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里有各種人生百態,作為醫者自然會經歷很多無奈。——一壺雨前
婦科
每一個實習生總是對第一個科室有著深刻的記憶,回想婦科兩周的學習,有很多故事和感觸。
有很多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雙合診,第一次拿鴨嘴器做婦科檢查,第一次問病史寫病歷,第一次給病人換藥笨手笨腳,第一次進手術室穿手術衣帶手套等。
印象深刻的也有許多,首先是很多年紀跟我相仿的女孩子因為稽留流產或者宮外孕住院,有98年的早已結婚,孩子兩歲半,臉上寫滿了生活帶來的壓迫;有的未婚,叫男朋友來簽字的時候與患者關系一欄都要寫“男朋友”而不是“丈夫”。
年輕的女孩子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未婚先孕要承受的真沒想象的那么輕描淡寫。
以前對結婚的意義懵懵懂懂,現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一本小小的結婚證背后包含著法律的保障和需要承擔的責任。
作為醫學生,其實理論知識學習這幾年,學過很多的癌;宮頸癌、卵巢癌、肺癌、胃癌。但這些只是出現在教科書和期末試卷上。印象更多的是這癌老師怎么講了怎么久,期末怎么考了這么多題。
但在婦科的這段日子,我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些癌,也真實地體會到許多人生百態。
那是出科的前一天下午,我和老師連續收了兩個CIN的病人(宮頸上皮內瘤變,再發展下去就是宮頸癌,要及時做手術切除)。有位阿姨真的令我心酸,問病史的時候交代自己是小時候被拐賣的,18歲結婚,第一任丈夫大自己24歲,第二任大22歲。來深圳是因為大女兒在這里,并且想打工多賺點錢養活老家另外兩個孩子,但是因為在大女兒小時候時沒撫養過她,母女二人關系不好。
由于做全麻手術必須要一級親屬簽字,老師讓阿姨聯系大女兒,但她手機里沒有女兒的電話,每次都要打女兒經理的電話聯系。
阿姨是自費患者,幸好是小手術只需住院一天。我在電腦上登記基本信息和病史,她在旁邊發微信語音找親朋好友借錢,有的人推脫自己沒錢,有的人則是轉賬200元。阿姨不停地說著謝謝,而我的內心百感交集。
或許只有得了癌癥這種人生大難時才能辨別哪個才是真正的朋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幸和不幸,這世間美好卻又無比的現實。
兒科
曾以為兒科會充斥著各種醫患關系不和諧等,記憶深處還保留著小時候生病住院的場景:病房超級小,床和床挨得很近,并且很嘈雜。
然而到了住院部發現其實還好,因為疫情,陪孩子的家長只能有一個。為了避免院感,相似疾病的兒童被安排在一個房間,中間還隔一張床。走廊的墻上還貼著許多好看的油畫。不禁覺得如今這些孩子們所處的環境真好,相比過去要幸福很多。
上班第一天就看到一個線粒體病的小女孩,是一種很罕見的遺傳病,病情很重(能量代謝有問題,所以肌肉無力,只能癱在床上),遺傳病大多沒有根治的辦法。
無意中聽老師們說這孩子是父母做了shiguan好不容易才要來的。想起查房時媽媽奮力照顧孩子的身影,感到很心疼。
當天她們就轉院了,我也不知道這個家庭以后會怎么辦,只知道她們會在更好的醫院做進一步治療。希望她們可以繼續好好的。
如果說婦科有一部分是解決不孕的疾病,那么兒科就是幫助這些來之不易的小生命茁壯成長。
小孩子容易被細菌等感染,來住院的孩子很多得了肺炎或支氣管炎。還有些孩子得了哮喘,從前我只在書上見到哮鳴音,實習時終于聽到了,醫學是門實踐科學,我想多一年實習的目的就是如此吧,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一輩子都不會忘。
某天查房還見到一個得了猩紅熱的小男孩(鏈球菌感染,因皮膚會起猩紅色的皮疹得名),雖然書上沒有講,但那孩子癥狀很典型,渾身真的紅得跟猴屁股似的,打了兩天抗生素吊針后再看他已經白了回來,真是又神奇又搞笑。
還有次見到一個小baby打頭皮針,哭聲好大,結果打完被媽媽抱起來,還沒出注射室瞬間就不哭了,傻乎乎的特別可愛 ~
總之在兒科實習的日子比較愉快,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可愛的小朋友,胖嘟嘟的臉上掛著烏溜溜的黑眼珠。小孩子似乎天生就是可愛的代名詞,每天都被這些可愛的面孔治愈著。
新的故事還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