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百年· 鐵骨倚天傷落梅-散憶梅墨生先生

?

?

梅墨生先生最后的影像

? ? ? 梅墨生(1960-2019),河北遷安人,號覺公。齋號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曾師從河北書畫名家李天馬,后投師于二十世紀國畫大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李可染門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原中國國家畫院理論部主任。



正文模式





? ? ? 今夜又將是個不眠之夜。

? ? ? 最近半年來,著手于中國畫學史述要的編寫,范圍較大,內容亢繁,條理思緒,不時處于紊亂狀態,休眠也不是很好,又每隔一兩天,必須趕出一期文稿,因此身心都有一些疲憊。今日休息,床寢至中午,起來胡亂吃一口,提起筆來又畫了一幅水墨山水,紙濕未干,依身于床頭,然后又開始著手于中國畫學史述要關于二十一世紀云南畫派的史學摘錄,不知怎么的一直有一些心緒不寧的情素在干擾著,昨天晚上的后半夜,夢見一個最親的人,和我并肩同行,忽然一歩懸空,跌入絕壁深淵的洪荒之中,就再也尋見不著,當時慌恐之下,一夢驚醒,翻查百度,尋周公解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不得其要,心下卻總是擔心,不知何事將至,是喜?是憂?怕家里有什么事情,即至晚間,大約六、七點鐘的樣子,開了微信,便見了這滿屏覺公病逝的消息,心下微微作痛,天忌英才,悲乎!

? ? ? 覺公者誰?京津畫派名家梅墨生是也。? ?

? ? ? 梅墨生(1960-2019),河北遷安人,號覺公。齋號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中國書法院、臺灣藝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員,文化部國家藝術科研課題項目評審專家,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醫影響世界論壇副秘書長,北京中醫藥文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部原副主任。河北遷安市委市政府斥巨資打造有遷安梅墨生藝術館,秦皇島市委市政府花重金修建有北戴河梅墨生藝術館,足見梅墨生先生今日影響之大,其早年師法河北名家李天馬先生,后又入二十世紀國畫大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可染先生門下,其詩、書、畫精絕,又兼中國現當代美術理論的整理和發表,社會對梅墨生先生的評價是一位從事中國畫、書法藝術創作、現代藝術理論研究和評論的“三棲型人物”,梅墨生先生一生所學,博而雜,精而純,于儒、釋、道之通達,又熟“易”理、陰陽,五行、中醫、太極于一身,日常修持打坐,夜無間斷,則言巳通??督二脈,足可令虛室生白,又能開陰陽之天眼,見人所不能見,并知人身之未來,其貌甚古,其思每異,其言慎行,乃當世奇異之士也,又耽書畫,性近于詩,人謂之:“詩心畫境,蘭心梅骨”,其山水自成家數,作品多以青山遙遙,元氣橫亙,江山廖廓,飛瀑流泉,其中雜以奇松倒臥,怪石森峋,一片巍然聳立,好一派水墨梅山,長風浩蕩,氣息悠然。




? ? ? 觀梅墨生先生書法,五體兼備,而慣寫行草,出自二王,結體圓潤、嚴謹平和,文氣儒雅,開張有度,與其終生習練太極拳路不無關系,大家既能從他的作品中看出傳統的影子,同時又能感受到覺公常變常新的自家風貌,觸摸到覺公與時代的脈搏跳動的心緒,近二十年來,梅墨生先生一直站在時代最前沿,在西方文化藝術席卷全球的世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首當其沖,曾幾何時,全國藝術領域一片西化的浪潮之下,梅墨生先生依然秉承傳統,立定腳跟,不為所動,并且多次走出國門,遠赴法國、德國訪學做展,走訪于西方藝術殿堂,接觸其名家學者、教授,2018年的美國中文頻道的采訪,長達月余的俄羅斯遠東寫生之旅,他沒有想過能去學到什么,而是遠在異國他鄉,傳播中華文明、推廣民族文化藝術一盡綿薄之力,又梅墨生先生熟讀六經,釋儒道三教通達,能詩擅畫,評論精到,文風古樸,于當世之中,足可師范,又其文脈相承,深研前法,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石濤、八大、青藤,多有臨摹,用筆獨到,墨彩非常,雖然自二十世紀以來西化之文藝甚番,卻也無法對梅墨生先生的藝術創作和研究形成影響。



