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去洗浴中心搓了個澡,沒想到,被一位洗浴大嫂震撼到了。
真真的是個世外高人。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洗澡時,好學的我把手機罩了個塑料袋帶進了浴池,見縫插針地一邊沖澡,一邊用聽書APP聽育兒課程。
這時候,一位穿著黑色三點式的大姐走過來,笑瞇瞇地問:“搓澡嗎?”
我點頭,跟著大姐到搓澡臺上躺下。
大姐把我的手機收到了高處,我聽不到課程了,不免有些無聊。
大姐好像看透我心思似的說:“我知道你聽的是啥。”
“啥?”
“教育孩子的唄。我從不聽那個,都是些紙上談兵的東西,沒有實踐!”
她這狂傲的口氣讓我有點反感,我反駁:“最起碼可以了解點育兒知識啊,”我又按耐不住好奇地問,“聽您這話,您孩子應該教育得不錯?”
她笑了,眉眼里有了自信:“也不說有多好,畢竟我們是農村的,條件差。但我兩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一個當醫生,一個做會計,小日子過得還行。”
一說到教育孩子,似乎切入了大姐最擅長的話題,她一口氣給我講了好多育兒的趣事。
樁樁件件都蘊含著生活的智慧。
02
大姐先給我講了培養孩子們練毛筆字的故事。
孩子上小學后,大姐決定讓兒子和女兒練書法。
可小皮孩兒哪能坐得住呢?
大姐就想了個招。
她買來了全套的文房四寶,自己先練起來了。每天寫字之前,她用硯臺慢慢地硯墨,仿佛是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
她從不叫孩子過來練,但小屁孩的好奇心卻被激了起來,媽媽越不讓他們摸索,他們越想去摸索。
于是,每次大姐去干家務的空檔,兩個孩子就一個執勤盯梢媽媽,另一個坐在書桌前學著媽媽的樣子臨摹字帖。
大姐明明看得心知肚明,卻非要在孩子面前裝糊涂:“奇怪呀,是不是你們用我的紙了?紙怎么又少了?我昨天明明只用了一張呀!”
兩個孩子覺得捉弄媽媽很有趣,練得更起勁了。
練了一段時間后,妹妹的字逐漸練得有點模樣了,時常得到爺爺的夸獎。哥哥的好勝心被勾了起來,為了超過妹妹,就一個人躲在屋里,偷偷比著字帖練。
從那以后,每年春節,家里的對聯都由兩個孩子親自執筆。
孩子們覺得練字有了用武之地,親朋好友們的圍觀贊嘆也滿足了他們小小的虛榮心。
就這樣,兩個孩子一分錢的學費都沒交,自發地練了好幾年書法。
03
大姐還奇在,特別的有文化。
唐詩宋詞,沒有她不知道的,跟我說話都是旁征博引,可憐我一個文科的大學老師,她說的好多詩句,我根本接不上嘴。
原來,大姐有失眠的毛病。有人勸她吃安眠藥,可她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有人建議她每晚臨睡前喝一杯小酒,可大姐覺得喝酒是惡習,不可養習。
她自己想了個治療失眠的環保方式——看書。
最初,大姐看得是小說,可她閱讀速度快,一本小說十幾二十塊錢,兩天就讀完了,家里的錢完全供不起她閱讀。
后來,她就買了唐詩宋詞選來讀,因為詩歌是可以反復閱讀欣賞的,讀熟了還可以再背誦。
就這樣,大姐生生把自己練成了詩詞寶典。
古今中外的詩,別人提起來,沒有她不知道的。
她一個農村婦女,背了那么多詩,除了修身養性,最大的功用就是教育孩子了。
大姐教孩子背詩,也有特別的方法,講究一個情景交融。
比如,大姐帶孩子去郊區的池塘游玩,天上白云幽幽,塘里池水清澈,景色美得兩個孩子拍手跳腳。
大姐適時地吟一首:“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情此景,再配合上大姐通俗易懂的解釋,兩個孩子一下子就理解了、記住了。
再比如,夏天,大姐帶孩子去池塘看荷花,見到蜻蜓立在蓮蓬上,她會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走到荷花繁茂處,她就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沒有刻意的背誦,也沒有枯燥的記憶,只一遍孩子們就記住了。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方式,也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詩詞與生活的關聯,以及詩歌的美好。
04
大姐還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感恩心。
大姐說,從小到大,她從沒給過孩子零花錢。
如果孩子需要錢,就必須通過勞動獲取,或者考出好成績獲得獎勵,哪怕一分一毛都要靠孩子們自己賺取。
大姐說:“我就是要給孩子們樹立一種觀念,一切所得都要靠自己的付出!我常跟孩子們說,媽媽供養你們,不是天經地義的,你們也得為這個家做貢獻。”
在這種教育觀念下,兩個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強。
18歲之前,為了陪伴孩子,大姐和老公一直在安徽老家種地。
等孩子們考上大學,為了給孩子賺學費和生活費,老兩口才來到山東打工。
大姐怕冷,想找個冬天不受冷的工作。在洗浴中心當搓背工的工作,讓她覺得挺滿意,一干就是十幾年。
大學時,兩個孩子每月的生活費只有500塊,但那已經用盡了夫妻倆全部的力氣。
好在,兩個孩子都很爭氣,他們在學校半工半讀,生活也非常節儉。
大姐講了兩個讓人辛酸的細節。
有一年寒假,兒子回來了,大姐發現兒子的頭發禿了一大片。問起來才知道,是兒子為了省3塊錢的澡票錢,放暖氣片里的熱水洗澡,結果,時間久了,熱水里的重金屬把頭皮都腐蝕壞了。
大姐的女兒常年在一家飯店幫忙切土豆絲,結果勞動過度,傷到了胳膊,直到現在胳膊肘還常犯疼。
大姐感嘆道:“你看看,父母沒本事,孩子要多遭多少罪呀!”
