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聞花氣睡聞鶯。
——《春曉》元稹
賞讀
? ? ? ? 是夜涼爽,回來見那早間只一個澆了一杯水的藍茉莉和三角梅都沒蔫,心想這真是個好兆頭,重慶的酷暑可算快過去了,而人坐在桌前翻開這篇舊稿,今晚就來寫它。
? ? ? ? 當初是有感于“醉聞花氣睡聞鶯”選的這句,當時不過望文生義,覺得這應當是夏日午后人睡在花氣鶯聲里,充滿詩意且又醉人,不過后來又讀全詩,才發現這哪里是寫的夏日午后,而是天光破曉、將明未明時的情景。還好我雖粗糙,對于看書寫字卻是一向上心,看了個全這才動筆,不然還要鬧出笑話。
? ? ? ? 詩歌往往是極致的。我讀到這句時,像醉了酒,雖然我是滴酒不沾的人。我拋開了一切的一切,只專注于想象和感受——花氣襲人,鶯聲婉轉。別的也就都不重要,可以忘了時間忘了空間。
? ? ? ? 那花是什么花呢?
? ? ? ? 能夠醉人的話,總會讓人優先想到梔子、茉莉、桂花一類,且要一片一片的開,那樣才能席卷人吧。若是不管不顧,人便躺在花里熏著,風就讓它愛來不愛,反正也不礙事。
? ? ? ? 然后就是鶯聲,要是精神頭好,就當聽演奏會;要是困了倦了,就在鳴啼中緩緩睡去,夢境在仙境里,身臨其境者是多么幸運。而且醒來后,睡眼惺忪和半夢半醒間,應當又能體會一種曼妙風情。
? ? ? ? 不似在人間,恍惚已登仙。
? ? ? ? 但詩已經寫得明了,是在天色欲明未明時候,于是也就把我這遐思妄想給收攏起來,像風箏被線牽著,有了方向也有了拘束。這詩乖乖把我拉扯到了那樣一個曙光半出時,讓我幻想起那個具體的畫面,讓我猜想是否其中有故事,讓詩人于破曉時就醒來,撞見了浮動在夢里的花氣,還有不安分的黃鶯。
? ? ? ? 不過那是千百年前元稹的事,不是我的,對他的心情不得而知,只是這么偶然地遇見了他這句詩,觸動我心事,我也就自然地把心緒給寫下來,用發散的、凌亂的、肆意的筆觸給記下來,也不知道又會打動誰的心。
二〇〇八二四
中國重慶于舍
文字來于原創
配圖源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