? ? ? 在論及當下西學東漸對中國文化的深重破壞和影響,梅墨生先生一直是持反對意見的,曾言:“若以中國文化的立場論,近數十年來中國畫的教育是失敗的,一切摸著石頭過河的理論顯得較為無力,頗不實在。梅墨生先生常講:“西方文化求質,中國文藝求心。“質”者,型也,造型之術,則以黃金定律為分割,不得寸失,中國畫之不同,則見畫者之心性,其畫者,形也,非造型之型,是為意象、象形,形意之體是也”,西畫求型見質,國畫意象求心,求質者見本,求心者謂“文”,古語云:“畫之極者,文也。《道德經》有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妙”之語,延之于畫,斯言巳得大半。又,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每多劫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包括國美、央美一級藝術殿堂,連國畫方面的專業課程也是全面取消掉的,換之以彩墨畫以作充?,許多當時的中國畫系教授如潘天壽、李可染、李苦禪這些老師,畫也不敢畫,教也不敢教,整天無精打采,無所事事的混日子,見黃苗子《畫壇師友錄》中就提到,那時候見到潘天壽先生,整個沒精神的虛脫狀態,還給他自己取了個“懶道人”的嗜號。可見西化影響之惡劣和嚴重。雖然整個社會大環境下意識形態對文化藝術的創作影響如廝,然梅墨生先生卻始終有著自已的行止和態度,并經常對學員們說:“中西文化能血水交融,那才是真見鬼了”,可見其文化立場之堅定。




? ? 仔細說來,百年君與梅墨生先生之間,好像冥冥之中注定要有一些故事的,先時,中國當代美術理論家姜澄清先生去世,百年君因與姜先生有同鄉之情半師之誼,只此任性而作,蒼促發文,不過一時念想,當緬懷姜澄清老師的文稿擺在梅墨生先生的微信面前,想那時,梅墨生先生就巳經想要看到這篇文稿,天知道,百年君會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記錄下老師的生平。說實話,早在梅墨生先生去世之前的幾個月,我就擬了草稿,著手準備寫一寫梅墨生先生,在老師的有生之年能夠讓他親眼看到這一篇小稿,則是一件幸事,以作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拳拳赤子之心。哪知幾個月不見,梅墨生先生也登極樂,事實上梅墨生先生實歲未足六十,平時又參佛打坐,閉關清修,又適逢獅虎之年,現在一下子說走了,頭腦蒙圈,真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啊!人生最大的錯覺就是總以為來日方長,哪知天時易變,一個轉身便是天涯,一個離別就是永生。

? ? 早在二十年前,那時我剛好參軍報國,退役返鄉,路過昆明,買了一本梅墨生先生的著作《中國山水畫述要》,這本書就成為我和梅墨生先生結緣的開始,其實梅先生也就四十左右,書畫作品巳具自家模樣,其對畫史畫論的研究巳經頗有見地,初初記得當時就有朋友說了一句:“這個人跟你好像”。我那時候自作聰明,小小丫玉的臉壓著一塊圓形的眼鏡,以為自己將來也會是個讀書人的模樣。二十年來其話猶新,其它的什么事情反而都忘記掉了。

? ? ? 第二個緣本,早在兩千零十二年的時候的事情,那時候我在溫州,臺風天就宅在家里,裝置了一臺電腦,白天黑夜的都在寫文稿,回憶前時的事,想起那些憂傷的故事和童年,想起巳逝的親人,一邊回憶,一邊流淚,一邊記錄,同時也微博上網,加了不少新浪網友,網絡上相互關注,梅墨生先生也是那個時候加入好友的,那時候網傳有大量不良信息的,民怨四起,今日的網禁便是那一時期的結果,百年君年少氣盛,說了一些不好的言詞,廝時梅墨生先生講學論畫,深研巜道德經》,頗有體會和感悟,百年君年少輕狂,與老師有過不太令人滿意的交流,大意是中國的文化知識分子當有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良知和熱血,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敢于直面當下社會的貪腐和惡習,梅墨生老師畢竟年長,慎言慎行,持身有度,豈如百年君如李逵一般狂放不忌,口無遮攔、毫無顧慮的肆言,然而,緣份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們最終還是因緣集會,接上了這天命的緣。




? ? ? 緣本之三,時間一下子就翻越到公元兩千零十七年間的四月,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理論部主任梅墨生先生,接受美術報的邀請,破天荒第一次南下杭州,組建國學與國畫藝術工作室,開班授學,梅墨生先生對此次南下十分重視,動用了他在學界、藝術界良好的人脈資源,邀請到當下眾多名家學者、藝界翹楚如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章利國、張谷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當代美術史論專家毛建波先生,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著名學者季惟齋,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立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龔鵬程,浙江大學教授汪永江等名家學者前來授課。那時百年君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山水專業研修,聽聞梅墨生先生南下,我便電話問詢,接電話的是梅墨生工作室班主任、美術報記者裘竹如老師,又當時囊中羞澀,裘竹如老師知道了我的情況并作了上報,學費作了一定的減免處理,這樣一來,我平時除了要上班,還要趕去中國美術學院上課,同時又搭車下濱江,趕去梅墨生先生工作室上課,那段時光也是我這一生中最忙的時間,常常一城三地的來回奔波,就這樣,與中國國家畫院的梅墨生先生結下這份感情沉重的師生緣。

