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以豬為主角就已經足夠特立獨行了,主要講述“豬”在沒有人來管之前,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閑逛,饑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談愛情;雖然它們生活層次很低,完全可能說乏善可陳。
但人來了之后,豬的命運是被人設置好的,公豬閹掉,長肉,傻吃,悶睡,等死;母豬下仔。就算不甘心于這樣的設置,豬們能做的也不過是種豬不與母豬交配,母豬會吃掉小豬仔。大大數覺的生活是悲傷的,痛苦的,但它們還是接受了“豬總是豬啊”。
有一只豬特立獨行,它有著幾乎不屬于豬的驕傲與不羈,不喜歡豬圈,卻喜歡到處亂逛。吃飽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頂去曬太陽,它不喜歡被安排好的母豬,就自己去村寨里找,還會模仿汽車響、拖拉機響。老鄉們就不這么浪漫,他們說,這豬不正經。領導則痛恨它。最后因為跳到房上學汽笛,而與人類干了起來。
豬所生存,像極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是約定俗成的世界,是一場被設定好的生命軌跡,比如必須買房,必須結婚生子,必須在多少歲之前買房和結婚生子,金錢,體面是別人奉行的成功,有被多少人當成了真理。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被自己所制定的規則所折磨,又理所當然地強加給別人。
那只特立獨行的豬與眾不同,就算不會大多數人所奉行的規則認同,它依然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它并不想與世界為敵,也沒有偉大到想改變世界,只是不想被世界同質,盡可能保全自己。
生而為豬,就應該享受陽光,聲音,好看的母豬,這是自由的追求,就像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說的那樣,“那一天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這是自然而美好的奢望,人與豬都沒有分別;一旦被設置好的生命軌跡,如果你不順應就是錯誤的,就是與人類為敵的。
不論人也好,動物也罷,想要擺脫被框架的生活,改變所謂的命運,做回自己,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首先你得強大,有忍受非議的勇氣,才有資本去談改變,去談追求。
王小波之所以喜歡,懷念那只是像山羊一樣敏捷,會暴力反抗被閹,不愿和自己不喜歡的母豬交配,懂得自己去獵艷,特立獨行的豬,是因為他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
但王小波不知道在他去世的幾十年后,人們仍然無法逃脫“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宿命,過著“緩慢受槌”的生活,而那“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依然是他們的精神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