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觀后感
? ? 撒謊是人之本性。一樁殺人案,三個當事人,三個殺人者。真相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個人為什么都要撒謊。
? ? “活下去”,這是人撒謊的理由。
? ? 對多襄丸而言,被官府抓住后,肉體的活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他需要維持他做為“惡貫滿盈的強盜”的“尊嚴”,他不能讓別人知道他曾經低聲下氣地求一個女人做他的妻子,卻被拒絕;他不能讓別人知道,當這個女人被她的丈夫拋棄時,他對她也失去了興趣,他想要的,只是他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女神,而不是被人嫌棄的“妓女”;他不能讓別人知道他只不過是一個做一些小偷小摸、強占婦女之事的偽強盜,跟人打斗、殺人越貨的事情對他而言也是令他害怕的事情。所以,在他的故事里,女人是那個剛烈美麗的女神,武士是勇敢善戰的男子,一切都是為了配合他這個英勇神武的存在。
? ? ? 對女子而言,失身于多襄丸,已經讓她覺得恥辱,丈夫的嫌棄更讓她感到自己毫無價值。在她的故事里,那個有著冷漠眼神、嫌棄表情的武士,并不是她的丈夫,是她的超我,是曾經高貴美麗、被男人愛慕的她,是她對自己在男人眼中失去價值后的憤怒、無望、迷茫。她只有殺死這個超我,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 ? ? 對武士而言,被多襄丸制服,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強占了自己的妻子,是多么有失威嚴的事情,所有的這一切,讓他感到了自己的無能,然而,這無能又是不能被自己接受的,他要把這無能把這罪惡投射出去,投給誰?多襄丸嗎?不不不,那是制服自己的人,是跟自己一樣的男人。女人,那個軟弱的女人,就是因為她,給自己帶來了這份恥辱,這個可惡的女人,一切的起因都是源于她,她就是萬惡之源,她是那個狠心惡毒的女人,連強盜多襄丸也嫌棄了她。他覺得自己是那個最無辜無助的人,唯一能證明他的,是他的自盡,表明他還是一個有骨氣的武士。
? ? 三個人的故事,哪個是真的?也許,作為旁觀者,樵夫的故事是真實的。可是,那把匕首哪里去了?樵夫已被卷入其中,那么,他的故事是否可信?
? ? 人,為了活下去,會將事件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理解。
? ? ? 撒謊,也許并不是有意為之,只是無意識下讓自己活下去的方法。
? ? ? 當生存成為問題,尊嚴和文明從何談起。
? ? ? 樵夫、和尚、流浪漢,另一個三角關系,是人格結構的隱喻嗎?和尚是超我,代表著道德善良文明的人性;流浪漢是本我,以快樂為原則,聽故事,不想聽真相,只要好聽,吸引他,和尚的大道理讓他聽了不耐煩;樵夫,是自我,在滿足欲望與良心未泯之間徘徊。最后的嬰兒也許就是人性最后的希望,流浪漢拿走了外在的物質,留下了嬰兒,當樵夫決定收養嬰兒,和尚看到了未來。當生存不是問題時,雨過天晴,未來也許會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