? ? ? 中國國家畫院梅墨生先生工作室研修二期,即公元兩千一十七年七月底,接梅墨生先生的通知,遠赴北戴河梅墨生藝術館參加中國國家畫院梅墨生師生作品展,這一次活動的意義,除了對工作室學員的整體水平以畫展的形式向社會公布和展示之外,最重大的意義,是我這樣一個卑微的市井書畫愛好者,竟然可以近距離的走走一個對當下畫壇有著重大影響的書畫名家,當天晚些時候,踏著夜色的我最后一個走進梅墨生藝術館,師生座談會已經開始了個半小時,當我推開那扇門,梅墨生先生就巳經注意到我了,梅老師輕輕地叫了聲:“道百年”,我應了一聲,便挨著門邊的沙發坐下來,梅師母端來一杯甘甜的松茶水,所謂“松茶”即用嫩松尖浸泡的開水,師友們打趣地說:“道百年,梅老師這么多學生一個都記不住,單單記住了你的名字,你這一遲到,真正的遲到得是時候呀”,是啊,梅墨生先生一生桃李滿天下,有多少學生恐怕老師自己都不知道。



? ? ? 第二天一早,百年君、王中師兄陪著梅墨生先生、梅師母一起共進早餐,看著一個藝術大家怎樣的細嚼慢咽,怎樣的將一口粥慢慢吞下,看著他灰白的胡須在用餐之間如何有節湊的運動,你一定很奇怪,百年君為什么會觀察得如此的細致入微,當你對一個傳奇人物非常崇拜非常好奇非常以一種無以名狀的姿態去接近他時,那么,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你來說無不充滿著優雅和魅力,那時候早晨的陽光從窗戶外面探頭進來,映照在梅墨生先生的須發之上,越發顯得鶴發童顏,其實,鶴發童顏之說,總是覺得不妥,那胡須和發越發顯得白而亮,可是,梅墨生老師的臉,卻越發顯得古貌別致的了。在他的右邊的耳窩間,長出一顆長長的肉痣來,額頭之上,三條長紋橫鎖,最下面的一條,卻伸長彎轉包裹住梅墨生先生兩眉的尾尖,一粒肉痣掛在他的右邊的眉尖之下,梅墨生先生的眼神很銳利,透出一種無法猜測的深意,這或許與他多年的練拳有很大的關系,經常強身健體的人,其本身的精氣神都比常人更好,再去看梅墨生先生的臉時,見五道深深的魚尾紋排列在他的左右兩個眼角,他的鼻頭很大,鼻珠下垂,如同一條眉毛似的花白的胡須橫貫于其人中之間,鼻翼之側,兩條發令紋深深地垂下來,穿過唇角,直透下額,晨光之下,白發越發顯得發亮,陪著梅墨生先生吃早餐,仿佛與古人在談話,頗有一些時光穿越的感覺,心下莫名的就有一些異樣和感動。

? ? 早餐過后,梅墨生先生邀請我們參觀的畫室,練功房、待客廳,參觀他的梅園,看他在為我們的畫展忙進奔出的汗濕衣衫,展廳的一角,墻上掛著我們的作品,而我們卻如同沒事人一般幫不上忙,眼睜睜看著梅墨生先生上下奔走,梅師母招呼著前來采訪拍照的新聞界的朋友、秦皇島市委領導、河北畫院、秦皇島畫院的領導、省市宣傳部門的主管,眾多前來觀展的佳賓濟濟一堂,燈光閃爍,畫展演講,開場剪彩,兩三個小時下來,梅墨生先生巳經汗衫濕透,心里隱隱的便有些內疚起來。? ?

? ? ? ? 畫展結束,受秦皇島市委宴請,梅墨生先生、梅師母挨桌給大家敬酒,師友們給老師、師母敬酒,宴會廳其樂融融,師生情誼一展無遺。之后的第二天,梅墨生先生帶著大家奔赴北戴河風景宜人秀美的祖山寫生,百年君有事,只能趕回江南,這是我的第三次北上之旅,也是我近距離的接觸梅墨生先生。

