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片段三】
摘自《掌握學習力》
R·閱讀原文片段
容錯能力—學習能力的4大特質之一
一旦我們掌握或擅長做某件事,就很少希望回到不擅長做某些事的狀態(tài)。是的,有人告訴我們,要勇于嘗試,接受工作中的“快速失敗”;但也有人說,應該將優(yōu)點發(fā)揮到極致。因此下列情形頗為令人恐懼:連續(xù)幾周或幾個月不擅長某事;覺得自己做事又慢又笨拙;不得不問“傻”問題,或“我不明白你說什么”之類的問題;需要手把手一步步、一遍遍的指導等等。
總之,當我們嘗試新事物,并且不太擅長時,會有糟糕的想法,而這些狀態(tài)占據(jù)了大量的學習空間。一個初學者的理想心態(tài)應該是對錯誤寬容而且平衡的:開始我可能做不好,因為我以前從未做過。但我知道,時間一長我就能掌握它。實際上,研究者羅伯特·伍德和阿爾伯特·班杜拉在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在獲得新技術的早期階段,如果人們被鼓勵犯錯和從錯誤中學習,就會增進他們的“興趣、耐性和表現(xiàn)”。
I: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待別人,都需要有一定的包容心,尤其是在初期,。他們的理想心態(tài)是對錯誤寬容而且平衡的,前期如果沒有做好的情況下,鼓勵式的處理方法會增進興趣、耐性和表現(xiàn),從而促使他們在錯誤中學習,會更快的獲得進步和掌握知識技能。
A1:之前帶了一個徒弟,是大學畢業(yè)應屆生,由于自己是做策劃的,每周周日都要做好周報,第二天早上九點就要開會匯報。小伙子是學的物業(yè)方面的,比較靦腆的一個娃,做事有點慢,有輕微的拖延癥。而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周報做出來并且準備相關數(shù)據(jù)和資料,對于我來說需要花費的時間是兩個小時。因為周日下午下班六點整才會截數(shù)據(jù),加上銷密統(tǒng)計整理數(shù)據(jù)的時間,差不多要七點多才能出數(shù)據(jù),我才能開始做周報,一般九點多甚至更晚我才能完成。完成后需要交給公司銷售經(jīng)理和甲方案場經(jīng)理審核,然后答疑,都沒有問題后才算完成。
徒弟來了差不多兩個月,這期間我也在不斷的有給他講解,加上開會時匯報周報的時候都在,他也可以在旁邊跟著學習。于是第三個月的第一周,我讓他開始做周報。因為他是第一次做,我就稍晚一點到了晚上十點多,我打電話詢問目前的進度。他說還在做,快好了。然后等到十二點了,他給我的還是這種狀態(tài),經(jīng)理都在催了,我的耐心也達到極限了,就很生氣的說了一句:“好了,你可以不用做了,把基礎數(shù)據(jù)表給我,我自己做。”
就這樣我加班完成后,徒弟第二天的狀態(tài)變了,隔了幾天我發(fā)現(xiàn)他不太對勁,于是找他溝通。他說覺得自己很沒用,想辭職。后面我意識到了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想法,把他留下來了,這件事情也給自己了一個教訓,就是原文提到的容錯能力。我沒有很好的去包容一個新人,采取了粗暴的方式,因此換來的是他的不自信,慢慢的失去了對工作的興趣和耐心。
A2: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有更強的容錯能力,允許新人犯錯,只要在可控的范圍內,并且通過積極的方式進行引導,犯錯后和他一起溝通,幫忙處理目前所遇到的問題,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后調動他的能動性,看能否自己想到辦法解決或者求教于我。通過這種積極的引導方式,相信他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工作中,后期會帶來工作效率,而我和他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叫融洽。