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經過閻榮惜的一鬧,老奶奶活了那么久,識人無數,自然就明白了閻榮惜的本意。于是就把兒子媳婦叫到一起,商量分家的事宜。
但是該怎么分呢?家里就幾間破房子。本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房間,都是一個院子。
現在就和孩子們商量一下,一家還和他們住在一起,住自己的破房子,各吃各的,各自為家,共用一個院子,一個大門。
另一個就在外面另蓋一套房子,但是蓋房的錢要頂一半費用,另一半他們拿。想著孩子們沒錢,他們幫著借,但是要打上欠條讓他們還的。
畢竟孩子們都分開后,家里就剩他們三個老的,掙錢能力更少了。
然后捎信給陳和讓他回來一趟,一家人坐在一起,看他們兩個孩子如何選擇。
陳和聽了不愿意分家:“奶奶,大,您看,小惜這還沒生呢?她要是生了我又不在家,她一個人怎么辦啊?”
“沒事,我媽離得近,妹妹也沒事,她們都能來看我看孩子,你不用擔心。”閻榮惜趕緊說。并用手去掐陳和。自己好不容易創造的成果可不能泡湯了。
老奶奶看看小孫子媳婦,就把商量的結果給陳和和成仁兩兄弟說了。
陳和還沒說話,閻榮惜就搶著說:“我們搬出去住,大哥和大嫂給您們住的久了,都習慣了,搬出去恐怕不習慣。但是他們也要分些債的,要分成三家,債就三家平攤呀!憑啥他不背債?”
陳仁聽她說那話,看也沒看她,就和陳和說:“二弟,這樣,你看咱們要是都分出去了,父母,奶奶都那么大歲數了,還要為咱去背債。這樣你蓋房子的費用咱兄弟兩個平攤,你我都身強力壯的,可以慢慢還,她們要是身體好好的,也給咱們減輕了負擔。”
玉珍卻不同意:“憑什么他們住新房子,我們卻要幫著還債?要是那樣我也愿意搬出去住。”
“玉珍咱是老大,就要替父母,兄弟想一想,不要添亂,家里啥情況不知道嗎?”陳仁懇切地說。
玉珍沒有再說話。
“好,哥,你說怎的就怎的。”陳和沒有反對。
于是父親找親朋借些錢,四個女兒也都幫著借些錢,找了隊里批了一處宅基地,蓋了兩個月,第三個月,閻榮惜就迫不及待的讓陳和搬了進去。
自此她就和陳家這邊完全斷絕了來往。雖然她的房就蓋在老房子的前一排,但是卻是單獨的一處院子。就她一戶一排房,很是清凈。
陳和平時回去的很少,但是她家卻非常熱鬧。娘家人基本每天都在那相聚,因為他們住的是到集市上的必通之道。
過了不久她就生了一個兒子,陳和回去才給陳家大人說的,那時孩子已經生了兩天了。
老奶奶想著有她自家媽伺候著,就讓媳婦給些雞蛋,紅糖。這是早就給她攢好的。
過了幾年老大有了兩個兒子,也攢了錢借了些錢,挨著老屋蓋了一處院子,從此老大陳仁也搬離了老房子,正好他們的房子上下在一條線上。
老二陳和又生了一個女兒,兒女雙全,一家人很是開心。此時田地都包產到戶。每家都有自己的一片田地。
但是自從老大蓋了房子搬出去后,閻榮惜的心就沒有安靜過。有事沒事時她就指桑罵槐:
“別人都是親生的,就我們家陳和是沒爹沒娘的。蓋個房子自己還背一身債,別人說蓋就蓋起來了。那錢都是長眼睛長腿跑去的嗎?”
“就欺負我們陳和老實,偏心眼也不是那樣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