? ? 九月份,梅墨生先生安排師友們到國家高等教育出版社,這一次,除了要拜見梅墨生先生,第四次赴京北上,主要是有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立辰先生的課,人生短暫,有生之年,有些緣不能斷,有些人,不能缺,有些事,不能不做,正如佛門高僧虛云大和尚云:“這一生你要做什么事?為誰而來?要見誰?命運早就做好了安排,天命所歸,道也有道,所謂文脈相傳,一脈相承,概無虛言,文脈這東西,接住了就接住了,接不住就是接不住,比如嶺南畫派之中,后世大多優異者皆出身于高劍父、高奇峰兄弟身上,又如今日浙派之中,凡有大作為或影響者,則普遍出身于潘天壽門下,或者或多或少都近距離接觸和接受過潘天壽先生的指點或引導,什么是文脈?這就是文脈,又比如齊白石先生門下,出李可染、李苦禪、陳大羽、王雪濤、婁師白,許鱗廬,梅蘭芳、胡挈青,這是師承,同時也是文脈,因此,文化藝術人才,對文脈之看重,想來還是真的很重要,自古以來,文脈相傳,說的好像就是這個道理,至于,能不能傳,則各以其天賦、能力、努力、悟性而定,想來那也是強求不來的。這一次北京之行,是我的第四次北上,拜見了張立辰先生,聽他的課,受他的教,看他的畫,悟其用筆之法,思其作畫之源,有所得故,不虛此行,又受梅墨生先生的引導,將其工作室舊藏名家字畫,李可染、高二適,龔賢、王原祁、王希孟梅墨生先生的老師李天馬太師傅的水墨花鳥,梅墨生先生一邊指點,一邊回憶,一邊敘說,當年李天馬老先生于病中的執筆情景歷歷在目,如同昨日,老師一邊講解點評,一邊教大家如何賞畫,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又翻出墨生先生早些時候對李可染先生作品臨摹的冊頁,其中有張大千、吳昌碩,齊百石、黃賓虹,蒲華等等作品臨摹的冊頁,多番點化、引導,梅墨生老師常說:“藝術無法教,沒有一個藝術大家是別人教出來的,但是所有的書畫名家、大師、藝術家,一定受到過名師或大家的引導,靠個人如暗夜般的摸索,成才的機律小之又小,甚至終其一生也只是門外漢,中國畫雖然沒有捷徑,但是,一定有它的門道的,所謂天有天道,人有人道,畫有畫道,摸不著門道,都是瞎廢功夫”,這一趟課程的修習,感悟良多,深受啟發,事畢,梅墨生先生安排大家在北京飯店吃飯席間,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書法篆刻家劉紹剛先生環視四周突然問:“誰是道百年”,百年君慌忙起身,向劉紹剛先生敬酒,一旁坐著青年畫家劉少白,聞名已久,兩杯酒下肚,免不了拍照留影一番,酒干飯罷,各自打道回府。




? ? ? 歲在戊戍,春光三月,西湖水暖,春波拍岸草長鶯飛,梅墨生先生集門下弟子二十余人,游學于濱江之杭州美苑,廝盛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風雅之趣,中不乏高人韻士,墨客佳人,詩畫墨章,文采飛揚,縱一時之樂也,更攜詩與酒,舞與歌,載之舞兮,舞而樂兮,縱情丹青,為江南雅集之盛事,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日出山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怎不憶江南,個中弟子何人也,劉志、王中、謝澗葦、張子旭、道百年、宋修江、梅紅玲、徐之璜,粟漪,李金梅,美術報程瑞鑫老師,美術報記者裘竹如老師,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谷旻老師,浙江大學教授汪永江先生,其實書意橫亙,畫境天開,共攬龔賢之長卷,又書顏體寫其卿,水墨以縱橫為樂,筆下云氣時生,書畫之學也,自是習者之善學,而師者之所授,皆傾囊而行,莫不妙哉!又梅墨生先生帶著眾多畫者,共赴云南西雙版納寫生,個中獨缺道百年,墨生老師面色寂廖,容顏憔悴,怕是梅墨生先生知我缺席,心情不快之故,課上老師常講:“大家能學多少學多少,多學點東西吶”,其為人之師表,拳拳之心,天人可鑒,方今天下,良師者誰?梅覺公是也。

? ? “覺”者何解,尋查典故,一謂:“修行悟道的意思”,如唐顧況《題靈山寺詩》:“覺地本隨身,靈山重結因。如何戰鳥佛,不化捕魚人”。二解:“佛地”的意思。宋人黃公紹巜福善廟設齋門榜》:“今則堅勝旛於覺地,下飈奴於熙臺”,“覺公”之意,即佛門修行悟道之人的意思,名者,明也,上天有令,天命所歸,無怪乎吾師梅墨生先生一生精進,耕作不輟,其通“儒”達“易”,“釋”、“道”相巡,又終日吃素,打坐修行,日夜只容深眠四小時,數十年修持,壬督通徹,洞查天地,開天眼,能知人之未來,則巳屬奇異之談,鞭鬼神之門,世間奇異之土也,莫過于覺公,深以為信然。

