勵,就干勁十足,特別認真。于是在以后的春節里,我都會不吭聲地跑到她家去幫她包餃子,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所以現在在我家就變成了我媽我倆包餃子,我爸出去玩。
? ? ? ?逢年過節農村都會過油,就是將準備好的食材放進油鍋炸熟。如此,我也做過糗事。小時候,這種事我媽只要我負責吃飽玩好就行,不然別在旁邊打擾。于是我又跑到我奶家幫忙,絕大部分還是一個能干的小幫手,對于一個幾歲的孩子也不要有太苛刻的奢求。有一次她在炸東西,我問旁邊碗里放的什么,她說魚肚兒(魚鰾),我就不假思索地拎起來放進油鍋里,她沒反應過來,魚鰾里的水遇油四濺,她被嚇了一跳,就說了我一頓,我慶幸地去院子里玩了。還有一次,在她炸好食物、乘出熱油之后,我就想在鍋里殘存的油和鍋灶還有沒完全熄滅的火中挑戰一番。我閑來沒事兒坐著無聊,就一點點地抓一些碎柴禾放里邊,不曾想突然鍋里的油燃燒起來。按照一個小學生的思維,知道不能潑水,書上說可以用鍋蓋將火蓋滅,我也不希望他們看見,就照做了。事實是,鍋太大,空間也大,沒有熱氣,鍋蓋還有縫兒,火苗在鍋里肆意燃燒,由于油不多,也鬧不出什么大動靜。我發現事情并沒有解決,最終由大人出面,隨手剁了一把白菜扔進去解決問題了,我也是學到一招,在我以后做飯生涯中也果然是用到了。不幸的是,油煙熏黑了整個大鍋蓋,奶奶不得不清洗干凈,一邊清洗,一邊埋怨,還說那黑水可以用來寫毛筆字了。我雖然自知犯錯了,但心里也倔又氣不過,于是二話不說跑回家拿了一個毛筆給她,“給,寫吧,你不是說能寫字了嗎?”她哭笑不得。
? ? ? ?我是在初中的時候,覺得我奶奶對我越發的好了,因為那時候她有囊腫。我每逢星期天回去都會去她那里坐坐,說說話。那時候我爺爺已經去世了,因為叔叔家蓋房子占了很多老房子,她被安置在靠近大門的一間屋子里。一張床,一個桌子,一個柜子,一個十幾瓦的電燈泡,一個小小的低垂的三葉吊扇,一副爺爺的遺相,一套做飯的電器,油鹽醬醋,還有她一個人。我經常去開導她,我覺得人上了歲數,心態很重要,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反正自己一個人,想吃什么做什么,也不是太麻煩,也找點事做做打發時間。剛開始,她心態挺好的,后來就慢慢消極了,當然這和她的病情有關。其實她看上去很年輕,幾乎沒有什么白頭發,除了有老鼻炎,手是遺傳性的抖動,其他都挺好的。只是在囊腫切除之后的幾年她患了胃癌,吃不進東西,還總是惡心嘔吐,只到最后皮包骨頭,枯瘦如柴,頭發依然是烏黑一片,夾雜著幾縷銀絲。
? ? ? 或許人們在年輕的時候,總是無謂無懼。他們覺得一切都可以扛過去,都能夠有解決的方法,大不了一人終得一死,倒也解脫這凡塵累累。然而當人到暮年,面對疾病,面對孤獨,她們開始恐慌,開始對死產生恐懼,于是越發的掙扎,過后換得的卻是病痛的加重,于是就變的不堪一擊,變得那般脆弱。
? ? ? ?曾有那么一次,我覺得我真的是大人了,至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替我爸獨當一面了。那次因為我爸不在家夾雜其他的種種原因,當她年老臥病在床需要有人照料的時候,她的五個兒子竟無一在旁側。因為妹妹年紀尚小需要我媽照顧,于是作為孫女的我,在校一月過星期兩天的日子里陪她在醫院里度過。那是我第一次全程獨自照料一個病人,也是第一次住在醫院里,以及很多發生在醫院里的第一次。
? ? ? ? 我去的時候,她插著鼻管孤零零地躺在一張病床上。偌大的病房,很多張床鋪,她躺在對著門口的三張床的中間一個,顯得蒼白無助,孤苦伶仃,只是桌子上的幾個藥瓶和床下邊的一兩個箱子。另外一個病人被很多家屬簇擁著,別人探望送來的東西堆得高高的,桌子根本不夠用,有各種好吃的。他們談話非常熱鬧,她只是聽著,偶爾別人搭訕,她很沒面子地回兩句,抱怨幾句。別人說著,她聽著,別人吃著,她看著……我不能描述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在她生病的時候,面對如此大的反差心里的五味雜陳的感受到底有多強烈。我只知道我去了之后,她不再是一個人。至少我的到來能讓她感到莫大的安慰和欣喜吧。傍晚的時候,另外一個病人出院了,只剩下我們兩個人,偌大的空蕩蕩的病房。