不過,她很快又自我安慰:“但我也覺得,讓孩子受點苦也是好事。我的兩個孩子都特別能理解我,特別地孝順。”
大姐說,她女兒工作的第一年就提出要每月給她1000塊錢作生活費。
但大姐拒絕了。
她說,只要自己還有勞動能力,就絕不拖累孩子。
05
大姐是個特別喜歡孩子的人,她不善交際,幾乎沒什么朋友,兩個孩子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年輕時,她最喜歡的享受,就是帶著兩孩子出去閑逛。
有錢時,她們就去周邊的小城,沒錢就去離家不遠的小公園,哪怕是逛逛村里的集市,都覺得其樂無窮。
大姐對物質沒有過高的要求,吃飽穿暖就夠,但她的生活不能沒有書,沒有精神的享受。
兩個孩子也都隨了她的性格,自小都愛看書。雖然家境貧寒,卻勝在心態平和又自信。
直到現在,兩個孩子有什么心里話,不管是戀愛的失敗,還是婚姻里的別扭,都愿意跟母親分享。
我想,在中國,親子關系能處成這樣的,也算是稀有了。
大姐講了一個很溫暖的細節。
女兒坐月子的時候,大姐去照顧。
女兒突然依偎在她懷里哭了,大姐撫摸著女兒的頭發念了句詩:“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女兒問:“媽,你說什么呢?”
大姐笑了:“傻閨女,媽在說你的心里話呀。你不就是看這么多人都圍著你,卻唯獨少了你的老公,心里難受嗎?”
原來,大姐的女婿是創業開公司的,平時應酬多,月子里也不能經常陪伴妻子,所以女兒覺得很委屈。
大姐勸解女兒:“女兒啊,媽要告訴你,這世上,女人嫁了誰都會后悔。再換一個,說不定比這個還差。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既然選了就得堅持下去,也要接受現實。古詩都說了,有情郎比無價寶都難尋!要求不要太高了。只要老公心里裝著你,裝著這個家,你也得包容他的工作性質。“
06
我問大姐:“老了以后,您打算跟兒子過,還是跟女兒過?”
大姐笑了,說誰都不跟,就跟老伴兒在老家種地養花。
大姐和老伴兒的感情一直不錯,就連打工也在一起,一個在女浴池搓背,一個在男浴池搓背,兩人一起上下班,一起吃,一起睡。
對于婚姻,大姐也有自己樸素的智慧。
她說,再好的感情,也經不住異地。夫妻嘛,就得夫唱婦隨地在一起。
老兩口都打算好了,等打工攢夠了養老錢,他們就回鄉下,過自己喜歡的清靜日子。
除非孩子強烈要求,大姐不打算幫忙帶孫子孫女。
大姐說,到了她這個年紀,總會隔輩親,無論如何都狠不下心去責罵孩子,這種溺愛的心態,又怎么能把孩子教育好?
而年輕的小夫妻,也只有經歷過一起帶孩子的艱辛,才能真正培養起家庭的責任感和凝聚力,親子感情才能更加和諧。
不要事事都幫孩子大包大攬,這才是真正對子女好。
聽了大姐的這番話,我簡直要為她拍手稱贊。
想不到一位農村婦女,竟有這樣的大智慧!
07
其實,大姐的智慧并不是只體現在育兒和處理親子關系上,真正難能可貴的是她心底始終有一種自信的力量,對生活也有發自內心的滿足感。
我觀察到,大姐有個平板電腦,工作空閑的時候,她就坐在換衣間里,用平板看看新聞,讀電子書。
我洗完的時候,剛好大姐也該換班了。
她穿上了黑色的高領毛衣,灰色半身裙,小皮鞋,拎上自己的小手包,精神抖擻地出了門。
看那狀態,哪像是個當奶奶的人,她的皮膚依然光潔,眼睛依舊明亮,看起來最多也就四十出頭的樣子。
常聽人質疑,在當今這個時代,閱讀還有什么意義?
我想,這位大姐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生命有限的緯度內,是閱讀讓她內心豐盈,不但抵御了物質貧乏帶來的心理缺失,還賜予了她充足的智慧,讓她孕育出兩個如此優秀的孩子。
大姐對自己的評價也充滿了哲學智慧,她說,“自己是個一輩子都活在夢里的人。”
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雖活在泥淖,卻一輩子懷揣詩和遠方,雖生在鬧市,卻悄悄在心里種了一大片桃花源。
大姐口中的詩和遠方,比出身名門的高曉松所說的詩和遠方,更能打動我,也更有生命的張力。
說讓人心生敬畏,都毫不夸張。
我相信,大姐是真正在享受著內心的幸福感,而這樣的狀態,其實是值得被我們許多人所羨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