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逝去的是歷史,是滄桑,是一聲嘆息,嘆何人?嘆楊修。何嘆之?嘆刀光劍影,戰鼓雷霆的亂世中,他著一襲白衣而來,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才思勝人三十里,衣袖一揮,一揖禮,一頓首,盡是文人風流。可世人記住的,卻是一盒酥,是雞肋,他的錚錚傲骨,遠大抱負,都淹沒在三國風起云涌之中。
他的一生被人誤讀,就連他的死,都被誤解為是因為他自作聰明。這樣的楊修,如何不令人嘆息?又如何不令人在嘆息過后,想要為他正名?
楊修出生在一個世代簪纓——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位,能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并駕齊驅,聲名顯赫的大家族中,生來就是官幾代的人物了,與此同時,他還聰明絕頂,才華洋溢,年少成名,被曹操納入麾下,成了楊主簿。
長久以來,楊修身上一直都被人貼上聰明外露,持才放狂的標簽,但其實這是楊修被歷史演義化之后的形象,真實的他,在正史《三國志》里,就是四個字來形容——謙恭才博。楊修的頂頭上司是曹操,曹操胸能容人,天下皆知——想當年,陳琳一篇《討曹檄文》,將曹操家丑事外揚,罵的曹操狗血淋頭,可后來陳琳被抓,曹操憐其才,放了他;張繡在宛城一戰中,設計殺死了曹操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愛將典韋,可后來張繡投降,明明有著血海深仇,曹操卻依然寬厚待之。一個是謙卑有禮的下屬,一個是海納百川的領導,楊修和曹操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和諧相處的,一開始,曹操因愛才惜才之心,他對楊修這位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的大才子格外賞識,后來,曹操又見他為兵馬錢糧之事,費心費力,心內又十分敬佩。
話說到這,不禁令人疑惑,既然他們的關系如此親厚,那曹操最后為何還要對楊修痛下殺手?因為,曹操他是一個政治家,而楊修,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背后的原因錯綜復雜,一切得從那年曹植寫給楊修一封信開始說起。
楊修是個文人,還是一個至情至性,生來有傲骨的文人,他討厭結黨營私,也厭惡曹操身邊粗鄙自傲的一干人,如果說,在曹操身邊還有誰能的他另眼相看的話,就只有同為文人的曹植了他。雖然,當曹植想要楊修成為他身邊的幕僚時,楊修一開始再三拒之,可當曹植滿懷誠意的寫給楊修:“吾雖薄德,位為籓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頌為君子哉?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亦將采史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名山,將以傳之同好,此要之白首,豈可以今日論乎!其言之不怍,恃惠子之知我也。”這封信的時候,楊修被他感動了,決定參與到他和曹丕的世子之爭中,而且,他是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態走到曹植身邊的,不成功,便成仁。
有了楊修的幫助,曹植很快成為了曹操心目中世子的不二人選,在曹操南征孫權時,特意曹植留在京城,臨走之前又特意囑咐:“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可惜的是,曹植沒能懂得曹操的心意,父親前腳剛走,他后腳就在宮廷里美酒佳肴,美人相伴,這樣的行為讓曹操大失所望,最終他在曹植與曹丕之中,選擇了曹丕立為世子。
前面已經說到了,楊修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參與到曹植曹丕的世子之爭中的,可當曹植在落敗后,作為謀士的他,卻被曹操留了一條命,楊修沒有死,那一年,建安二十二年,一年之后,建安二十三年,著名的“雞肋事件”發生了,這一次,楊修依舊沒有死。是的,他沒有死。
楊修是死于建安二十四年秋,那年九月,鄴城內魏諷謀反,此事雖然被迅速平息,可在曹操心里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曹操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楊修會不會是第二個魏諷?他這么想,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楊修比魏諷有過之而無不及。魏諷是個才華橫溢的人,同時身居要職,具有傾動鄴都的影響力,曹操在他身上看到了楊修的影子,不過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曹操想到了楊修的身份,想到了他這個人背后龐大的家族勢力——楊修是袁術的親外甥,他身后有著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當時兩大世家家族勢力。而袁術與曹操的關系,不用多說,大家都心知肚明。楊修無罪,可他背后的赫赫家族,讓他成為了懷璧之人。在曹操的眼里,在他死后,楊修完全有能力參與再次扶持曹植,對曹丕造成莫大的威脅,甚至,還有一種可能,楊修一方面挑動曹植與曹丕骨肉相殘,令一方面又迅速謀反,到時候必定一呼百應,曹操這一生,就變成了為他人做嫁衣罷了。于是,曹操對楊修起了殺心,痛下殺手。
楊修死了,他是被曹操錯殺的,為何?
因為從始至終,楊修沒有想過要得到天下,他想的,只是不辜負曹植的知遇之恩,他更想的,是看到四分五裂的天下,最終一統,四海清平,家園和諧,百姓有飯吃有地耕。不然,他要反,還要等到曹操死嗎?曹操的確是一代英雄,可他不是不敗神話,更不是神,他是人,也能被打敗的人。可這些,曹操在下令殺楊修的那一刻,是沒有想過的,或許,他是想過的,但是他不肯相信,因為他認為,人在權力面前,都會變,就連他自己都變了,不再是當年那個有著棒打權貴如強項令的風采,有著當征西將軍漢家忠臣的理想的曹孟德了,他又怎么肯相信,楊修在這亂世之中還有赤子之心?
楊修啊楊修,你若是生于太平盛世該有多好,你縱聰明絕頂,卻始終做不了權臣,做不了政治家,你的才華與家世能讓你給盛世錦上添花,可在亂世,卻只會讓你淪為政治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