? ? ? ? 在這樣的夜晚失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們倆聊了很久,其實從我去就一直和她聊天,似乎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讓她有存在感,不那么孤單,不那么消極地只想病痛的事。后來她睡著了,我躺在只有一張席子的床板上聽著她的鼾聲,覺得她應該睡得很踏實,希望她做個好夢,希望她能夠像最初那時心態平和。后來,鼾聲漸漸淡了,沒了。屋子里下水管的流水聲越發的清晰,響亮,風在窗外盤旋,蚊子在耳邊嗡嗡亂鬧,走廊的光從門縫里擠進來試圖與窗外的光交融,卻總也超越不了窗臺的高度,照在一張躺著一個瘦骨嶙峋的老人的病床上。半夜迷迷糊糊地驚醒,犯病,找值班大夫,恰好12點,經指引又跑去一樓叫了很久終于叫醒抓藥的值班人,沒敢經電梯,只是一路快跑。偌大的醫院,寬闊的走廊,明亮的燈光,一片安靜,只有我的腳步聲。或許你在恐怖片里看過這樣的場景,而我就在那里看過,聽過,經歷過。
? ? ? ?藥到病漸緩,我也昏昏沉沉地睡去,又迷迷糊糊地醒來。喂飯,攙扶她上廁所,倒痰,陪她做檢查……這一路,多多少少的心酸,多多少少的領悟。
? ? ? ?人生老病死,在所難免,只是當一個老人孤獨面對時的慘淡讓人心生可憐。我并不是什么救世主的心胸,沒想過有朝一日能夠拯救蒼生,免于疾病。我也沒想過說一些義憤填膺的話,呼吁社會應該怎樣做,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去對待老人。社會那么大,還沒有我的立足點,社會那么雜,還沒有我的話語權。然而社會也無非是由無數小家構成的大家,我們正是當中的一部分。一個對社會微乎其微的存在,對小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跟著自己的心,做好自己就夠了。
? ? ? 人本來就是有情感的動物。盡管太多新聞報道老人被子女虐待,遺棄,但那畢竟是少數。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倘若一切都那么順利,不遭生命的波瀾,也不會有命運多舛。然而我們也只是在走過以后回頭看時才能有自己深刻的判斷,夜深人靜時,意識到那些基礎的、卻被蒙蔽的做人的道理。
? ? ? ?“母愛是一種本性,孝順是一種修行。”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我覺得內心莫名的豁然明朗,不由感慨“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既然母愛是種本性,無論父母如何對待子女總會他的道理在,雖然有時候他也說不清究竟是為什么。人們的出生本就是父母最大的恩惠,最大的給予,至今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媽的不埋怨,我爸的不爭也是莫大的人生哲學。雖然他們也不會講什么大道理,但他們有自己內心的判斷,用怎樣的實際行動去對待一家人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雞毛蒜皮小事的紛爭。作為子女,我們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修養。一個人的幸福感來自內心的富足,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源于他的生活態度。“羊跪乳,鴉反哺”是子女對待父母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人亦是如此,甚至人們會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
? ? ? ?我一直懷著一顆簡單,善良,純潔的心態看待生活,我覺得社會沒那么糟糕,生活沒那么艱難。正如朱自清所言“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白白走這一遭啊?”既然選擇了就矢志不渝的走下去,倘若還沒有選擇,那就選擇了再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 ? ? ?世界是一面鏡子,照著我們的內心。生命是一場不知終點會在哪的旅行,只有善待生命,把握現在,才不枉踏上這條路,才會接連不斷的驚喜與感動。
? ? ?在路上,與你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