? ? ? 覺公一生,詩、書、畫并進,理法、中醫、相術、太極,評論共融,皆精進如廝,吾輩學其皮毛,不得一二,何天地造就其不世之才,堪堪五十九年,命病歸去,鳥獸避焉。梅墨生先生于體制教育方面,查止于河北輕工業美術學校,中專學歷,但其長期苦學,并得當世國畫大家李可染、啟功先生等指點,則有出口成章、側筆為文,遠非一般院校教授、碩博可以比擬,又,梅墨生先生于1991年修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碩士研究生課程班,1998年入首都師范大學藝術教育碩士研究生課程班深造,1996年-2000年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1年調入中國畫研究院任理論研究部主任,方今天下,俗士庸庸,物欲橫流,覺公大道,寡交逰,淺名利,著書立說,寫詩作畫,完成了一個知識分子、藝術人才一生的人文修持、藝境造化,又不失一顆童真的赤子之心,《道德經的第二十八章云:“常得不離,復歸于嬰兒”。第五十二五章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蠆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骨弱箭骨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說的就是:修德的最高境界,就如剛剛岀生的嬰兒一樣,追求本真,淡然無欲,純凈無暇,延之于畫,則道本相通,今人所學,延師者眾,終于邯鄲學步,無從下筆,深以為苦,如此,唯有做減法,其理越明則道也越進,發乎性靈,畫道通,所以明代大畫家董其昌修佛持禮,引佛法入畫宗,倡導“南北宗畫論”,道之成,藝之進,貴在乎人心之頓悟,小徹小悟,大徹大悟,不徹不悟,味入心法性靈之故,梅墨生先生通其道,得其法旨性靈,講求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一變古今之體而文人氣息盈卷,古意酣然,又每以其詩心畫意,梅骨蘭心為鑒,無論人文,書畫,皆入詩境,梅墨生先生云:中國人迷戀詩,在中國人心中,詩和哲學位置是平等的。哲學中帶有詩意,詩情中含有哲理。不少宋詩就是哲學之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狀物還是說理呢?所以,植根于生活的詩性,才有中國畫的筆墨語言,筆墨語言就是詩,20世紀末以來,詩意被擠掉了,詩人都活不下去了。海德格爾說,人類應該“詩意的棲居”,這個現實的社會里沒有詩意,只有慘烈的金融競爭,劇烈的軍事占有,虛假的外交周旋。如果人類能真心地向往詩意,尊重詩人,人類就會很美好。雪萊、普希金這些西方的大詩人為什么被人看重?因為他們的詩是美好的,是對人生詩意的表達,是超越現實的, 詩性就是對于現實的超越,有了超越,才能實現人對于動物性的擺脫。中國人要振興自己的文化,回歸自己的精神,一定要有詩意”。



? ? ? ? 梅墨生先生書法精絕,酣然大氣,又莊重平和,圓潤雅致,真氣彌漫,對覺公書法用一篇短文說不清楚,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梅墨生先生的書法有多復雜,而是作為文人的梅墨生并非一般的書家那么簡單,作為一個書畫評論家,梅墨生先生各體兼能,取法也極為廣博,一方面取決于他開闊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藝術追求,觀察梅墨生先生早期及近作,他的用筆總是給人以輕松自然的感覺,而線條在貌似柔秀之中隱含著一種一遒勁與剛強這與他深諳太極功法是有著密切聯系的,推拿導送,一招一式,看似漫不經心,實乃用心經營的表現,百年君評梅墨生先生書法,絕不似當下所謂的專家、學者或專業的書法評論家們,從其早期到歷界參展的作品只字片羽般深挖細品,一嫌瑣碎,無此必要,把書法作品只字拆開,一字一論,絕非大家氣度,這如同把一個人吃喝拉撒睡,柴米油鹽茶類似于以放大鏡的形式展露于世人面前,縱使是世間一等一的名師大家,偉人名流,也不過是俗人一個,無甚希奇。所以看人看好,看畫觀妙,若只盯著對方局部不足,則盲人摸象,所見不全,大謬焉。百年君之語評覺公書,文氣,厚重,博大,圓潤,平和,秀雅,則言巳過大半,其體看似簡單,實非人力所學,觀乎其人而出乎其心,覺公學養深厚,字法獨到,只可賞心而追摹則必不可得。況且書法賞析品評一道,本無標準,即可說有,也可說無,人類事物之標準,本身就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秦之前,文字相對混亂,六國一統后,文字經李斯的主持和整理,自此標準生,又魏晉以來,二王體系,鐘、衛之法,唐楷風行,顏、歐,虞、褚,蘇、米、蔡、黃,都是標準,各家自有成法,都各有心得,書法沿習至今書法家更是人才輩出,衡量法則更存在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從來就沒有過一種統一的說辭,要求去衡量當下的所有書法問題,使之用于品評覺公書法,也同樣驢頭不對馬嘴,無法套活,唯一存在的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又,任何標準都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萬物變化,循環往復,于是道成,總之,一幅書法,得筆法,得墨韻,得畫境,富有余味真趣,令觀者目悅心動,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則字是好字,畫也是好畫。皆為妙品。

附梅墨生先生書法以共賞:








? ? ? 二十世紀以來,世界文化藝術的交匯前所未知,一方面社會的發展進程加快,各國之間文化交流頻繁,第二方面,全球金融掠奪,軍事霸權沖突不斷,強勢的軍事認知迫使世人竟相崇拜大國文化,三,全球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一站式服務使得地球信息加快推進和擴散,一切文化都在這波文明中高度呈觀,就目前的這種情況,西方文化席卷全球巳無可避免,一個多世紀以來,洗刷和沖擊我們這個有著數千年有著優秀文明的國度,民族文化掃蕩得七零八落的時代,仍然還是有著一批優秀的民族文化藝術家立足于本土的文化源頭,礪志前行,為民族文化藝術的振興和發展喊與呼,梅墨生先生,便是這些優秀民族文化藝術的守護者中之代表。

