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下種子法則的四步驟:
- 確定你想要什么/目標
- 找到和你有同樣愿景的人
- 幫助他實現用愿景(播種種子)
- 每天睡前放松,回想自己做過的好事或其他人做過的好事,讓自己處于喜悅的狀態(加速種子發芽)
記錄一些格西老師在演講中談到的關于實踐四步驟的例子:
1)想要獲得1000美元,通過給與別人100美元以及每天睡前處于喜悅狀態實現;
2)想要找到一個女朋友/男朋友,通過去敬老院陪伴孤單老人以及每天睡前處于喜悅的狀態來實現;
3)想要事業賺到1000萬美元,通過幫助其他人事業賺錢以及每天睡前處于喜悅的狀態來實現;
4)想要治愈癌癥,通過幫助其他癌癥病人以及每天睡前處于喜悅的狀態來實現
......
這里很容易引起誤解和抨擊是,做一些和目標不太相干的事能促進目標的實現嗎?乍看之下,不符合事物發展邏輯。我向一位朋友談及格西老師的四步驟時,作為一個旁觀者,他提出一種可能性:在幫助他人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自己本身會對事物發展的規律認識更加深刻,會獲得一些機會,從而有利于自己目標的實現。我沒有否定他的看法,事實上,一些事物的發展邏輯,是可以這樣解釋的。我去敬老院做義工,因敬老院而與未來女朋友產生聯系,這是可能的;在幫助朋友的發展事業的過程中,遇見更大的商業機遇,這也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從這種事物發展的邏輯看,我不需要單單去敬老院遇見一個女孩,我可以在其他更多的場合、情境中去遇見任何一個女孩;進行投資也類似,不必只通過幫助朋友發展事業去創造更多的商業機遇,可以通過其他許多途徑。
種子法則的四步驟的邏輯究竟是什么?種子是業力的代稱,格西老師將業力解釋成:你對任何眾生所做的事,都將10倍以上返還到自己的身上。四步驟的基礎是萬物都具有空性,因為萬物具有空性,種子才能在其上發芽結果。那什么是空性?以筆的故事講,一只“筆”放在桌子上,人看見了會想到這是一支筆;小狗看見了,會想到這是一根磨牙棒。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人的意識中有筆的種子,小狗的意識中有磨牙棒的種子。如果人和小狗都不存在了,那“筆”就什么都不是了,這就是空性。老師講,一剎那會產生65顆種子,種子的發芽結果動態地創造了這個世界。
有一點需要指出,種子的發芽速度是不一樣的。格西老師介紹了他母親的經歷。他的母親一生中種下了很多善業,把錢給了很多人,但是她去世的時候很貧窮。一輩子都在布施,卻很貧窮,這說明這個系統沒有作用嗎?種子法則難道僅僅是一個富有宗教性的宣傳?不是的,事實上,一顆種子可能需要100年才能發芽結果,所以要找到一個方法加速種子的發芽。那就是,四步驟中的第四步。在每天睡覺前,躺在床上,全身放松,想一想自己為別人做的美好的事或其他人做的美好的事情,并為此而感到快樂,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老師舉了一個應用四步驟治療癌癥的例子,過程是這樣的。一個人發現自己得了癌癥,第一步不是去找醫生治療。去找醫生治療,可能被治愈,也可能不被治愈。他要先找一個和他有類似癌癥的人,去幫助他(播種種子),然后再去看醫生,并且每天晚上睡前讓自己處于喜悅的狀態中(回想自己做的好事或者其他人做的好事),這樣會被治愈(種子發芽,獲得10倍以上的“收益”)。從這個例子看,種子法則不是對個人為實現目標所進行的行為的否定,更像是一種加成。這可能會又陷入科學發展的邏輯論調中,讓人覺得種子法則只是為事物發展創造了一種條件、一個路徑。我先暫時稱種子法則為神性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