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要想學得好,
就要有趣有料,有方法。
日積月累,學以致用,快速掌握。
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下小編的
英語學習經驗,
謹以此與大家共勉。
口語
音標至關重要,這是發好單詞讀音的基礎,而會讀單詞又是說好英文的基礎。音標這部分可以讓口語老師或者老外來教,現在大家身邊的資源很多,老外一抓一大把,互相加個微信就是絕佳的英語陪練。或者自己研究一下音標書跟著錄音學發音,然后用手機或者其他的錄音軟件錄下自己的聲音,反復對比原聲糾正發音,雖然這是個笨辦法,但是確實有效。
其實如果平時英語聽得夠多,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發音了,這個道理其實反映了語言學習對學習環境的要求,正如我們學習漢語一樣,生在母語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大腦在重復過程中很就能很容易學會了。
正所謂Practice makes perfect,大家可以多參加英語演講或者辯論賽,哪怕自己英語不好,也要跨過心里這道坎,勇于突破瓶頸才能有所提高。
參加英語角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輕松的環境可以緩解我們的緊張感,會增加我們練英語的動力和勇氣,交友練英語兩不誤。此外,自言自語也是一種灰常有效的方式,你可以把生活中任何好玩的話題和場景用英語表達出來,或扮演大帝做演講,或想象和蓋茨會話,或模擬明星開發布會......你盡可以天馬行空的去想,這樣不僅可以學英語也能樂在其中,何樂而不為呢!
聽力
有人說,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我沒有,這正好反映了有些小伙伴在聽英語聽力的時候有種沒長腦子的感覺。其實,聽力的練習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難,我們需要客觀認識聽力能力提升的客觀過程。總結一下就是急不得,慢不得。
急不得,說的是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想一下子就獲得很大的提高,那碰壁就是必然的。急不得原則建議大家要多做精聽練習。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能無障礙聽懂BBC新聞、看懂無字幕大片、聽懂奧巴馬演講所需要的英語能力,首先你要知道上述內容中涉及到的所有英文詞匯和短語的意思、發音,而且聽其音就能立馬辨其意,這樣你才能捕捉到對方表達的信息。
其次你需要掌握英語內容所包含的英語國家文化和語言習慣,就像中文一樣,同一個內容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同地方的人受文化差異的影響,對同一事物的表達也不盡相同,所以,廣泛涉獵英語國家文化是幫助我們聽懂的重要因素。
所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聽力不是一兩天練就的。而我們很多人都在尋找捷徑,幻想著找到一種修煉聽力的武功秘籍去獲得聽力的迅速提高。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方法,精聽就是最好的方法,大家對10000萬小時定律都耳熟能詳,但是很少人能把這最簡單的一點付諸實踐,因此貴在堅持也就變成了“跪”在堅持。
慢不得則恰好相反,要練就快速聽懂流利英語的能力,我們不能要求每個講英語的人都像VOA慢速一樣娓娓道來,所以精聽之后要做大量的范聽練習。以看美劇為例,美劇看的不再多而在于精。美劇可看可聽,大家不妨先不看字幕刷劇,或者干脆只聽影視原聲不看劇,因為好玩有趣的畫面容易把你帶跑偏。
大多數人有一種感覺,看著雙語字幕,看著畫面感覺自己完全能聽懂,這其實是畫面和中文字幕造成的假象。而我們真正能聽懂多少呢?單純聽一下英語原聲你就知道了。
因此,練習的時候要精聽泛聽結合,循序漸進,先不看字幕聽一遍,然后對照字幕再精聽一遍,看看自己在泛聽的時候有哪些地方沒有get到,然后再去泛聽,整體把握。日常用的聽力資源非常多,比如《每日英語聽力》《隨時隨課》《可可英語》《Ted》還有Youtube上各種有趣的英語學習欄目以及微博微信上海量的英語學習資源,只要愿意找,你會發現全世界都是學英語的素材。
寫作和閱讀
沒有input就沒有output。相信個人都有N多種英語閱讀材料。我的建議是循序漸進,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大家可以先測試一下自己的詞匯量,然后再找一些資料自己看一下,評估一下相對難度,選擇自己大部分能讀懂又能從中學到知識的材料來讀。具體材料就不一一列舉了。主要是自己選的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學習興趣,盡量找一些自己愛不釋手的材料來讀,這樣效果才更顯著。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練手生。有了朋友圈之后很多人都不寫日記了,更別提用英語寫日記了。在這個提筆忘字的年代里我們每時每刻都感覺書到用時方恨少啊!但真理往往是堅持了越難堅持的事才能成為成功者,所以如果你也想快速提高寫作,那就每天堅持去寫。
這里分享兩個能夠激勵大家堅持寫作的方法——摘抄和創作。簡單點,寫作的方式簡單點,你可以找一本你最喜歡的筆記本,配上一支心愛的筆,選出你最喜歡的作品進行摘抄,讓作家的語言流露在你的筆尖,用心靈和作家會話;另外,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你盡可以天馬行空地去與自己對話,當然你也可以用英語天馬行空地創作,把你腦海中精彩的畫面用英語描繪出來,落實在紙上,這樣不僅學了英語,還體會到了當作家的快感,如此甚好,何樂不為呢?
英語要想學得好,就要有趣有料,有方法,希望上述方法對大家有所幫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