? ? ? 曾幾何時,中國畫一度變成時代落后的產物和代名詞,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初,中國畫被忽視,被擱置,被人為的邊緣化,一些業界的專家、學者、評論家,談及當代中國繪畫,閉口不言中國畫,言談中國藝術,則必談油畫,素描,版畫,水粉畫,水彩畫,漆畫,言“星星畫派”,言“傷痕藝術”,言裝置,言多媒體,言觀念藝術,言行為藝術,以為那些才是今日中國繪畫的全部,仿佛中國畫在今日畫壇已經不存在似的滅絕了一般,近日,葉永青大量抄襲西方油畫成為被告,中國當代藝術的貞潔牌坊轟然倒塌,一場虛幻的中國當代藝術一下成了全球笑柄,那些不急不躁,?礪前行,長期實踐和守護著本土文明的中國畫家再度浮出水面,中國畫要不要姓“中”,國家畫院的梅墨生先生幾度奔走呼吁,奈何,力挺當代藝術的所謂專家學者們好大喜功,大量發表關于當代藝術的豐功偉績,使得中國畫的存在勢力弱勢而低微,葉永青事件的曝光,可能就是畫壇風氣轉向正常式發展的趨勢和契機,

? ? ? 近十幾年來,中國國家畫院的梅墨生先生數度遠赴重洋,法、德之行,越洋辦展,意大利拜訪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美國中文頻道的采訪,歷時月余的俄羅斯遠東速寫,梅墨生先生為民族文化藝術的鼓與呼,向世界文明國家傳播具有真正本土的寫意文化藝術,他是一個真正的民族文化藝術的斗士,墨生先生說:“在意大利與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的某位著名教授訪學交流看完拙作畫冊后直接地說“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要來學我們?你們還要什么中西融合?融合什么呢?其實,我們就愛看你們的‘真正’中國畫(他指著本人的寫意畫說),我們不想看你們學習我們后畫的畫”,教授還說:“我不懂你們中國人為什么非要搞什么中西結合”。梅墨生先生講課,多次提起并反復強調,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性。藝術這回事,雖然說與社會的整個思潮和意識形態有關,但也是完全可以超越民族的文化意識形態,梅墨生先生就曾多次執筆呼吁,需要重建中國畫審美標準。




? ? ? 中國畫,曾經是一個響亮而充滿魅力的名稱,如今西風文化席卷全國,一個世紀以來,它在世界格局中依然黯淡無光,歐美人如此待它不公,國人尚且如此對待,幾年無法可以諒解,中國畫絕不是尺幅巨大的堆砌與制作,也不是信筆胡亂涂抹的應酬,觀梅墨生先生的畫,絕不類同于時下太多的窮堆爛造,常嘆畫者失文,多屬匠氣淺薄,多停留于技法上下死功夫或逞能之舉,前些年一度有所謂的新文人畫的興起,其實無文者眾,又徒摹一點文人畫的皮毛欺世,則雖不點名,熟悉這些年畫壇的閱者自知,畫胸畫奶畫女生褲頭胸?畫大屁屁者,粗山惡水筆線尖刺縱橫粗糙胡亂涂抹者,觀之令人作嘔,如梗在喉,梅墨生先生老說線條會扎人,話語含蓄,實則批評畫壇中一些牛頭馬面,濫竽充數。

? ? ? 觀梅墨生先生的畫,文氣古卷,秀雅雋逸,古拙,新奇,山空云橫,畫境天成,又每以奇松怪石,懸流飛瀑,人言黃山奇幽,不及墨生先生之境勝,看覺公山水,收得住心,這一點很重要,古人之作,可游可居,穿插有度,一步一景,一步一層天,決無廢筆廢景之說,反觀當下,長鋒尖利,滿紙荒唐,縱橫來去,直扎人心,所請俗山惡水,一頓涂抹了事,休說臥游,站著看你都得站穩了,可游可居,自然就巳經是笑場了,而復以學歷作底,為博,為碩,為博導,領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我不知道這特殊津貼怎么來的,但是畫確是不行,百年君近期作中國畫學史述要,瀏覽畫者何止上千人,有的名堂挺大,查其畫則丑,此丑非丑書之丑,乃實在太差的意思,看其名堂又大,別扭到選幾幅畫都選不岀來,那個什么鄉、什么揚什么江什么席的,實在沒辦法,只得作罷,話題似乎扯遠了,回歸本源,因為梅墨生先生有書法出身,有較好的筆墨功底,其用樸厚、古拙,勁健,又富有變化,可謂于文人畫一脈相承,很耐細讀其又集詩家、畫人,書法、評論于一身,見聞廣博,藝境高遠,退讀其畫,足見其功力之深厚,人文之修養,這種全面的學養和功夫,在當今畫壇獨樹一幟,實屬少見。梅墨生先生對二十世紀以來的名家中,偏愛于青藤、昌碩、白石,又重賓虹翁,毎見黃氏之作,則言其線條之夯實和韻味,贊不絕口,敬之服之,重之學之,梅墨生生前極其推崇齊白石黃賓虹,對黃賓虹,他說:“我何以推崇黃賓虹?因為他人單純、淡泊、專注、勤奮、博學;因為他的藝術高古、蒼渾、厚重、空靈、儒雅;因為他不與時人爭勝、其佳作一空千古、賞之如飲醇醪……”

? ? ? 梅墨生先生言畫,首重線條,中國畫的線,絕非西畫之線描,西方繪畫,線條的終極目的就是為物象服務,舍此別無二用,而中國畫自有不同,前人講求以書入畫,書法之要,則注重于線條本身的提按頓挫,藏頭護尾,中鋒用筆,再,何為書法,線條流暢活沷,氣血連慣,以書入畫,又線條夯實,入木三分,所以,練習書法的人入畫手快,領悟上也觸類旁通,因此,書法用線在完成畫面上除了為形造象之外,其本身便有其獨特的美學審美價值,

? ? ? 正如黃賓虹先生所言:作畫如作字法,須見首見尾見行止,其行筆如印印泥,如錐畫沙,斯言之妙,則已具畫旨心法,為文人畫概無外傳之不二法門,見慣了今人的胡涂亂抹,飄然浮躁,宜收心,宜精進,當不恥下問,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 最后,借梅墨生先生之“再議中國畫”之語結,作為對梅墨生先生的緬懷和致敬。

? ? ? ? ? ? ? ? ? 再議中國畫

? ? ? 中國畫,顧名思義,中國之畫,與日本畫、法國畫、意大利畫、德國畫(當年稱西洋畫)相對應,顯然,它是一種面對外來畫潮的應對之名謂。準確地說,它應稱為“中國繪畫”,因此,縮稱為“國畫”時,其意涵則有所不同了,專指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的、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畫種,一如“國學”“國術”“國樂”“國醫”“國文”“國語”“國貨”……

? ? ? 然而,舉目視之,今日之“中國畫”“國畫”大多只能稱“中國的繪畫”。“中國的繪畫”當然可以采用各種風格、面貌、技術、手段乃至跨門類,凡所有者,皆可采用,管它東洋、西洋,管它油、彩、版、粉,其他畫種手段都可“拿來”,也自然調和、改良、融匯、嫁接、移植等皆無妨了。

? ? ? 于是乎,“中國的繪畫”目前狀態是多元、多樣、豐富無比,當然也不會落后于所謂“國際化”的風潮,什么“多媒體”“新繪畫”“新視像”等等,不一而足矣。可是,“中國畫”“國畫”卻少之又少了,甚至難得一見了。雖然大展如云,作品如云,名家如云,卻是尋真正具有中國文化精神旨趣之作“了不可得”!

? ? ? 筆者深知古訓“茍日新,日日新”之理,藝術尤貴創造。追新逐異之時風,不斷在滿足著人們的視覺刺激欲。君不見,美國大片在中國之受追捧,驚險、暴力、色情、詭異、刺激、宏大集于一片,然而“中國人”逐漸被這些文化所化了,我們的文藝已找不到自己,再沒有了“中國”“民族”之屬性。我們沒有理由放棄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心理、趣味,乃至表現傳統。

? ? ? 或謂何謂“中國精神”與“中華文化旨趣”?筆者認為乃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看待自然、看待人生,即對待生命的人文理念與態度。人人和諧、人天合一、致中和、求平淡、尚自然等皆是“中國精神”。誠然,中國畫理應體現上述旨趣,至于你如何體現,是寫意、寫實、宏觀、微觀、具象、抽象、再現、表現、水墨、丹青、淡彩、重彩、工致、粗放……皆無不可。

? ? ? 中國畫之意涵乃在于形成并影響了中國人思想之儒、釋、道、墨、雜家的思想之化育顯現,還在于中國人的農耕文明之悠久積淀而形成之生活與審美態度之反映。我們的“士”精神與“農”理念乃在于激揚蹈厲的天下意識與安貧樂道守土重遷的平常心態的交集。于是,我們的文藝傳統便有了“離騷”之沉痛、漢賦之排奡,有了陶淵明之“悠然見南山”與蘇東坡之“大江東去”……

? ? ? 中國畫之燦爛者如《明皇幸蜀圖》,之縹緲者如《瀟湘圖》,之恢宏者如《千里江山圖》,之精湛者如《清明上河圖》,之淋漓者如《瀟湘奇觀圖》,之淵雅者如《富春山居圖》……不勝枚舉。為什么這種傳統風韻再不能顯現于時下中國畫界呢?甚至連既具有傳統筆墨又具有變革精神的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錢松嵒、石魯、潘天壽、郭味蕖、石壺、葉淺予、黃胄、賴少其那種“中國畫”也見不到了。

? ? ? 筆者很奇怪,“中國畫”為什么要向東洋畫、西洋畫看齊?

? ? ? 2013年,筆者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圣十字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期間專門拜訪了意大利藝術研究院和佛羅倫薩美術院的院長與教授數人,其中一位殊為知名的美院教授,也是意大利著名藝術家(恕我實在記不住其名)的×先生在看完拙作畫冊后直接地說:“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要來學我們?你們還要什么中西融合?融合什么呢?其實,我們就愛看你們的‘真正’中國畫(他指著本人的寫意畫說),我們不想看你們學習我們后畫的畫……”此一次拜訪與對話令我意外驚喜,收獲滿滿。是啊,回國后我一直在想這位西方大家的一問……

? “中國畫”還姓“中”嗎?

? “中國畫”是否還得姓“中”呢?


? ? ? ? ? ? ? ? ? ? ? ? ? ? ? ? ? ? 梅墨生




? ? ? 梅墨生先生藝術創作之余,編寫并出版了大量書法美術理論文獻方面的圖書和資料,其產量之高、用力之勤、影響之大,與其論述相比,亦未遑多讓。除了不間歇的個展或參與的聯展之外,其書畫圖錄也是一本接一本地出來,隨便翻一下案頭之書,便見有《梅墨生畫集》、《梅墨生書法集》、《中國名畫家精品集—梅墨生》、《當代著名青年書法十家精品集—梅墨生》、《當代最具升值潛力的畫家—梅墨生》、《畫品叢書—梅墨生篇》、《大器叢書—梅墨生》、《梅墨生聊作臥游冊》、《梅墨生人間仙境山水卷》、《云入山懷—梅墨生卷》、《現代繪畫史代表畫家作品選—梅墨生》、《化蝶堂書畫》,著出版:《梅墨生書法集》、《梅墨生畫集》、《當代著名青年書法十家精品集—梅墨生》、《中國名畫家精品集—梅墨生》、《梅墨生寫生山水冊》、《當代書畫家藝術叢書—化蝶堂書畫》、《現代書畫家批評》、《書法圖式研究》、《精神的逍遙—梅墨生美術論評集》、《現當代中國書畫研究》、《山水畫述要》、《中國人的悠閑》、《記憶的微風》、《中國書法全集·何紹基卷》、《中國名畫家全集·吳昌碩》、《中國名畫家全集·虛谷》、《中國名畫家全集·李可染》、《中國油畫名家·朱乃正》等。等多種。如此豐碩的成果,自然非一朝一夕可以偶得。梅墨生說他的書畫創作要大大早于其評論,這就說明他自幼便打下堅實的根基。在后來的藝術歷程中,他一手握畫筆,一手握文筆,雙管齊下,相得益彰。中國書畫的發展,到20世紀下半葉,人文精神漸行漸遠,技術的考究,裝飾性與制作性的風潮似有愈演愈烈之勢。梅墨生的書畫,因為有其學術的滋養,更重要的還是其“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積累,尚能堅守一千多年以來的文人畫傳統,承繼傳統繪畫的精神內核。這自然不是從純粹的墨池中可以悟得,而是學術涵養的自然表露。惟其如此,其畫中所傳遞的儒、釋、道相參的人文精神,也不是人人可以輕易達到的。


? ? ? 梅墨生先生的微信朋友圈,最后一次是在2019年5月18日,標題是《失眠》,之后,人生并就此定格:

人生有似紫藤花

結痂

枯萎

把花架也拉歪啦,

有時把寂寞填滿院

人生有似莫名雨

未下時彌漫著郁悶

降下時半夜里透著爽利

透過幽窗看去并不富麗的庭院

紫藤花又拙壯了

還有竹子

牡丹

玉蘭花相伴

此刻

找不到曹洞禪的洞澈

此刻

尋不到任何得與棄

只有可憐的飄浮的心? ?

失眠

? ? ? ? ? 2019 .5.17.夜 梅

























? ? ? 2019年6月14日下午,京津畫派名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學者梅墨生因腸癌辭世,享年60歲。祝覺公一路走好,讓我們共同緬懷這位值得尊敬的長輩,共同緬懷他帶給我們的藝術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156評論 6 52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866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4,880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398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02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743評論 1 32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822評論 3 43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1,962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476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44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579評論 1 365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29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840評論 3 34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231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487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177評論 3 38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568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4文檔打印和轉格式的方式 打印 筆記本安裝虛擬打印機(PDF虛擬打印機) 第一,選擇打印機(Ctrl+P),選...
    Coral梁閱讀 692評論 0 1
  • 北京密云古北水鎮→河北→遼寧葫蘆島→河北秦皇島北戴河 北京—— 古北水鎮: 剛進小鎮,看到這般風景,就給人一種心曠...
    梔__b5a2閱讀 431評論 0 1
  • 轉塔過花汀,登臺晃鳥翎。 飛檐鉤暈日,曉月響風鈴。 童少鉆門拱,閑翁避畫屏。 相尋提半步,邂逅抱蘭亭。
    久歌閱讀 499評論 1 2
  • 如何在簡書增加你的文字閱讀量?如何宣傳自己?有時候也要有大神帶帶你,推薦你,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可以加快別人認...
    易乾坤閱讀 221評論 0 3
  • 使用c++的模板函數庫中的庫函數,外加自己書寫的輔助函數進行選擇排序的測試。 可以自己創建一個.h文件,文件中書寫...
    Tedisaname閱讀 26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